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不同陶粒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收缩、徐变等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强度越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徐变系数相应提高;陶粒的吸水率可改善早期的收缩应力、收缩开裂概率,轻骨料混凝土的徐变度与普通混凝土差别不大,与陶粒的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结构长期性能的合理确定。制作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12%和24%的100mm×100mm×400mm的C50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试验室条件下进行收缩及不同加载龄期的徐变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评估了目前常用的4种相关规范公式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适用性,并引入粉煤灰影响系数以综合反映粉煤灰掺量和加载龄期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和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其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JTG D 62和GL 2000推荐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式与基准试件实测结果较为吻合,验证结论亦说明所引入的粉煤灰影响系数可应用于掺粉煤灰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预测。  相似文献   

3.
桥用高强混凝土双轴徐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在双向预应力作用下的收缩徐变发展规律,分析不同预应力组合对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研究了大跨度预应力箱梁腹板的常遇应力组合,并采用十字交叉梁开展了2种应力组合条件下的高强混凝土双轴徐变试验,即应力组合分别为14MPa和2MPa,6MPa和2MPa,对比开展了单轴压应力为6MPa、14MPa的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分析单、双轴徐变和应力组合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力组合对高强混凝土徐变影响显著,360d双轴应力条件下的徐变系数仅为相应单轴徐变系数的75%;采用现有收缩徐变预测模型不能较好预测高强混凝土的实际徐变发展过程,而采用指数函数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建议在大跨度连续箱梁设计和施工中,确保腹板竖向预应力水平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林元贵 《福建建材》2010,(4):37-38,51
用不同体积比例的页岩陶粒取代碎石骨料进行了高强次轻混凝土的配制,并对其力学性能及收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陶粒取代率为30%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收缩性能较优,陶粒的内养护作用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性能,能在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当陶粒取代率大于30%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显著下降,且收缩值增大。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6,(9):108-111
以徐变度和干燥收缩应变为评价指标,对高强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泵送混凝土进行徐变和收缩特性研究,并分析其与混凝土配合比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徐变度随其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同样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比普通泵送混凝土的徐变度大。研究表明:开始加载龄期延长可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度,高强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规律与其徐变类似,凡是使徐变增大的因素也会使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增大;掺加高吸水性树脂的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早期徐变度增长快,但是后期徐变发展速度明显降低,表明其可改善高强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 ,对硅灰陶粒混凝土与陶粒混凝土构件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性能进行了一年的观测 ,对其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预湿陶粒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加部分提前用水浸泡过陶粒的办法,可以减少高强混凝土因水泥用量过大而引起的较大收缩。  相似文献   

8.
高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和两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 ,同时用计算机对两种构件的长期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 ,计算中考虑了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高强混凝土徐变及收缩的影响 ,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最后对长期变形的θ值提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9.
陶粒预湿程度对轻骨料混凝土拉伸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型管微压测定装置测定不同预湿程度陶粒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的吸水返水过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轻骨料混凝土界面结构形貌,采用新型环形约束收缩装置研究了部分约束条件下轻骨料混凝土的拉伸徐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陶粒预湿程度的提高,陶粒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的吸水能力下降,返水能力提高,陶粒与水泥石界面结合程度加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拉伸徐变值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准确预测混凝土收缩徐变,提出了一系列徐变预测模型,但传统的徐变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混凝土进行的,所提出的徐变模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强混凝土。对各徐变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参考了日本混凝土示方书建议模型,并在高强混凝土徐变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模型。基于Abaqus平台,使用Python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定义了修正模型的徐变规律,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牛角坪大桥的徐变应变。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精度,能很好的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杨洪  赵启林  潘大荣 《山西建筑》2008,34(14):153-154
为了深入了解高强混凝土徐变的力学性能,通过对国内外混凝土徐变机理和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目前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特点和适用于高强混凝土徐变的预测模型及其不足,提出了下一步进行高强混凝土徐变研究的建议,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和早期徐变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掺硅粉的大流动性高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混凝土在常温常湿的室内条件下的自收缩、干缩收缩和徐变特性进行了实验测定,讨论了干燥开始龄期和加载龄期对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凝结时间的要素对MC90的收缩和徐变系数预测式进行了修正,使其也能适合于早龄期。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弹性恢复和徐变恢复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巽伯 《混凝土》2003,(8):20-21,24
对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在三种持续应力水平下的弹性恢复和徐变恢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卸载后,其弹性恢复均大干按不受荷伴随试件的弹性模量计算的恢复值,徐变恢复也大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高强陶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是高层结构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和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指标。作者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本人的实践,曾在《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9、3期)对抗压强度、容重、弹性模量作过评论与叙述,为使文章具有完整性,再将其简列于后,重点则放在徐变、收缩  相似文献   

15.
陶粒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收缩、徐变变形大.这对钢筋陶粒混凝土构件抗剪强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及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结果,提出了钢筋陶粒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的建议公式及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桥所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规律,在自然环境下开展了为期两年多配筋混凝土(配筋率分别为0、0.38%、0.76%和1.71%)的收缩徐变试验。徐变试件加载应力水平约为15MPa,与实桥最大应力水平相近。加载龄期有四种,分别为7d、14d、21d和28d,分别模拟了实桥节段施工混凝土的加载龄期。在收缩徐变试验基础上拟合出收缩徐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实桥所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小于现行桥梁规范JTGD62-2004取值,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小于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CivilFEM分析了配筋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当配筋率较低时,配筋对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影响较小,在工程应用范围内,可以不考虑配筋的影响;当配筋率较高时,配筋可以有效地减小收缩徐变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实桥主梁时变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掌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拉伸徐变特性是其早期开裂预测的重要前提。今采用自行设计的混凝土早期拉伸徐变实验装置,初步评析了掺粉煤灰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拉伸徐变特性,并与基准混凝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掺粉煤灰混凝土徐变值与徐变速率均明显大于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郭志伟 《江西建材》2023,(2):189-191
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三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挠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相对湿度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情况下刚构桥挠度不同节点变化规律,明确混凝土收缩徐变因素对刚构桥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刚构桥挠度影响较大,且湿度越低桥梁挠度值越大。混凝土徐变相比于混凝土收缩对刚构桥的徐变影响更为显著,考虑收缩徐变工况是不考虑工况的挠度值的两倍。因此,在刚构桥挠度稳定性分析中,必须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华文 《门窗》2013,(6):344-345
自然环境下进行配筋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试验,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远小于规范取值,说明工程所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长期使用性能。根据对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当配筋率较低时,配筋对收缩徐变的影响较小,工程应用上可不考虑配筋的影响,当配筋率较高时,配筋可有效地减小收缩徐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超高层结构混凝土收缩徐变实测数据,利用B3变异系数法考察了CEB-FIP模型、ACI209R-92模型以及GL2 000模型对于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的预测准确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ACI209R-92模型更适于预测徐变,而GL2000模型更适于预测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