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生产的13×13色织涤棉府绸织物,一直采用绞纱上浆的方法,生产效率低,上浆质量差,造成纱线起毛,上机后开口不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布机效率。为此在G121分条整经机上进行了改造,试制了三台分条整浆联合机,采用以PVA为主加入少量CMC的浆料新配方,和低温上浆的工艺路线,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厂1971年开始试织涤棉混纺45~(′s)×45~(′s)色织的确凉府绸。当时由于没有浆纱机,曾采用绞纱上浆。涤纶吸水性差,吸浆率低,浆料不易渗透到纱线内部,形成表面上浆。绞纱上浆后再经烘干、络经、整经等数道工序,纱线表面的浆料易被磨损脱落,造成纱线起毛。上机后,开口不清,给织造工程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分条整、浆联合机,分条整经、单轴上浆,分批整经、并合轴经上浆等三种色织浆纱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着重介绍了后一种浆纱工艺。根据色织的特点,用实例阐述了分层排花、分色分层排花、整经浆纱排花、双轴品种排花等四种排花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色织纯棉、化纤纯纺、混纺纱织物,国内色织行业上浆工艺应用较多的有轴经上浆与单轴上浆二种工艺。现据我厂多年生产经验,将轴经上浆排花工艺要点简介于后。一、排花方法 1.分轴分层法分轴分层是将经纱分色分轴整经,不需要在整经机上排花,经并轴上浆分绞后,片纱呈分层状态,其优点是:(1)浆缸伸缩筘处分头均匀织轴平整。(2)分色排列,花型可以按层次均匀取纱,便于记忆。经纱排列适宜于  相似文献   

5.
随着纺织产品外销和内销市场供需的变化,纺织服装面料转向花型新、小批量、变化快的特点日益显著。色织工厂生产45~S×45~S色织涤棉和32~S×32~S色织纯棉产品,原采用绞纱上浆非常不理想。后又采用轴经浆纱,但在小批量产品生产时不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和减轻劳动强度。我们根据客户新产品定货小批量多(五千米以下)的实际需要,结合我厂生产能力和现有条件,研究设计了分条整经双轴轴经浆纱新工艺。并通过一年多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浆料配方对纯棉细号高密品种进行上浆,存在浆纱分绞困难,退浆废液污染环境的问题,以KHM浆料部分取代PVA,并加以氧化淀粉进行上浆的工艺不但提高了上浆效果、织机效率,而且节约了用浆成本,实践证明以KHM浆料部分取代PVA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纯棉提花色织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在普通多臂织机上开发花形较大、装饰效果较强的提花织物,进行了织物组织的设计、经纬纱排列方式及穿综和穿筘方法的优选;通过在分条整经、绞纱上浆及提花织造等各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经纱张力,合理设计各工序工艺参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经过改造的多臂织机上设计开发出了纯棉提花色织产品;所开发的产品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及实物质量.  相似文献   

8.
色织涤棉品种上浆目前国内存在着并轴浆纱和单轴浆纱两种方法,至于那种方法合适,有着不同的看法,目前在不断地探讨。南方地区各色织厂大多采用高温并轴浆纱,北方地区有部分色织厂采用单轴低温上浆。我厂经多年生产认为:色织涤棉品种小批量,多品种,色纱排列复杂多变,如采用并轴浆纱,事先要计算好在整经时将全幅花型排列分配卷到几个经轴上,然后在浆纱机上合并上浆,通过浆纱机并轴后,又如何进行排花,并使纱线自始至终保持顺直,使穿经方便,在布机上不出现绞头,困难较大。我厂认为采用单轴浆纱有利于确保经纱花型排列顺序,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紊,穿经方便,现将单轴上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色织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用途广,批量小,周转快,花样对路适销。但近年来,色织物产量与需求还有缺口,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色织准备工序设备不配套。色织全纱织物的上浆工艺,是织前准备工程的技术关键。目前色纱上浆工艺,多半仍采用传统的绞纱上浆,这就阻碍了现有色织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绞纱上浆,质量差,效率低,用人多。如生产棉涤纶格子府绸、细纺织物,上浆率6%,织造台时断头率高达2.5根以上,“三跳”疵点多,织机效率在50%以下,影响正常生产。因此,色织厂当前在无定型色织浆  相似文献   

10.
探讨预分绞无浸压式上浆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效果。针对传统浸压式上浆方法存在的压浆力大、耗费浆料多、易破坏纱线结构、上浆率不匀、易产生分绞毛羽等缺陷,改变传统的浸压上浆方法,采用预分绞后再上浆的模式,利用浆液喷嘴循环喷淋对纱线进行上浆,应用红外线对纱线进行烘燥,开发出了无浸压上浆设备,并对长丝进行了上浆。认为该设备不破坏原纱的特性,浆液成膜性好,浆纱性能稳定,且避免了分绞劈纱产生的二次毛羽,烘燥效率高,节约能源,后续织机效率和织造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周钧 《棉纺织技术》1998,26(7):49-50
T/C80/2013/13377.5/283细布是我厂主导产品之一,多年来一直使用1799PVA浆料进行上浆。PVA浆料虽有较好的粘附力,但浆纱分绞困难,并绞多,浆膜容易撕裂,不利于贴伏毛羽,且价格昂贵,上浆成本高,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浆料...  相似文献   

