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LC)是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衍化而来的树枝状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上方。有摄取抗原,处理抗原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起着免疫系统外围前哨的作用。LC的功能可受各种理化因子的影响,是否也会受到激光照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低功率CO_2激光照射后,表皮LC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郎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超微病理特点,提供Birbeck颗粒来源的线索。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2例LCH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朗格罕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棒状、网球拍状Birbeck颗粒,这些细胞免疫组化CDla阳性。结论:LCH的诊断须见到典型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LC)LC细胞,电镜下找到Birbeck颗粒,或CDla(010)阳性。Birbeck颗粒可与细胞膜相连续,细胞膜凹陷可在胞质内形成Birbeck颗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70nm~320nm)照射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裸鼠经剂量为0.15 J/cm2 的UVB照射.取材后经多聚甲醛、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后分别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UVB照射后,表皮细胞发生改变,表现为表皮增厚并具有一定时闻滞后性,即照射后24 h和48 h未见明显改变,而在72 h可见明显增厚.电镜现察显示紫外线照射后72 h角质层脂质正常的板层状膜性结构消失.呈现出排列紊乱的中等电子致密絮凝块状结构.照射后96 h变化更为明显,可查见角质层角化不全,在其细胞间隙内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空泡和指纹样结构.结论:UVB照射可导致表皮角质层的形态学变化并有一定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侵入细胞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侵入细胞的方式是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研究的重点.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对目前应用较广的SiO2、TiO2及Fe3O4三种纳米颗粒材料侵入细胞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TiO2纳米颗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最常见的内吞方式,而SiO2及Fe3O4纳米颗粒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侵入细胞.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用免疫电镜包埋后技术研究了类β-内啡肽物质在两栖类胚胎表皮细胞中的定位。观察到类β-内啡肽物质主要分布在胚胎表皮外层细胞的外缘部位。除在囊泡状结构内含物上、囊泡壁以及附近,在细胞卢的外缘和细胞外分泌物上也都观察到金颗粒的分布。认为,类β-内啡肽物质在表皮细胞中,首先集中在外层细胞的囊泡状结构内,然后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醇中毒性肌病是长期肌营养不良所致的骨骼肌退行性变性为主的一种肌病,国内未见有关报道。本文观察的2例患者临床均有10年以上饮酒史,近几年内日均饮白酒0.25~0.75kg,有典型的肌无力、双下肢麻木,不能行走,尿潴留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肌肉活检符合本病。光镜见肌纤维萎缩,透明变性、横纹消失、胞浆呈平板样改变,肌纤维溶解,竖毛肌(平滑肌)萎缩。透射电镜见肌原纤维“S”形变,Z线呈“蛇”形或“竹节”状,A带内肌丝微溶灶形成,线粒体减少,体积缩小、基质密度增加伴有高密度圆形颗粒沉积,T管扩张,肌浆网扩张不明显,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及环层小体增多。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脑膜瘤8例,经病理检查亚型分为纤维型、脑膜上皮型、砂粒型和血管瘤型脑膜瘤,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ase)、酸性磷酸酶(ACP)、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酶)和焦磷酸硫胺素酶(TPP酶)电镜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如下:人脑膜瘤ALP主要定位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在不同亚型脑膜,ALP反应强度和定位不同,砂粒型脑膜瘤瘤细胞质膜、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显示很强的ALP阳性反应,其余亚型脑膜瘤瘤细胞ALP为阴性反应。5′—Nase主要定位于各亚型脑膜瘤的细胞质膜上。其中砂粒型脑膜瘤瘤细胞质膜上5′—Nase活性最强,血管瘤型脑膜瘤瘤细胞质膜上5′—Nase活性最弱,但在核膜上有较多的5′—Nase反应产物。该亚型  相似文献   

9.
