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马市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是实现土地集约节约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当前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的必然要求。利用侯马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的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城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用系统聚类的方法计算得到了各个村庄的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综合评价值,将侯马市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划分为三级三区,并针对每一级别村庄的特点确定了2010年、2020年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制约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的基础上,以江西龙南县为例,采用实地抽样调查分析、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评价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从村庄人地关系指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益指数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指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2个方面提出了评价的技术方法。实证研究得出龙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度总体不高、村庄内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东江乡、汶龙镇、安基山、九连山等乡镇(场)的集约节约度最低。因此,在龙南县应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概况,总结探讨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研究结果: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集中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整理模式、驱动力、整理机制及整理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管理体系方面研究较少,且重视对整理初期的效益评价,而对整理后中长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评价没有开展。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政策管理体系,科学规划,确保整理区的中长期社会及经济效益不降低。   相似文献   

4.
王小兵  袁春 《资源与产业》2009,11(5):118-12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城中村问题的解决是引导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城市土地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近期推出的系列政策和法规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本文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程为例,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指标法和GIS数据,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节地潜力测算,得出按城市规划区内外不同标准计算的改造潜力分别为增加建设用地1 792.79hm 2和1 288.87hm 2。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例 ,初步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测算、规划编制、实施策略、运作模式及效益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旧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村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为例,初步分析了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测算、规划编制、实施策略、运作模式及效益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开创土地整理工作新局面的大好时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和整理潜力,提出了应注意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开创土地整理工作新局面的大好时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和整理潜力,提出了应注意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旭刚 《资源与产业》2008,10(5):119-121
10年的土地整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农地整理方面,新时期土地整理需拓宽工作领域,从更宽泛的渠道保证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潜力主要应在建设用地复垦、灾毁地复垦、耕作层质量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等方面。本文采用归纳总结法和理论分析法,拓展土地整理外延,挖掘土地整理潜力,为土地整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资源与产业》2008,10(4):28-31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中存在权属调整困难、资金筹集难、微观动力不足、后期利用与管理缺乏等问题,应从产权激励、多元融资、收益分配和多方互动等方面来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激励机制创新途径,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和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界定了挂钩规模的允许范围,并对项目区增减挂钩的布局进行了安排。研究结果表明,清河县农村建设用地有较大整理复垦潜力,通过挂钩能满足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最终得出挂钩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手段,最终可以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本文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内容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述永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空心村”整治的必要性、潜力、资金筹措渠道、模式及成效后 ,对“空心村”整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永城市农村"空心村"整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在简述永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空心村"整治的必要性、潜力、资金筹措渠道、模式及成效后,对"空心村"整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瑞安市地处东南沿海,北面紧靠温州市区,南接平阳县,东临东海,西靠文成和青田县,陆域面积1360km2,耕地面积313km2,人口118万,人均耕地仅267m2。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项建设用地逐步增加,出现了耕地逐年减少的态势。为了扭转局面,确保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从瑞安依山傍海、土地开发整理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把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看待,作为提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89年以来,全市共开发海涂6.2km2,开发整理土地增加面积…  相似文献   

15.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因素的城市建设用地预测——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2007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增长拉动与经济增长(GDP)拉动的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2010、2015、2020年3个时点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基于人口增长的建设用地预测结果比较保守,而基于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偏大。文中选取适当的调整因子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调整,最后得出兰州市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 339.9 hm2,2015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3 269.8 hm2,202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7 176.0 hm2。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理统计、典型调研、文献分析、专家咨询、趋势外推和区域类比等方法,测算了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系数、可复垦率和复垦利用比例等参数,在此基础上测算和预测了2020年前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的面积、待复垦损毁土地的面积以及土地复垦潜力。结果表明:1)我国井工煤矿开采平均土地损毁系数为031 hm2/万t,露天煤矿开采土地损毁系数为010 hm2/万t,铁矿损毁土地系数030 hm2/万t,每亿块砖损毁土地面积1333 hm2;2)至2020年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损毁土地面积预计达到80660×104 hm2,其中煤炭开采损毁土地面积最多,为23393×104 hm2,待复垦面积为12020×104 hm2,煤炭开采损毁土地可复垦为耕地、林草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5299×104 hm2、5519×104 hm2和1220×104 hm2;3)我国矿山开采损毁土地待复垦面积潜力较大,2020年前可复垦土地面积30878×104 hm2,其中可复垦为耕地面积14883×104 hm2,林草地面积12531×104 hm2,建设用地面积3464×104 hm2,煤炭开采损毁土地是农用地重点复垦潜力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国历史上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得到传统耕作方式下农业“力业相称”时每个农村劳动力的最大耕种面积。以此数据为基点,推算了在复种指数为1、复种指数为1.26、复种指数1.26和最小规模化经营3种情况下,2008年、2020年、2030年耕地能够承载的最小劳动力,需要转入城市的人口数量。按照城镇规划的标准,计算出了我国城镇建设占用的总面积,城镇还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留下的农村居民点经过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相挂钩,最后得出我国耕地保有量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 ,总结了吉林省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均土地面积逐渐减少 ,耕地掠夺式经营 ,土地污染严重 ,建设用地占用大量土地 ,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和利用不充分 ,自然灾害毁地。在此基础上 ,就加强保护吉林省土地资源提出了要严格保护耕地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 ,挖掘城市建设用地的潜力和提高人口素质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胡克 《资源与产业》2004,6(5):21-23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总结了吉林省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均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掠夺式经营,土地污染严重,建设用地占用大量土地,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和利用不充分,自然灾害毁地.在此基础上,就加强保护吉林省土地资源提出了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挖掘城市建设用地的潜力和提高人口素质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