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测定电煅无烟煤振实容重,获得了较优的密闭电极糊干料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2.
加压过滤机用于浮选精煤和原生煤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压过滤机用于浮选精煤和原生煤泥脱水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前者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料浆的浓度、固体粒度组成及灰分 ,影响后者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粒度组成、料浆的粘度及透水性。通过添加絮凝剂 ,或采用不同的过滤介质 ,可改善过滤效果  相似文献   

3.
《炭素》1976,(Z1)
§2.5.1 概述碳素制品的配方组成包括:(1)原材料种类,质量指标和百分比;(2)干料粒度组成;(3)粘合剂的种类,质量指标和百分比。是生产工艺中的一种重要数据。直到现在为止,确定某一种碳素制品的配方组成,还是用理论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计算可以使试验带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使试验不致迷失方向,如利用图表,优选法等;但单凭理论计算还是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确定最优的配方。  相似文献   

4.
熔块釉粒度分布对锆基色料发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新岗 《江苏陶瓷》2008,41(1):31-33
研究了低温透明熔块釉的不同粒度分布对锆基色料发色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得出了适合锆基色料发色的熔块粒度范围,并简要考察了影响锆基色料在熔块釉中发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翟新岗 《佛山陶瓷》2007,17(3):20-22
本文研究了低温透明熔块釉不同粒度分布对锆基色料发色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得出了适合锆基色料发色的粒度范围,并简要考察了影响锆基色料在熔块釉中发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山西某地膨润土进行干筛分级和湿筛分级的对比试验,探讨粒度组成和其蒙脱石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分选提纯和深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标准适用于悬浮或分散法聚合的聚四氟乙烯树脂粒度的测定,以平均粒径表示。1 定义对于一定质量的树脂,累积质量50%时,相对应粒子的直径 d_(50)。称为该树脂的平均粒径(?)。2 A 法:湿筛法适用于悬浮树脂和分散树脂的粒径测定。对于粒径小于100μm 聚四氟乙烯树脂,推荐按附录 A《65 μm 筛上保留数试验方法》进行。对于分散树脂粒度测定也可按附录 B《聚四氟乙烯树脂粒度的试验方法(干筛法)》进行。2.1 试验原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辊成型技术研究出发,提出了用概率法测定粉粒体(造粒物料)粒度参数的实用方法和粉粒体粒度分布的初步看法。采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对小容量的完全子祥,给出了具有一定置信度的参数估值。文中计算和图表绘制都编制了实用的软件,可供有关使用部门参考。通过对辊成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粉粒体的粒度组成、压缩性、流动性等对成型过程和型球质量有较大影响。而粉粒体的粒度组成对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力学特性(压缩性和流动性等)又有显著影响。因而一方面要求设备符合物料粒度要求,一方面改变物料的粒度组成以适应没备要求,都需要对物料粒度参数进行数值测定和分析。这里所提粉粒体,一般指粒度在50微米到10毫米之间的造粒物料。其组成有三部分:主要的是化工结晶产品;小部分是大块物料的粉碎物和经破碎的回料。基本上属于各向同性的多分散颗粒系统,粒度反映其均值的宏观性质,是符合一定统计规格的随机参数。目前用于粒度测定方法,因定义和方法不同,至今没有推荐的统一标准方法,结合对辊成型特点,将粒度定义为颗粒最大粒径,采用常用的筛分法。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精煤泥弧形筛用气动式击打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根据林西选煤厂的煤泥粒度组成特性、粗精煤泥灰分指标及浮选入料粒度上限控制要求,将0.125 mm作为分级临界粒度,用筛分效率作为评定指标,根据二组单因素逐项试验对气动式击打器的工作参数——击打间隔时间和击打压力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击打间隔时间为10 s,最佳击打压力为0.1 MPa。  相似文献   

