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导流明渠是三峡工程二期施工长江唯一的泄水通道,同时兼顾着导流和通航两大任务,在汛期既要保证安全度汛,在设计通航流量条件下又要保证安全通航。在导流明渠建成后两年汛期内,从流态、航迹线及船只对岸航速等方面进行了水力学观测。1998年是导流明渠建成后的第一年,由于明渠内部分未挖净的设计基本相同,1999年观测:明渠流态有明显好转,流速、水位也同设计值和试验值更接近些。通过对两年实测资料的分析并与模型试验对比表明:从水力学的角度,明渠设计采用高低渠结合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弯道水流的向心问题,使明渠流态更趋合理。实测明渠通航船只对岸航速均大于1m/s,船只通航流量大于其相应船舶(队)的设计通航流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导流明渠是三峡工程二期施工长江唯一的泄水通道 ,同时兼顾着导流和通航两大任务 ,在汛期既要保证安全度汛 ,在设计通航流量条件下又要保证安全通航。在导流明渠建成后两年汛期内 ,从流态、流速、航迹线及船只对岸航速等方面进行了水力学观测。 1998年是导流明渠建成后的第一年 ,由于明渠内部分未挖净的堆积和淤积影响 ,使明渠内部分区段水位和流速大于设计值 ,流态也不好。通过 1998年洪水的冲刷后 ,实测地形与设计基本相同 ,1999年观测 :明渠流态有明显好转 ,流速、水位也同设计值和试验值更接近些。通过对两年实测资料的分析并与模型试验对比表明 :从水力学的角度 ,明渠设计采用高低渠结合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弯道水流的向心问题 ,使明渠流态更趋合理。实测明渠通航船只对岸航速均大于 1m/s,船只通航流量大于其相应船舶 (队 )的设计通航流量 ,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安康水电站施工期间,为了不致中断汉江传统水运,安排船只由右岸分流明渠通过。自1978年11月开始通航,到1983年12月25日电站截流,运行历时5年。实践证明,施工期右岸分流明渠通航方案是成功的。右岸分流明渠长130米,宽36~40米,弯曲半径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明渠导流通航及数值实验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导流通航研究及实践,在巨大导流流量和极高通航水流条件下,导流明渠满足了客货轮的通过能力,成功地解决了弯道上明渠导流及施工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对导流明渠的研究中,运用了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水流特性数值实验室模型等有关明渠导流及通航的创新技术,改进了明渠体形,解决了特殊情况下明渠通航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具有流量大,落差大,截流难度大等特点。对明渠截流时段及设计流量选择,截流期分流条件,截流方案,截流戗堤进占程序及抛投材料,降低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等截流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及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波尔兹曼理论建立明渠水流数值模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1]所论述的以波尔兹曼方程建立明渠水流模型的理论及明渠水流中微、微观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采用有限体积离散方法,探讨了BGK明渠水流数值模型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满足熵原理的BGK明渠水流数模型,通过对一系列典型的明渠水流现象的模拟,并对理论解,其它计算方法获得的解决以及公开发表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计算精度高,、稳定性好,勿须人为的熵修正(如人为增加耗散项)、能准确模拟明渠中不连续水流运动(如溃坝波等),不会出现非物理性的震荡,是一种颇具开发前景的明渠水流模型。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通航水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介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施工通航水力学成果。其内容包括:航线选择,纵向围堰首部形式,明渠最佳断面形式,明渠各部位冲刷对通航的影响。最后,还对提高明渠通航流量级别及进一步减小明渠工程量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其研究成果已被设计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安庆市郊区的具体情况,针对明渠输水存在着渠道占地多,输水效率低,用水管理不便及计量收费难等诸多问题,探讨灌区明渠改造成地埋低压管道的方法-“比较水头损失法”。  相似文献   

9.
