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单片机系统的很多应用中都需要用到延时程序,采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延时程序,可以精确地控制延时时间,生成的程序代码少,提高执行效率.运用汇编语言设计了一个10ms精确延时子程序,并通过Keil软件进行模拟运算,结果证明该程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STC89C55RD+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TC89C55RD+单片机的在应用可编程功能,设计了一个LED点阵显示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上—下位机的结构构建,上位机PC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实现对下位机LED点阵系统显示内容的控制。下位机以LED屏的显示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为核心,在没有外扩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情况下,直接利用该单片机大容量的数据flash区,通过在应用可编程功能实现多条信息的实时发布、擦除和修改。  相似文献   

3.
51系列单片机软件延时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常用到软件延时方法,通常设计一个满足一定精度的延时程序往往反复测试多次.提出了一种规范化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延时时间的几种形式的汇编语言延时程序,可由要求的延时时间,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延时程序的循环次数,并能保证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4.
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由于需要预测数据传输时间,触发器和高速数据传输系统需要具有固定延时的串行链路.然而,当前嵌入在最新一代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中的高速收发器通常是不带固定延时能力的.给出了基于LOCic编解码器的固定延时传输设计.讨论了LOCic解码器中帧头位置鉴别寄存器与数据串行传输相位延时间的关系.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给出的固定延时设计简单,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字系统延时控制过程不能对系统的时间延迟进行准确预测,导致其存在拟合率低、网络传输延时过长和负载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神经网络设计了新的无缓冲数字系统延时控制模型.使用时间戳技术记录采集到的数据包时间,并根据延时预测器预测在线网络延时.采用神经网络SMITH预估结果对无缓冲数字系统延时进行预估补偿,在SMITH估计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无缓冲数字系统延时控制模型.通过PIP控制算法获得无缓冲数字系统延时控制模型的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的拟合率和负载率均较高,且能够有效减少网络传输延时,充分说明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C8051F单片机C程序精确延时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C语言的3种循环语句在Keil C51编译器下的编译特点,研究C8051F单片机C程序延时时间的手工计算和程序调试获取的通用方法,并对C延时程序软件仿真调试过程和延时精度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方法实现的程序延时精度高,简单易用,也很容易移植到其他8051内核的单片机中。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照明控制开关基础上,提出了带有人工智能性质的日光灯自动延时开关设计。将电子的专业课知识和单片机技术相结合,使得这个项目变得智能化,更具创新性。本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总控制模块,利用STC89C52单片机内部特有的定时器和计数器进行计时,通过对继电器闭合与断开的计时,使继电器实现闭合和断开。以五脚继电器,一种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运作的电控制器件,作为执行模块,总体方案由STC89C52系统、复位电路、电源电路和控制开关电路组成。通过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的替代方案功耗低,可靠性好,应用灵活。所以我们选择了通过单片机的时钟和定时器产生触发信号代替手动信号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采用确定与随机Petri网建立了Profibus-DP总线单主站系统报文传输延时的模型,并在TimeNet软件环境下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报文传输延时与目标令牌循环时间的关系;并以STEP7软件为例,说明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根据Profibus-DP总线参数合理设定目标令牌循环时间、从而使监控系统获得最好的实时性的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硬件和软件实现精确延时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因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成本低以及便于实现分布式控制而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单片机开发者在编制各种应用程序时经常会遇到实现精确延时的问题,比如按键去抖、数据传输等操作都要在程序中插入一段或几段延时,时间从几十微秒到几秒。在单片机的系统开发过程中,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MCS-51汇编语言编写单片机应用程序的时候,经常会用延时子程序来配合主程序功能的实现。大部分的延时子程序采用由MOV、NOP、DJNZ指令构成的多重循环程序来实现,然而由于个人编程思路的不同,表现出延时子程序的多样性,使得延时子程序的计算呈现出不定性和复杂性。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编制一段易于扩展、易于移植的延时程序,掌握延时程序延时长度的计算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软件延时程序的模块化、时间长度计算的公式化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在  相似文献   

11.
时延数据下的高识别性能是红外人脸识别系统应用的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分块PCA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提高红外人脸识别系统对时延数据识别率.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局部特征,对图像进行大小分块,并对各分块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为了缓解外部环境温度对识别的影响,通过训练学习不同温度下的红外人脸数据,去除每个图像块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特征值.最后,为了结合整体特征,并将余下的特征值组合成特征向量用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红外人脸识别系统对时延数据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mobile agent的分布式并行计算及其在石油勘探时移地震数据相位校正中的应用,实现相位校正的高性能计算;利用mobile agent技术把各个可以并行执行的子任务派遣到不同的主机上,从而实现并行计算。将计算任务封装在mobile agent中发送至目的主机,在目的主机端借助目的主机所提供的计算环境及资源,利用本地操作的优势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其计算任务;在计算过程中,mobile agent还可以适时地根据环境自动决定读取计算所需的数据。在Aglet workbench下基于mobile ag  相似文献   

13.
High-resolution (675 kHz) side-scan sonar surveys were collected six and thirty months after a major coral bleaching event in the Seychelles. The surveyed areas contain four different reef morphologies, the distribution of which depends on water depth and distance from the shoreline. These four reef types also have different coral densities and colony morphologies (branching or mixed massive/branching). Textural analysis, based on first order statistics, unsupervised cluster analysis and Mann-Whitney U-tests, show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recorded backscatter response and reef type that is attributed to the link betwee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rugosity on a millimetre to tens of metre scale. Branching coral colonies are found to be relatively good scatterers of acoustic energy, and result in a broad intermediate to high intensity response. Massive coral colonies and reefs with a hard carbonate pavement are found to be principally reflectors of the acoustic energy, resulting in a narrow low intensity response. Comparison of the two surveys separated in time by two years, showed seabed texture to change most significantly over the reef areas that contained the highest coral abundances and mortality rates. In particular, the disintegration of dense branching colonies that suffered almost 100% mortality during the bleaching event resulted in a characteristic loss of intermediate to high backscatter intensity. The work demonstrates the contribution that side-scan sonar could make in the assessment of loss of rugosity following a bleaching episode,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to both the recovery of the reef itself and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ssociated reef org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