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C)),分析水稻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征。试验表明:至水稻分蘖期时,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均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9.85%~48.78%,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是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的处理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5.35%~33.08%;而从水稻拔节期起,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2.71%~56.26%,除FB处理硝态氮含量降低外其余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9.21%~105.80%。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淹灌(P<0.05),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是常规淹灌高于控制灌溉。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水稻分蘖期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提升了稻田土壤氮素的养分累积,其中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效果较好。控制灌溉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壤铵态氮的含量。综合考虑环境与经济效益,控制灌溉与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陕西关中小麦肥料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开展了缓释氮肥与尿素的配施试验,设置了不施氮肥(N0)、100%尿素(N1)和4个不同缓释氮肥配施处理(N2(100%)、N3(25%)、N4(50%)、N5(75%)),以不施肥CK为对照;分析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分布、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1、N2处理相比,缓释氮肥和尿素配施不仅能显著增加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4.69%~11.40%)、氮素吸收量(5.92%~24.08%)及产量(6.00%~22.41%),还能增加土壤表层(0~40 cm)的硝态氮累积量(2.09%~45.51%),减少其淋失到深层土壤,提升氮肥利用效率。N5处理下冬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42.46 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15.46 kg/kg)和氮肥表观利用率(47.79%)均最大,成熟期N5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较N1和N2处理分别提高了11.40%和9.20%,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4.08%和11.49%,产量分别提高了22.41%和11.00%。收获时N5处理0~4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最大,比其它施肥处理提高了1.30%~19.52%。综上所述,75%缓释氮肥+25%尿素处理(N5)是本研究中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3.
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优势明显。为了进一步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的水肥运筹模式,在民勤绿洲红崖山灌区以“郑单958”为材料开展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调控模式对玉米农田养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测定玉米农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产量、品质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水肥调控模式对农田养分含量及吸收利用、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配合适宜的灌水条件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土壤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善作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可提高玉米蛋白质与粗淀粉含量,其中G2F2产量最大,为15968.8kg/hm2,较CK提高15.4%;F1、F2、F3蛋白质含量较CK提高3.5%~7.8%、6.4%~9.2%和7.6%~14.2%,粗淀粉含量提高0.5~2.1%、0.3%~2.1%和0~2.6%。建议在实际种植中可采取G2F2模式,灌水定额42~48mm,灌水频率依...  相似文献   

4.
选用樟树扦插苗为对象,设置红壤及稀土尾砂对照组,设置两种施肥梯度分别为8g/株(常量施肥)和16g/株(适量施肥),两种生物炭处理(椰壳炭、稻壳炭),两个生物炭添加水平(225g/株、450g/株);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0次。通过测定株高净增长值、基径净增长值、叶绿素SPAD、光合速率等指标,分析不同生物炭及化肥配施对樟树幼苗生长状况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综合评价最佳施肥量及生物炭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樟树幼苗的生长,单施适量肥的提升效果要优于常量肥;相比无添加的稀土尾砂,生物炭配施化肥的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樟树幼苗的生长状况(P<0.05);稀土尾砂环境下樟树幼苗在配施处理中光合作用得到显著提升(P<0.05),稻壳炭效果优于椰壳炭,且高浓度稻壳炭效果更佳。在稀土尾砂治理中,樟树幼苗的生长宜选用8g/株化肥配施450g/株稻壳炭。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不同渗漏强度的测桶试验,研究其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日渗漏量越大,土壤含水率下降越快,这种规律性在生育前期更为明显。稻田日渗漏强度大,降低了分蘖成穗率和株高,减小了叶面积指数,不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产量。进一步讨论不同渗漏强度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日渗漏强度越大,一方面抑制水稻分蘖,最终有效穗株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水稻根系生长,促进养分的吸收,提高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日渗漏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为了能保障较高的千粒重,需要在抽穗开花期到乳熟期适当提高灌水下限。在渗漏强度比较大的地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对灌溉及时度的要求更高,即在土壤含水率达到下限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否则难以保证高产。  相似文献   

