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风力发电、舰船动力、电气化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系统的关键与核心,电机系统的停转或功能丧失会严重威胁重大装备整体运行性能,甚至带来致命性影响,导致灾难性事故。开展高可靠度、强容错性能的电机系统研究工作,避免因故障造成的停转或功能丧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3年底,中国电网装机容量达到1 247GW,与美国电网(1 190GW)、欧洲电网(900GW)一起,为全球最大的三大电网。各国电网调度都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复杂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大范围经济优化调度;三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网络攻击破坏;四是建立标准开放的一体化支撑平台。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已难以适应新需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是利用清洁燃料或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冷、热联产,实现能的梯级利用的新型能源系统,具有高效、环保、可靠、智能等特点,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就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被列为我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能源领域的四项前沿技术之一。当前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以微小型动力、余热吸收式制冷、高效换  相似文献   

4.
康重庆 《南方电网技术》2016,10(3):封二-封二
在能源革命和新一轮电力在能源革命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浪潮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电力电子技术在源-网-荷侧逐步渗透、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催生新技术变革,等等。安全、清洁和高效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面向重大需求,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引领了我国电气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南方电网技术》努力创新专刊的组织方式,突破以往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组织专刊的思路,集中报道站在学术前沿的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试图从多个角度描绘未来电力系统的新愿景。本人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并非常荣幸地应邀担任本专刊的特约主编。 本期专刊全部采用约稿的方式,汇集了活跃在我国电力系统研究前沿的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成果,论文作者主要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他们分别从“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以及“电力电子与电机”等不同视角,探讨电力系统新需求,分析电气技术新进展,展望电气工程新变革。 (一)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将极大地促进信息与能源、多种能源形式以及源网荷等多环节的融合,实现产能用能的清洁和高效。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从能量的生产、输送、交换和存储4个方面介绍了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及其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在介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展望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技术。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重点对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政策支持、市场组织以及价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发展途径。浙江大学丁一教授对适合中国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二)电力系统 研究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实时感知电力系统状态,配置高效的控制与保护措施,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与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具有重要意义。河海大学鞠平教授归纳了电力系统的新背景,分析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需求,提出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思路。中国电科院曾平良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间歇式电源并网分析与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间歇式电源随机波动带来的分析难、规划难的问题。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阐述了“分析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的现状,设计与展望了基于仿真大数据的“智能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从谐波测量、谐波源定位、谐波谐振等方面阐述了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谐波研究热点问题。华北电力大学毕天姝教授分析了直流配电网保护技术关键问题,并重点评述了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方法。 (三)高电压与绝缘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能高效传输的根本保障,新材料、新方法正在高电压与绝缘方面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梁曦东教授探讨了复合绝缘子在变电站、换流站中具有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讨论了构建地下能源综合通道的设想,将地面输电线路全部转移到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解决电力系统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西南交通大学吴广宁教授分析了高速列车绝缘子在材料与结构、积污闪络特性、强沙尘闪络性、绝缘状态在线监测、老化试验方法及老化试验平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四)电力电子与电机 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新型电机也将进一步加大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技术将切实推动电力系统新变革。西安交通大学刘进军教授阐述和分析了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技术所面临的众多科学技术问题和严峻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曲荣海教授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永磁化趋势,对永磁电机关键技术作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盛况教授分析并展望了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在电网中的应用,给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大学高峰教授全面论述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现状、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协调控制技术,对未来光伏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协调控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衷心感谢受邀专家学者对本专刊的大力支持,将各自最擅长领域的研究体会贡献给本期专刊。感谢《南方电网技术》饶宏主编、赵勇副主编和张亚拉编辑部主任等为本专刊的选题、策划、组织和出版所做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希望本期专刊能引起广大专业人员对电力系统一些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共同推进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康重庆 2016-04-21于 北京清华园 体制改革浪潮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电力电子技术在源-网-荷侧逐步渗透、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催生新技术变革,等等。安全、清洁和高效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面向重大需求,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引领了我国电气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南方电网技术》努力创新专刊的组织方式,突破以往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组织专刊的思路,集中报道站在学术前沿的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试图从多个角度描绘未来电力系统的新愿景。本人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并非常荣幸地应邀担任本专刊的特约主编。 