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碳排放交易带动了碳金融市场。碳金融是市场机制的产物,增强了碳市场的活跃度。中国开启7个碳交易试点以来,碳金融产品从无到有,不断创新,推进了碳排放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2.
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碳交易本质上是1种金融活动,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3.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两种环境管理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减排手段,与碳税相比,具有可以最小化减排成本、促进价格发现、为企业减排提供市场化机制等优点。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其中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当前世界上运行规模和交易量最大的、发展最为完善的碳交易体系,占全球碳交易规模的90%左右。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中都明确提出,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设立了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主要是学习和参照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在试点阶段采取了与欧盟类似的碳交易运作模式。与欧盟碳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试点碳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透明度较差、交易方式原始、配额分配有失公允、市场流动性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我国即将建立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应采取渐进式发展、稳步推进的方式,在市场覆盖范围、配额总量及分配方式、交易机构和产品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交易规则,强化市场监管和履约管理,同时要加强碳交易领域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碳交易成为控制碳排放量、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我国在七省市进行区域性碳交易试点,而试点地区的碳交易成交价与成交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存在着诸多困难。以北京环境交易所为例,试点地区自身碳交易市场也存在着价格市场属性弱等问题。通过对北京环境交易所碳交易市场数据进行平滑性检验和波动性分析,分析了北京市碳交易的特点和问题,就全国碳市场的建立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点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势在必行,而钢铁工业也必将成为碳交易的主力军。碳交易涉及碳核查、配额分配、碳交易定价以及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的建立等多环节,碳核查工  相似文献   

6.
碳定价是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来激励减排的有效手段,是当前各国落实《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可信的政策工具。从国际经验来看,碳定价机制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和碳减排信用体系,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是碳定价机制的主要手段,碳信用体系是有效补充。作为碳定价机制最成熟的区域,欧盟随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加速改革、跨境碳定价机制的持续推进和碳金融的创新发展,其碳定价机制日渐成熟。我国应吸收欧盟碳定价机制的成功经验,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市场核算方法及标准,完善碳交易市场的体制机制,稳步推动碳金融发展,加快推进碳普惠机制,逐步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碳定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以法律手段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其中采取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碳排放权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实施机制(JI)、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IET)三种灵活机制作为碳金融工具,在关键国家和地区实施并迅速发展。CDM和JI是基于项目的市场,IET是基于配额的市场。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以配额为主体,以项目交易为补充。西方发达国家已建成了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排放交易体系。近年全球碳交易量及交易额迅速增长,预计2020年有望分别达到440×108t和5799亿美元,国际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只有CDM一种交易机制,国家已批准在7省市成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签发的CDM项目数占到世界总量的61.76%。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应设法扩大碳金融的影响力,建立统一的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强金融业对CDM项目的支持,完善碳金融法律框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时要大力发展中介市场。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碳交易政策对电力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及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提出的基于排放因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计算生产端电力行业碳排量;利用2005—2019年30个省市(西藏除外)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分析碳减排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减少试点地区8%的碳排放,并有明显的时间累计效应;政策效果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发电结构、产业结构、总发电量是导致电力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电力碳减排。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推进碳市场建设、在发展中寻求碳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和发电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舒婷 《上海节能》2024,(3):393-404
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研究碳金融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碳金融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得出碳金融可以通过加快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研发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促进碳减排。碳排放存在着空间关联和路径依赖,当期碳排放会受到往期碳排放的累积效应阻碍,因此减排降碳工程需要长期努力的坚持与规划。国家应立足碳金融试点,构建均衡低碳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实现碳减排最大化;构建碳金融统筹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由强制性配额市场和自愿性减排市场两部分组成。2016年8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首次在中央决议中提出了"碳金融"。随着国际碳交易的低迷和国内碳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方式逐渐从一级市场转向国内试点碳交易二级市场。在我国当前市场发展阶段,除现有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参与业务以外,金融机构也可以丰富模式,深挖碳金融市场,包括一级市场的项目资金管理、融资租赁、减排收入质押融资/贴现、合同能源融资。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排降碳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2007—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对试点省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水平,并通过排序检验、安慰剂检验等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提出坚持推进碳交易试点和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并行,差异化推进碳交易试点,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爽 《中国能源》2008,30(5):11-16
全球范围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本文通过分析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和CDM市场及其交易特征,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文章指出中国应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加强CDM供给的宏观调控,建立多层次碳交易市场,开展CO_2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和碳市场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张跃军  王琼 《中国能源》2010,32(10):15-19
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迅猛,碳交易所作为第三方平台为碳交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际碳交易所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易体系,主要以欧元计价,并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中国虽是碳资源大国,但碳交易所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当前,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作为我国碳排放交易所的先行者,正在积极探索我国碳减排量核定体系和定价机制,通过与国际碳市场所对接,提高我国在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在即,各碳交易试点城市都在利用试点优势支持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做好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稳妥衔接的各项工作。作为全国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北京也是如此。"八个率先"推进碳交易试点建设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北京为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2年10月,  相似文献   

