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纯化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普通狨猴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将800EU/0.5ml和1600EU/ml两个剂量的纯化甲肝灭活疫苗(JS-4株)与进口疫苗(50U/ml)分别接种普通狨猴各2只,进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检测,并进行强毒(JS-12株)攻击保护试验及毒力试验。结果接种疫苗后72h,各组狨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反应;有特异性抗-HAV产生;肝脏血清酶活性均有一过性升高,未见肝脏病理改变;并均能抵抗甲肝病毒强毒株(JS-12)的攻击;JS-4毒株采用106.67CCID50/ml剂量接种狨猴后未见毒力反应,但产生了73000mIU/ml的高水平抗体;而JS-12毒株接种狨猴后,狨猴出现肝脏血清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纯化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普通狨猴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本实验室研制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甲型肝炎病毒吕-8 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中增殖,收获的病毒液用福尔马林灭活制成实验性疫苗,接种普通狨猴。结果有 特异性抗HAV产生,无血清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接种疫苗的狨猴均能抵抗甲肝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而对照组均出现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原性的猴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肝炎病毒TZ84毒株经 2BS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成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采用普通狨猴和恒河猴进行疫苗的保护性研究。结果均有较好的抗体反应 ,而且对甲型肝炎病毒鲁兴株 (强毒株 )的攻击亦均有保护作用。表明该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接种恒河猴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将效价为640和1 280 EL.U/mL两个剂量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与进口疫苗(1 440 EL.U/mL)分别经后肢肌肉注射恒河猴,每组5只,首免后4周加强免疫1次。接种后每天观察动物接种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等异常反应;于免疫前、首免后1~10周定时采血,检测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于初次免疫后第2天连续收集粪便1周,检测粪便中HAV含量;于免疫前及加强免疫后4周分别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疫苗后各组恒河猴均未见异常反应;血清ALT水平未见异常升高;于首免后2周抗-HAV抗体阳转率达100%,加强免疫后血清抗-HAV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持续升高,均在首免后7周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9~10周抗体滴度又略升高,甲型肝炎灭活疫苗(640 EL.U/mL)组抗体滴度峰值略低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1 280 EL.U/mL)组和进口疫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恒河猴粪便中未检测到有HAV排出;肝组织未见病理学改变。结论甲型肝炎灭活疫苗(L-A-1株)接种恒河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L-A-1减毒株制备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用细胞工厂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株),感染L-A-1减毒株增殖病毒,收获含病毒的细胞,经裂解、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沉淀、三氯甲烷抽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甲醛灭活,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制备3批试验疫苗。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中甲肝灭活疫苗标准进行各项检定,并进行小鼠效力试验,计算半数有效稀释倍数;将疫苗于37℃存放5、10、15、20、25和30 d,考察疫苗的加速稳定性。结果甲型肝炎病毒经提取纯化后,抗原回收率达80%以上,杂蛋白去除率达95%以上;制备的3批试验疫苗各项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小鼠效力试验结果显示,半数有效稀释倍数分别为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的1.25~1.40和2.02~2.26倍;37℃保存30 d,疫苗的体外相对效力仍在合格范围内。结论制备了纯度较高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其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后,原生产工艺制备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抗原特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在新场地制备的甲肝灭活疫苗病毒浓缩液和疫苗原液的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原含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二者的蛋白组分和特异性;疫苗成品(成人剂量)稀释为不同剂量(640、320、160、80和40 EU),免疫ICR小鼠(并设铝佐剂对照组),采用竞争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AV抗体效价;同时称量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体重。结果病毒浓缩液和疫苗原液的HAV抗原含量分别为12 800和3 200 EU/ml。疫苗原液中仅含HAV结构蛋白组分,且可与HAV抗体特异性结合。初免后28 d,640、320和160 EU剂量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为100%,80和40 EU剂量疫苗组二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达100%和90%,所有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二免后14 d较初免28 d上升约2倍;疫苗免疫组小鼠体重及体重增幅与佐剂对照组相比,均无药物作用引起的异常变化(P0.05)。结论在新场地采用原生产工艺制备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原液有单纯的抗原蛋白组分和免疫学特异性,且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其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保护剂。方法 甲型肝炎病毒L-A-l株经2BX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成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再添加不同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结果 以山梨醇、蔗糖、脂肪酸盐等为主的保护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苗病毒显示了较好的保护性,疫苗冻干前后感染滴度下降在1.0Log CCID50/ml以内,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结论 以山梨醇、蔗糖、脂肪酸盐等为主的保护剂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疫苗冻干效果较好,适合于疫苗规模化生产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出生后未接种过甲型肝炎疫苗的18~24月龄儿童,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接种不同的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观察接种后30 d局部及全身反应;免疫后30 d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滴度。结果 306名受试者共观察到109例不良反应,实验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 4%和36.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及对照组免疫后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 3%和99. 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11. 3和224. 6 mIU/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精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将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于37℃和4℃放置不同时间后,免疫ICR小鼠,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和ED50值。结果3批疫苗经放置37℃21d及4℃3.5年后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ED50值均无明显下降。4℃3.5年后其他理化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精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防接种的易实施性。方法对保定市2014年应完成甲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出生日期在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儿童,统计疫苗全程接种率、报告一般反应发生率、接种成本,并采集接种完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后满1个月及接种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第2剂后满1个月的儿童的血清样本,检测抗-HAV抗体水平。结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即为全程免疫,条件全程接种率为100%,甲型肝炎灭活疫苗须接种完2剂才为全程免疫,条件全程接种率为65.53%;按接种剂次比较,两种疫苗一般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接种人数比较,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一般反应发生率为107.97/10万,高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30.29/10万(P<0.05);两种疫苗的血清抗-HAV阳转率均约95%(P>0.05);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接种费用约为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5倍。结论在保定市,两种疫苗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从接种经济负担、疫苗的安全性、接种的易实施性方面,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要优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1.