本期专刊全部采用约稿的方式,汇集了活跃在我国电力系统研究前沿的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成果,论文作者主要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他们分别从“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以及“电力电子与电机”等不同视角,探讨电力系统新需求,分析电气技术新进展,展望电气工程新变革。 (一)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将极大地促进信息与能源、多种能源形式以及源网荷等多环节的融合,实现产能用能的清洁和高效。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从能量的生产、输送、交换和存储4个方面介绍了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及其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在介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展望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技术。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重点对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政策支持、市场组织以及价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发展途径。浙江大学丁一教授对适合中国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二)电力系统 研究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实时感知电力系统状态,配置高效的控制与保护措施,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与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具有重要意义。河海大学鞠平教授归纳了电力系统的新背景,分析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需求,提出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思路。中国电科院曾平良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间歇式电源并网分析与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间歇式电源随机波动带来的分析难、规划难的问题。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阐述了“分析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的现状,设计与展望了基于仿真大数据的“智能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从谐波测量、谐波源定位、谐波谐振等方面阐述了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谐波研究热点问题。华北电力大学毕天姝教授分析了直流配电网保护技术关键问题,并重点评述了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方法。 (三)高电压与绝缘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能高效传输的根本保障,新材料、新方法正在高电压与绝缘方面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梁曦东教授探讨了复合绝缘子在变电站、换流站中具有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讨论了构建地下能源综合通道的设想,将地面输电线路全部转移到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解决电力系统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西南交通大学吴广宁教授分析了高速列车绝缘子在材料与结构、积污闪络特性、强沙尘闪络性、绝缘状态在线监测、老化试验方法及老化试验平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四)电力电子与电机 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新型电机也将进一步加大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技术将切实推动电力系统新变革。西安交通大学刘进军教授阐述和分析了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技术所面临的众多科学技术问题和严峻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曲荣海教授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永磁化趋势,对永磁电机关键技术作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盛况教授分析并展望了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在电网中的应用,给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大学高峰教授全面论述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现状、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协调控制技术,对未来光伏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协调控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衷心感谢受邀专家学者对本专刊的大力支持,将各自最擅长领域的研究体会贡献给本期专刊。感谢《南方电网技术》饶宏主编、赵勇副主编和张亚拉编辑部主任等为本专刊的选题、策划、组织和出版所做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希望本期专刊能引起广大专业人员对电力系统一些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共同推进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康重庆 2016-04-21于 北京清华园 在能源革命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浪潮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电力电子技术在源-网-荷侧逐步渗透、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催生新技术变革,等等。安全、清洁和高效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面向重大需求,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引领了我国电气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南方电网技术》努力创新专刊的组织方式,突破以往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组织专刊的思路,集中报道站在学术前沿的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试图从多个角度描绘未来电力系统的新愿景。本人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并非常荣幸地应邀担任本专刊的特约主编。 本期专刊全部采用约稿的方式,汇集了活跃在我国电力系统研究前沿的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成果,论文作者主要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他们分别从“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以及“电力电子与电机”等不同视角,探讨电力系统新需求,分析电气技术新进展,展望电气工程新变革。 (一)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将极大地促进信息与能源、多种能源形式以及源网荷等多环节的融合,实现产能用能的清洁和高效。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从能量的生产、输送、交换和存储4个方面介绍了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及其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在介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展望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技术。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重点对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政策支持、市场组织以及价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发展途径。浙江大学丁一教授对适合中国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二)电力系统 研究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实时感知电力系统状态,配置高效的控制与保护措施,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与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具有重要意义。河海大学鞠平教授归纳了电力系统的新背景,分析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需求,提出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思路。中国电科院曾平良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间歇式电源并网分析与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间歇式电源随机波动带来的分析难、规划难的问题。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阐述了“分析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的现状,设计与展望了基于仿真大数据的“智能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从谐波测量、谐波源定位、谐波谐振等方面阐述了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谐波研究热点问题。华北电力大学毕天姝教授分析了直流配电网保护技术关键问题,并重点评述了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方法。 (三)高电压与绝缘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能高效传输的根本保障,新材料、新方法正在高电压与绝缘方面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梁曦东教授探讨了复合绝缘子在变电站、换流站中具有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讨论了构建地下能源综合通道的设想,将地面输电线路全部转移到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解决电力系统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西南交通大学吴广宁教授分析了高速列车绝缘子在材料与结构、积污闪络特性、强沙尘闪络性、绝缘状态在线监测、老化试验方法及老化试验平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四)电力电子与电机 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新型电机也将进一步加大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技术将切实推动电力系统新变革。西安交通大学刘进军教授阐述和分析了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技术所面临的众多科学技术问题和严峻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曲荣海教授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永磁化趋势,对永磁电机关键技术作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盛况教授分析并展望了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在电网中的应用,给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大学高峰教授全面论述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现状、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协调控制技术,对未来光伏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协调控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衷心感谢受邀专家学者对本专刊的大力支持,将各自最擅长领域的研究体会贡献给本期专刊。感谢《南方电网技术》饶宏主编、赵勇副主编和张亚拉编辑部主任等为本专刊的选题、策划、组织和出版所做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希望本期专刊能引起广大专业人员对电力系统一些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共同推进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 康重庆 2016-04-21于 北京清华园特约主编寄语 在能源革命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浪潮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电力电子技术在源-网-荷侧逐步渗透、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催生新技术变革,等等。安全、清洁和高效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面向重大需求,开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引领了我国电气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南方电网技术》努力创新专刊的组织方式,突破以往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组织专刊的思路,集中报道站在学术前沿的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进展,试图从多个角度描绘未来电力系统的新愿景。本人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并非常荣幸地应邀担任本专刊的特约主编。 本期专刊全部采用约稿的方式,汇集了活跃在我国电力系统研究前沿的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成果,论文作者主要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IEEE Fellow、IET Fellow、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他们分别从“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与绝缘”以及“电力电子与电机”等不同视角,探讨电力系统新需求,分析电气技术新进展,展望电气工程新变革。 (一)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将极大地促进信息与能源、多种能源形式以及源网荷等多环节的融合,实现产能用能的清洁和高效。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从能量的生产、输送、交换和存储4个方面介绍了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及其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在介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展望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技术。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重点对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政策支持、市场组织以及价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发展途径。浙江大学丁一教授对适合中国需求侧主动响应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二)电力系统 研究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实时感知电力系统状态,配置高效的控制与保护措施,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与可靠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具有重要意义。河海大学鞠平教授归纳了电力系统的新背景,分析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需求,提出了电力系统建模的新思路。中国电科院曾平良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间歇式电源并网分析与规划辅助决策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间歇式电源随机波动带来的分析难、规划难的问题。清华大学孙宏斌教授阐述了“分析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的现状,设计与展望了基于仿真大数据的“智能型”电网安全预警技术。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从谐波测量、谐波源定位、谐波谐振等方面阐述了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谐波研究热点问题。华北电力大学毕天姝教授分析了直流配电网保护技术关键问题,并重点评述了直流配电网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方法。 (三)高电压与绝缘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电能高效传输的根本保障,新材料、新方法正在高电压与绝缘方面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梁曦东教授探讨了复合绝缘子在变电站、换流站中具有的明显优势和发展前景。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讨论了构建地下能源综合通道的设想,将地面输电线路全部转移到地下,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解决电力系统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西南交通大学吴广宁教授分析了高速列车绝缘子在材料与结构、积污闪络特性、强沙尘闪络性、绝缘状态在线监测、老化试验方法及老化试验平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四)电力电子与电机 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新型电机也将进一步加大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技术将切实推动电力系统新变革。西安交通大学刘进军教授阐述和分析了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技术所面临的众多科学技术问题和严峻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曲荣海教授重点介绍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永磁化趋势,对永磁电机关键技术作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电动汽车电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盛况教授分析并展望了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在电网中的应用,给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大学高峰教授全面论述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现状、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协调控制技术,对未来光伏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协调控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衷心感谢受邀专家学者对本专刊的大力支持,将各自最擅长领域的研究体会贡献给本期专刊。感谢《南方电网技术》饶宏主编、赵勇副主编和张亚拉编辑部主任等为本专刊的选题、策划、组织和出版所做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希望本期专刊能引起广大专业人员对电力系统一些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共同推进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康重庆2016-04-21于 北京清华园  相似文献   

5.