10.
煤料的组成可以间接评定焦炭的性质,但不能揭示炼焦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的实质。根据文献资料介绍,煤料的结焦性是煤的地质成熟期(变质作用)、粘结性(塑化)和岩相不均匀性这三种性能表现的结果。除了以上因素,影响焦炭质量的还有煤的粒度组成、水分、预热制度和炭化室的几何形状。很多焦化厂的科研人员研究了种种预测焦炭质量的方法,概括起来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Mi=f(Vd,∑OK,y,K,Ms)式中:Vd—挥发分(干基)/%K—炼焦制度准数M—炼焦粒度组成准数∑OK—贫煤总量y—胶质层厚度/mm本文着重介绍备煤和炼焦主要工艺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熄焦装置额定容积的不断扩大,焦炭在干熄炉内布料不均已成为干熄焦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开展了干熄炉料钟布料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料钟尺寸和科线深度对布料后的焦炭下落轨迹、焦炭堆积料面形状和粒度分布的影响,以期为干熄炉及布料装置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处理矿浆对煤泥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小筛分试验测定了原煤样和用超声波处理过的煤样的粒度组成,证实了超声波对煤泥的破碎作用;同时,对各粒级产物的灰分和硫分分别进行了测定,推知超声波的破碎作用可使黄铁矿等杂质从煤中部分解离出来,因而超声波处理矿浆在改变粒度的同时,若选择适当浮选工艺也可增强脱硫效果。因此利用超声波强化脱硫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高铝矾土熟料(体积密度3.18 g·cm-3)或致密刚玉及烧结α-Al2O3微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固体磷酸二氢铝作为结合剂,研究了分散剂SiO2超细粉、促凝剂矾土水泥、抑制剂NH-66和骨料粒度组成对新型磷酸盐耐火散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超细粉、矾土水泥、NH-66外加量分别为3.5%、2.5%和0.12%,喷补料骨料临界粒度为4 mm,浇注料粒度组成为10~5访m及≤5 mm的两级连续通料时,所研制散状料具有施工简便,强度高,耐磨性优,可以快速进行热处理的特点.通过试验生产验证,研制的材料致密性、耐磨损性和抗冲刷性能比现有的浇注料要好,能满足相关的使用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铁矿粉与水的接触角对其制粒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渗透压差法测量接触角已被广泛应用。渗透压差法测定铁矿粉与水的接触角过程中要用一种液体作为基准进行测试得到料柱结构参数,再利用该参数对铁矿粉与水的接触角进行测量和计算,测试过程中料柱结构参数的重现性对测试结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渗透压差法测量粉体接触角过程中影响料柱结构参数β的因素主要有:原料粒度组成、料柱高度和料柱孔隙率。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粒度、料柱高度和孔隙率条件下料柱的结构参数β值,发现颗粒粒度对于β值影响较大,适宜测量的颗粒粒度范围为120~200目。用环己烷作为完美润湿液体,对20种铁矿粉与水的接触角进行测试,发现在保证每个测试料柱原料粒度组成、料柱高度和料柱孔隙率分别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料柱结构参数基本一致,其变化范围为0.5~0.7。选取真密度值介于中间的铁矿粉的料柱结构参数作为所有原料的料柱结构参数,用一步法计算得到铁矿粉与水接触角。对于每种铁矿粉,常规法与一步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吕梁某选煤厂粗煤泥为研究对象,探究螺旋分选机结构差异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分别改变螺旋圈数、螺距和螺旋直径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料粒度的减小,精煤灰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燃体回收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螺旋圈数的增加使得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略微有变大的趋势,但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精煤灰分基本保持在10%以下,可燃体回收率可达60%以上。最佳入料粒度范围随螺距的增大有着变小的趋势,当螺距小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2~0.5 mm;当螺距大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1~0.25 mm。直径的变化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不大,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螺旋分选机的结构改变入料粒度范围来强化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参数对有机颜料在涂料中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某些有机颜料而言,在确定其最佳研磨料组成时,诸如丹尼尔所提出的流动点方法并不适用。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有效的研磨试验。本文描述了用实验室砂磨机进行的研磨试验,并以通常认为难分散的两种有机颜料为例,测定了研磨料组成变化对展色性和流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哈夫.   《涂料工业》1994,(4):42-47
对某些有机颜料而言,在确定其最佳研磨料组成时,诸哪丹尼尔所提出的流点方法并不适用。在此情况下,必须进行有效的研磨试验。本描述了用实验室砂磨机进行的研磨试验,并以通常认为难分散的两种有机颜料为例,测定了研磨料组成变化对展色性和流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型精煤压滤机在选煤厂浮选精煤脱水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入料浓度、粒度组成、加压方式等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精煤压滤机与真空过滤机的脱水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精煤压滤机脱水效果好,节能,是用于浮选精煤脱水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9.
干熄炉内平均换热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熄炉内焦炭换热的特点,用干熄炉模型对焦炭粒度和冷却气体流量等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体积换热系数随焦炭粒度变小而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廖祥国 《洁净煤技术》2007,13(6):14-16,44
针对田庄选煤厂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了煤泥粒度组成测定、泥化矿物成分测定等试验,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合适的絮凝剂,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使泥化尾煤水能够顺利絮凝沉降,提高了田庄选煤厂入选泥化原煤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