12.
《上海纺织科技》1993,21(3):17-18
我厂是长期生产涤棉平布、府绸的厂家,主产品4545 65/35 T/C11076,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金奖。这同我厂重视浆纱工艺是分不开的。 涤棉上浆中应用部分淀粉代替PVA调和成混合浆代替纯PVA化学浆,有浆料成分的互补特性。以纯PVA为主的化学浆浆膜强度大,抗撕裂;但在干分绞时带来分绞困难,常常造成并绞头,或浆纱强行分纱时浆膜破损。此外,浆纱成本纯化学浆也比混合浆为高,因此,混合浆用于涤棉混纺纱上浆已经被大家接受,但在淀粉的选择上有所侧重。针对混纺比涤  相似文献   

13.
本厂于1999年4月开始生产T/C 95/05 13×13 377.5×283 160涤棉细布,由于该产品含涤量高,总经根数较多,因此对上浆有较高的要求.在生产前期,采用了PVA1799+变性淀粉的浆料配方,因该配方PVA用量大,上浆纱干分绞困难,再生毛羽较多,且纱线脆断严重,浆斑轴也时有产生,给浆纱及织布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针对此问题,经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选用了以PVA1799+X-20聚酯浆料+变性淀粉为主体浆料的配方,并选用X-21取代了抗静电剂,上浆效果良好,织造生活好做.  相似文献   

14.
我苏州染织二厂在未经技术改造的G142浆纱机上浆40~s、45~s涤棉细支织物。例如在织造40~s×40~s涤棉坯布时,浆料采用PVA、CMC等化学浆料,上浆率要求11%。由于纱线未经过煮炼,吸浆力较差,披复就较大。纱片出浆槽通过湿分绞棒时,只要浆纱机一开爬行速度(2.03米/分),而湿分绞棒  相似文献   

15.
PE-23液体聚酯和CD-DF333T浆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采用PE-23液体聚酯和CD-DF333T浆料对纯涤纶经纱上浆时的浆料配方、浆纱工艺、织造效果和使用成本情况,认为使用后能使PVA和淀粉浆较好黏附在涤纶纤维上,且可减少PVA用量,分绞容易,毛羽服帖。  相似文献   

16.
KL-806浆料在高比例含涤品种上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高比例含涤品种的上浆浸透性,采用KL-806浆料进行了部分取代PVA的上浆实践。通过优化浆料配方,采用以KL-806浆料、变性淀粉、原淀粉为主浆料的配方,改善了浆液的浸透性,解决了原配方浆膜脆硬、分绞时易被撕裂的问题,减少了黏并疵点,提高了浆纱质量,节约了用浆成本,并提高了织机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分条整经是毛纺、色织、化纤前织关键工序之一。国产分条整经机大多是五十年代水平。用于有梭织机配套,整经速度低(约200m/min),卷装容量小(直径600mm),幅宽系列不全,精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整经张力不均,分绞定位不准,卷绕成形不良等,直接影响了织...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为了减少浆纱的摩擦系数,进而达到降低织造时经纱的断头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织机效率。多年来,棉纺织厂在轴经浆纱上采用了后上蜡工艺。而绞纱上浆,由于条件限制,一直未采用后上蜡工艺。但是,绞纱上浆目前仍然是一般色织行业和巾被行业普遍采用的浆纱方式。而且,由于绞纱大多均经过漂白或染色,因此其摩擦系数比原纱还要大,而强力却比原纱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绞纱浆纱的渗透和被覆均不如轴经浆纱。因此,绞纱上浆的经纱织造断头率均较高,而产品质量和织机效率较低。比如:丰县毛巾被厂,织造断头率达5根/台时,一等品率只有80%,织机效率仅达到50%。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19.
一种适用于棉、毛、麻、化纤各种原料经纱的分条整经和浆纱工序,适用于宽织物色织行业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能保证整经、浆纱工序和织机的最大效率,保证织物的质量、节约劳力、蒸汽、动力、浆料和回丝低耗的万能分条整经浆纱联合机,最近由沙市第二机床厂研制成功.该机优于日本马场公司的同一机型设备.  相似文献   

20.
探讨整浆联合机的性能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分析ZLGA801型分条整浆联合机筒子架、浆槽、烘燥机构、传动系统、分条卷绕机构、张力补偿架等机构的特点,对纯棉和涤棉混纺两个品种进行整经、上浆实践,认为:整浆联合机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色织物的生产;整浆联合机的浆槽及烘筒的纱线覆盖系数较低,有利于设备高速运行;整浆联合机采用的低温上浆工艺解决了浆纱容易产生浆皮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