正直流电网是电能汇集、输送和分配的一种手段。欧洲沿岸国家为了利用北海海上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利用高压直流电网汇集并入欧洲电网的超级电网规划。我国西部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未来新能源大开发和西电东送也面临采用何种汇集方式、输电形式、电网构架等问题。此外,直流配电网和直流供用电也是本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内  相似文献   

6.
智能配电网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作为其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内配电网技术的发展相对于其他电力环节来说,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的振动噪声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力设备普遍承受交变电磁应力的作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持续振动,在操作或暂态工况下产生暂态的振动。这种持续或暂态振动作用一方面会给设备的结构紧固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会以噪声辐射的形式对环境产生污染。振动和噪声信号受到电力设备承受的电磁应力及其固有机械特性的影响,可以作为电力设备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以远距离传输可再生能源到负荷中心为主要目的的直流输电通道建设和投运,电力系统已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交直流混联电网与多类型负荷的协同优化运行已成为电力系统实际生产运行和工业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具备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2019年8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完善现货交易机制,以灵活的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电力生产和消费.2019年5月15日至16日,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实施了国内首次电力现货交易结算运行,标志着电力现货...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化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及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使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具颠覆性的科学技术之一,被寄予厚望以提升电力和综合能源系统智能化水平。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被尝试在电力领域应用,但由于当时信息感知、通信传输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局限性以及硬件算力的限制,实践效果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能源转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必将进一步助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储能是应对可再生能源随机性、间歇性的有效措施,而分布式储能是电动汽车的自然属性.电动汽车和用户侧储能可参与用户侧的削峰填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需求响应、调峰、...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在我国全面深入的开展,智能配用电领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一大批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在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电能合理使用、节能降耗和能效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和应用成果,正逐渐形成高效完整的配电、用电、节能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在扰动失稳和低频/次同步振荡等方面对电网运行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增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过渡阶段的重大技术挑战,也是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的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较强的不确定性,电力电子化设备的广泛接入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的渗透增加了末端配电网分析与控制的复杂性,这些因素都给现代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数据量测、传输与存储技术为数据驱动的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电力系统正在进入"数据密集"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智能电网(SG)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要义是"智能"或者说"人工智能"。但到目前为止,电网的智能水平还处在浅层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电网的需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第三代人工智能(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SG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此,河海大学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10日联合召开了"人工智能与智能电网"研讨会,邀请了周孝信院士、陈维江院士等十多位电力系统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如何借助AI推动SG发展的相关议题。本次研讨会上,我们  相似文献   

16.
正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故障的初始阶段,是表征设备绝缘状态的重要参量,一直是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所关注的重点现象。通过对局部放电进行检测可以在出现绝缘击穿之前对设备的绝缘状态进行掌握并及时处理。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日益增长,对电力变压器、GIS等电网关键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已经成为行业的关注热点,随着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进一步开展,基于设备状态的评估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应用。长期以来,关于电气设备局部放电及状态评估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加速成为推动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关键一环,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储能系统集成、选型配置、状态感知、控制应用及运行规划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清洁低碳,规模开发和商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目前,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接近全球的50%,位居世界第一,且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紧邻发达城市电力负荷中心,是缓解东南部地区电力供需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新能源的大力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能源转型的关键。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并网装备的电力电子化,使得系统在电力电量平衡和动态稳定等问题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虚拟同步机、直流微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为新能源并网的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多能互补优化能源系统,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能源革命、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需要高效、高密度、高可靠的新一代电力电子装置。各类电力电子装置的核心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力电子器件。然而,基于传统硅材料的高压器件性能已趋近,其材料特性决定的极限,难以满足新一代电能变换装置对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需求。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导通/开关损耗低、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耐高温等优点,能够实现更高能效、更高容量、更小体积的电力电子装置,是构建电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