6.
稻田冲压密实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保肥、增产和减少面源污染等多重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减少化肥施用量试验研究,寻求既减少肥料用量,又不影响水稻正常产量的效果。按照冲压处理区减肥10%、冲压处理区减肥15%两种方案实施,根据对比试验分析,冲压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灌溉用水节省20.8%,冲压处理区在减肥7%的情况下能达到对照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农业节水可以通过工程、农艺、生物及管理等综合措施来实现。为了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对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水分变化状况,覆膜旱作早稻若干生物学特性及养分吸收状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具有明显的土壤保墒增温作用。覆膜旱作稻分蘖数、株高、地上部干重、根长、根重均明显大于裸地旱作,分蘖数、地上部干重、根重明显大于常规水作。覆膜旱作稻N、P、K养分吸收量及产量也明显大于裸地旱作及常规水稻,并能节约60%~70%的用水量。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肥料是作物生长所需,但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物炭和肥料配施能够更好的达到改善土壤理化特性、作物增产提质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已有的对于生物炭和肥料配施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综述了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对于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和产量以及作物品质的影响,发现土壤的类型、生物炭的添加量、肥料的添加量、生物炭和肥料的配施比例等因素都关系着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也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覆膜旱作稻田水均衡及蒸腾耗水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初  金欣欣  李森  马雯雯  左强 《水利学报》2016,47(10):1260-1268
水稻覆膜旱作(GCRPS)因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应而备受关注,但有关覆膜旱作稻田的水均衡关系及蒸腾耗水规律仍然还难以被准确刻画。为此,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展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并在水稻6个主要生育阶段内对3个灌溉水平(TPRPS,传统淹水种植;GCRPSsat,薄膜覆盖并保持根区土壤接近饱和;GCRPS80%,薄膜覆盖并保持根区平均土壤含水量介于田持的80%~100%)、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50 kg N/hm2尿素;N2,75 kg N/hm2尿素+75 kg N/hm2鸡粪)共9个处理进行了水量平衡和蒸腾耗水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情况下,覆膜旱作不仅可以抑制深层渗漏与蒸发等非生理耗水,同时还能减少蒸腾耗水,节水效应非常显著,尤其是GCRPS80%;(2)水稻全生育期内的蒸腾耗水变化规律不受水分与氮素处理的影响,总体均表现为生育前期较低,盛期较高,至扬花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衰减;(3)最大分蘖期之前,覆膜增温效应显著促进蒸腾耗水,之后水分胁迫导致情形逆转;(4)扬花期之前,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可显著促进蒸腾耗水,但两个施氮处理之间的蒸腾耗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水,氮耦合效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NO3—N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  杨荣泉 《北京水务》1994,(3):75-78,74
本文着重讨论了水、肥耦合效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NO_3-N分布的影响,以便找出适合试验区所在地区特定土壤、气候条件下的最优灌水、施氮组合,为该地区的灌水、施肥提供决策参考。田间试验小区布置在密云县大辛庄,多年施用化肥,有机质含量极低,透水性强的粉沙土上。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重复设计。2因素为土壤合水率下限及施氮量。三个水平为,水分:45%,55%及65%。施氮量(以纯氮计):154.5kg/ha,206.5kg/ha及258.5kg/ha(氮肥为尿素,含氮量46%).试验结果得出,在试验区特定气候、土壤条件下,无论是从作物生长、产量考虑,还是从土壤中养分浓度时空分布考虑,低频大量灌水与低水平施氮组合处理最差,中等水平灌水及中等水平施肥组合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1.
旋流喷射式施肥池是依靠加压水泵通过小孔喷射出高速水流在施肥池中形成回流进而加快肥料溶解的装置。为了探求旋流喷射式施肥装置的溶肥效率,设置了9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喷射孔倾角,5 mm喷射孔径的处理方式肥料溶解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水肥耦合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水肥处理对于水稻的长势形态和生理状态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减少水稻的灌溉用水和肥料高效利用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各项理论技术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养殖银鱼水库施肥的实际运用和施肥效果的对比试验表明:用施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可达到饵料生物增殖与银鱼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渗漏强度条件下淹水稻田中氨态氮转化和运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以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淹水稻田中氨态氮运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以室内土柱试验进行了验证,应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控制不同稻田中渗漏强度,施肥管理制度下淹水稻田中氨态氮的运移及分布动态,可为拟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鲜食葡萄无核白水肥一体化试验研究发现,果实膨大期耗水模系数达到50%以上,是鲜食葡萄需水关键期;低氮水平下,鲜食葡萄前期轻度亏水后在后期复水能够刺激新稍分化生长,充分供水条件下较高的施氮水平能够促进葡萄LAI的生长;充分供水条件下高氮有利于葡萄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重度亏水下高氮对葡萄产量积累最为不利;轻度亏水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葡萄WUE。  相似文献   

16.
在半干旱地区,通过对玉米进行不同水平的水肥组合,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动远程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是现代种植发展的两项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在灌溉的同时,通过(远程灌溉系统将肥料输送至植株地表或根区处。水肥一体化结合远程灌溉系统可节省用于灌溉和施肥的人工90%以上,应用水肥一体化与自动远程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显著节省生产成本而且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干旱地区小麦产量、品质与水、肥关系已有过较多研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水肥耦合对长江下游雨水较为丰富地区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和机制,分析了冬小麦生理指标对于农田土壤水肥状况的响应,并建立了冬小麦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