以甲肝减毒株的早代毒种 (L A 1) /P9,在 35℃条件下培养 ,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2BS株 )连续减毒传代 ,克隆纯化 ,选育出新的疫苗候选株。该毒株经外源因子检查合格。较现行生产用毒株病毒增殖周期缩短 10d以上 ,病毒滴度可提高 1 0LogTCID5 0 ml以上 ,经恒河猴试验表明安全性与现行毒株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且免疫原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人用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接种大鼠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经皮下注射9.4、1.88和0.375mg/kg剂量的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含氢氧化铝佐剂)、A(lOH)3和生理盐水,每10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第2、22和42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学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3个剂量组疫苗第1次给药后第42天,检测抗体滴度(P/N)在8~11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FNγ和IL-2的含量与两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升高;连续3次给药后,大鼠的血液学和生化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给药期间注射部位皮下出现肉芽肿样结节,经20d恢复后有所改善;9.4和1.88mg/kg剂量组动物出现可逆性的脾肿大症状;整个实验期间,动物未出现任何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对大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免疫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甲肝麻疹二联活疫苗 (简称HAM)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 1.5~ 4 .5kg抗甲肝病毒抗体(HAVAb)及麻疹血凝抑制抗体 (MVH1Ab)皆阴性 ,SGPT正常的健康恒河猴 4 4只。麻疹嗜神经毒力试验分 3组 ,HAM及MV分别接种于 5只及 10只猴丘脑内 ,空白对照 4只 ;甲肝疫苗嗜肝毒力试验分 5组 ,HAM、HA和MV各分别接种于 5只猴的静脉内。进行SGPT、中枢神经 (CNS)和肝穿病理学检查 ,以及抗HAVAb和MVH1Ab测定。结果 第 1组所有实验猴及空白对照猴其临床观察均未发生由MV引起的神经症状 ,CNS组织学检查未见由MV引起的麻疹性脑脊髓的病变。第 2组全部猴均无SGPT异常升高和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结论 该HAM与对照单价活疫苗相同 ,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肝病毒基因型,为确定我国甲肝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反应(AC/PCR),依据国际上甲肝病毒分型标准,扩增VP1/2A结合处的168个核苦酸(nt2909~3264)。结果 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得出L-A-1株病毒属于甲肝病毒基因IB亚型。结论 在我国有IA和IB两个亚型甲肝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70培养基培养钩端螺旋体可提高钩体浓度4.5~11.6倍。参照Auran方法进行提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技术收集外膜制成外膜苗苗。接种一针(30μg)即可达到最低免疫水平,表明外膜苗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尽管疫苗中残留微量SDS,但动物试验安全,未出现异常反应。其它检定项目结果均符合构体菌苗制检现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细胞工厂工艺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10 L转瓶和细胞工厂两种工艺在地鼠肾细胞上培养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收获病毒液,经病毒灭活、超滤浓缩、柱层析纯化、除菌过滤后,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SDS-PAGE对病毒进行形态观察及鉴定。将两种工艺共制备的6批疫苗免疫小白鼠,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通过家兔刺激试验及豚鼠主动过敏性试验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两种工艺共制备的6批疫苗原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均可见约为50 nm的圆形病毒颗粒,SDS-PAGE分析均可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0 000和40 000~45 000的蛋白条带,病毒形态及蛋白条带大小均与TBEV相符;免疫保护指数均大于1. 0×10~5,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标准;家兔刺激试验对注射部位无刺激性,豚鼠主动过敏试验无小鼠出现过敏性反应。结论细胞工厂工艺和10 L转瓶工艺制备的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疹长-47株纯化毒种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在8~10月龄人群中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原性。方法选择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及接种禁忌证的8~10月龄健康婴儿298人为观察对象,采用非随机分组,并按2∶1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及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种疫苗接种后均未出现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发热反应为主。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34例(16.50%),对照组18例(19.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接种后血清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均为100%,抗体GMT分别为19.25和20.4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减毒活疫苗(纯化毒种)对8~10月龄健康婴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