15.
碳交易机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已经在全球各国逐步推进实施中,中国正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交通运输行业是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积极应用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管控排放是大势所趋。中国正在加快交通运输碳交易实践,如上海率先将航空和港口纳入碳交易体系;深圳创新碳交易机制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北京先后将交通固定和移动源纳入碳交易体系,交通运输类自愿核证减排项目开发日益增多。本文从交通运输碳交易顶层设计、核查方法体系、配额分配方案、抵消机制设计、核查机构遴选、试点工作设想、行业部门作用、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本文展望随着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深度参与机制设计,将有效推动科学合理建立交通运输碳交易机制,促进形成交通运输碳排放大数据库的建立,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碳资产管理理念,推动建立交通运输碳账户与交易制度,加快启动设立低碳交通运输基金,形成全新交通运输碳减排激励体系,实现最优成本管控交通运输碳排放。  相似文献   

16.
正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倒逼下,我国开始借鉴国际经验尝试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节能减排。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等7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各试点地区先后出台了本地区碳交易的管理办法,拉开了我国碳交易区  相似文献   

17.
<正>据悉,在现有七省市碳交易试点的基础上,中国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在以"低碳创新与碳市场建设"为主题的低碳减排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国内处处长蒋兆理表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是中央改革领导小组重点任务之一。为推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12月正式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拟在湖北、北京、天津等7省市碳交易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追溯了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和碳市场定义,总结国际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及其成果,分析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碳交易机制的特点,并展望碳排放交易与碳市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分割的碳交易市场,其中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需求方,其交易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碳市场的交易价格走势。通过分析欧盟碳市场价格可以看出,国际碳价格在欧盟碳排放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处于波动下滑中,2008年初开始回升至最初的价格水平,但从2008年底又一直处于持续的波动下滑状态,2013~2014年国际碳价格降至6欧元/t左右。我国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通过CDM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我国的碳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附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其中欧盟碳交易市场是我国参与的最主要的碳市场。国际碳价格的波动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碳价格走势,引起我国碳价格的同向变动;同时还制约了我国CDM项目交易量,2013年后CDM项目注册增长率逐渐趋于零。由此,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国内碳市场的步伐。中国应建立严格的碳排放约束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加强对碳市场对接的研究,争取绕开联合国和CDM机制,建立国家间的减排机制;加强财政补贴力度,发展低碳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20.
碳减排已成为炼化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碳盘查是对企业碳排放量的计算,以此为企业碳管理和参与碳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在全面梳理国内碳排放政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通行的碳盘查标准和我国炼化企业特点,研究炼化企业主要碳排放源和排查清单,并以某炼化企业为例对碳排放量作了测算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排措施和碳交易模式。研究表明:我国碳市场进程发展较快,经过地方试点启动、全国统一市场准备及启动,已进入全国统一碳市场深化完善阶段。炼化企业碳排放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火炬燃烧排放,二氧化碳购入、二氧化碳输出、电力和热力购入以及输出过程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提出回收炼厂干气中氢气、碳二和碳三等组分,加大天然气燃料的使用量,增设变气二氧化碳脱除设施,回收火炬、蒸汽、电力等热能,参与CCUS项目等碳减排和碳交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