碱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主要定位于脑膜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碱性磷酸酶活性还定位于砂粒型脑膜瘤细胞质膜和内质网上。Na~+-K~+-ATP酶活性定位于脑膜瘤细胞质膜上。酸性磷酸酶和胞嘧啶单核苷酸酶活性定位于瘤细胞溶酶体。焦磷酸硫胺素酶活性定位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文中对不同亚型脑膜瘤酶活性强度和定位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在电镜下观察正常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标志酶的特征。在小鼠骨髓基质中除静脉窦外,还有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小鼠骨髓酶细胞化学反应表明,碱性磷酸酶(ALP)是窦周和窦间网状细胞的良好标志酶,显示特异性细胞膜阳性反应(图1、2);而酸性磷酸酶(ACP)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则是巨噬细胞的标志酶,其胞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运用透志镜常规榈制备技术,观察小麦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小麦叶肉细胞中,存在向液泡中伸入的多层膜结构及无膜晶体结构等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3.
贴壁依赖型动物细胞已被应用于生产许多生物制品 ,非洲绿猴的肾上皮细胞———Vero细胞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在细胞的微载体贴壁生长过程中有三个主要阶段 :细胞在微载体上的贴附阶段、细胞的分裂增殖阶段和后期受贴壁空间限制的缓慢生长阶段。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又称生长曲线 )非常好地描述了这三个阶段 ,因而许多学者的研究都涉及到生长曲线 ,例如通过它研究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和空间条件对各阶段的生长速率的影响 ,这一问题不但与细胞的生长动力学研究有关 ,而且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有关。在以往的研究中 ,测…  相似文献   

14.
新缰出血热和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均为在我国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后者流行更为广泛。这两种出血热的病原体,经过漫长的探索与研究,一直到八十年代初经电镜形态学鉴定才确定同属于布尼安病毒科(Family Bunyaviridae)病毒。这两种病毒——新缰出血热病毒(XHFV)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感染细胞中复制、增殖和成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甚为特殊,现将电镜对比研究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16.
烧伤后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烧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旧称多系统器官衰竭 ) ,以往的研究多注重脏器实质细胞损伤 ,近年来人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逐渐重视 ,认为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关烧伤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尚不十分清楚 ,本实验应用常规电镜技术及细胞化学技术对此进行研究 ,同时研究了烧伤后补液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实验所用动物为SD大鼠 ,在 10 0℃水中烫 2 0s ,造成 2 5 %体表面积III度烫伤 ,动物分为 4组 ,烫伤后 0 5h组 ,1h组 ,4h组 ,8h组。补液组烫伤后 0 5h从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肝组织病变特征,对18例单纯HGVRNA和(或)抗体阳性患者活检肝组织作光、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8例HGV感染肝组织均呈急性或轻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变,表现为肝细胞肿胀,线粒体扩张,嵴减少或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及核蛋白颗粒脱失;汇管区和肝小叶内轻度炎细胞浸润。观察结果表明:HGV致肝炎病变可能明显轻于A-E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心房粘液瘤的光、电镜观察康向华朱平陈淑范(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哈尔滨150036)心脏粘液瘤是心脏原发性肿瘤,约占心脏肿瘤的半数以上。目前有关其组织发生尚有不同观点[1]。本文对10例心房粘液瘤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试图在超微结构水平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蒙特卡罗方法研究光动力疗法选择性光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爽  阮军  贺庆丽 《激光技术》2008,32(2):184-186
为了研究光动力疗法选择性光损伤,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组织中光动力剂量数学模型。得到光动力剂量随组织厚度增加呈指数衰减的结果。光动力损伤是阈值过程,对肿瘤组织造成深层光动力损伤时,更多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光斑半径对对肿瘤组织损伤深度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光敏剂能引起浅薄全面的肿瘤组织光动力损伤,深层光动力损伤伴随正常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与细胞内DNA复制、修复密切相关的一类酶,分为:DNA聚合酶α、β、γ、δ及ε。其中DNA聚合酶α是细胞核DNA复制的关键酶;DNA聚合酶β是核DNA修复酶;DNA聚合酶γ参与细胞线粒体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