姚育胜 《人民长江》1999,30(8):14-16
通过明渠汛期试航,摸清了通航水流条件,航线、航法,探索了扩大通过能力的可能性。简要介绍了三峡坝区汛期水情特点和明渠汛期通航条件,明渠汛期换推,绞滩可行,有效,其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1998年受洪水影响,断航,碍航时间长,明通航船舶数量不足。对1998年明渠汛期的助航,限航,禁航和通航作了统计与分析。提出了修订明渠通航流量标准、补充安排试航项目,优化绞滩方案等有关明渠汛期通航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二维明渠非恒定水流BGK数值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邓家泉 《水利学报》2002,33(4):0001-0007
本文根据BGK波尔兹曼方程及明渠水流中波尔兹曼变量与宏观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导出了明渠水流运动方程,验证了BGK波尔兹曼方程与明渠水流运动方程的一致性,并从理论上证明,圣维南方程是BGK明渠水流模型在局部平衡状态下的一个特例。以BGK波尔兹曼方程为基本方程,利用有限体积离散方法,建立了满足熵原理的二维明渠非恒定水流的BGK数值模型。通过对典型的明渠水流现象的模拟,并与其它计算方法获得的解以及实验结果相比较,表明BGK模型勿须人为的熵修正,能准确地模拟存在不连续运动的明渠水流运动,是一种较好的明渠非恒定水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为保证施工干场作业,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导流问题,例如目前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已经开工或将要相继开工的多个穿河倒虹吸或暗涵工程,都涉及到施工导流课题。简易导流方案一般为修围堰全断面挡水断流、另挖明渠导流或修围堰束窄河床导流等。根据相应施工防洪标准,对河床水流和明渠水流进行正确的水力学计算,确定导流渠(或束窄河床)最佳过水断面尺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指标,修正最佳水力断面,最终可确定经济适用导流渠断面及挡水围堰高程,既能满足防洪安全要求,又充分利用了现场条件,可降低工程成本,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南起黄河南岸荥阳县王村至北岸温县马庄东侧,全长约19.3 km;工程设计流量为265 m3/s,加大流量为320 m3/s,设计利用水头为10 m.主要建筑物包括南岸连接明渠、退水建筑物、过河建筑物、北岸河滩明渠、连接明渠等,按1级建筑物设计.主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输水隧洞工程中穿越黄河线路、过河建筑物型比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盾构法施工的水工隧洞技术和施工工艺、砂层中修筑的大型超深竖井结构技术、黄土高边坡处理技术以及大范围的渠道地基震动液化处理等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二期施工围左岸,进行主河床截流,迫使江水从右岸导流明渠下泄,为减小截流强度,满足明渠通航要求,围堰在1997年汛前进行了预进占和垫底平抛,预留460m宽的口门度汛,在汛期各级流量与不同口门宽度条件下,对导流明渠分流比,非龙口段线堤口门的流速,落差等水力学要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并进行了实时校验,计算成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多沙河流横断面调整及其对排洪和输沙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祥俊  宋根培 《人民黄河》1997,19(8):14-17,37
多沙河流输沙能力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河槽横断面的调整。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过后,使游荡型河段河槽宽深比大幅度减少,从而提高了同流量的输沙能力,但因此使排洪能力大幅度下降。频繁出现的高含沙洪水异常高水位证明,断面缩窄比前期河床淤高对洪水位的影响更大。为了解决排洪与输沙的矛盾,建议排江与输沙分道,即尽可能地将高含沙水流徙用干流水库拦蓄,再用明渠向两岸高浓度输沙放淤,而河道只输送低含沙水流入海。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一期土石围堰全长约2500m,高度30~40m,束窄原河床约30%。围堰施工的主要难点是:工期紧、强度高,石渣、块石料缺乏,迎水侧水下清基与堰体填筑干扰大,防渗墙施工困难。针对这些难点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试验段提前施工,开辟过渡性料场,优化水下填筑程序,在防渗墙造孔中钻爆结合对付块球体,用湿磨细水泥灌浆帷幕部分取代防渗墙,部分采用高压旋喷防渗等10项措施。为了确保安全和为二期深水围堰的建造积累经验,对一期围堰进行了多项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运行近一年中,围堰工作状态正常,渗漏量仅200L/min。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的施工导流方案。一期土石围堰主要用于保护导流明渠开挖及护坡,护底施工;混凝土纵向围堰基础开挖及混凝土浇筑等,围堰轴线长2502.36m,最大高42m围护基础75万m^2。堰体分茅坪溪段,上浮横向段,纵向段和下游横向段,围堰防冲采用“守点顾线”设计方案,即在上,下游转角处设防冲矶头石体护脚,防渗体采用柔性混凝土防渗上接土工合成材料方案,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方案,由于长江水量大、截流水深,致使围堰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在各期围堰施工中遇到不少技术难题,但通过施工实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其中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导流底孔与深孔联合渡汛、导流底孔跨缝布置的处理方法、二期围堰施工措施、二期大江截流经验等,都具有三峡工程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施工导流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大江截流采用“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预平抛垫底”施工方案。截流设计流量为14000~19400m3/s,最大落差124m,最大流速37m/s,优选合龙时段在1997年11月中旬。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的特点是工程量大、工期短、强度大,流量大、水深大、库容大,以及围堰基础地质复杂等;关键技术问题是堤头坍塌和堰体稳定、堰基新淤砂稳定以及复杂地质条件和填料条件下的防渗墙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秦川  朱柏林 《水力发电》1994,(11):33-35,43
五强溪水电站根据枯水期基坑不过水,洪水期只过水一次,不多年二次的原则,选定一期围堰挡水流量16000m^3/s,二期挡水18000m^3/s。经比选采用两期导流方案,主体工程工期6年。导流设计中还注意了导流底孔的开孔型式和布置,处理好一、好期围堰施工和通航建筑物布置的关系等。经汛期洪水的考验,围堰和导流底孔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20.
张野  邢德勇 《中国三峡建设》2003,10(5):11-12,22
导流明渠截流和三期土石围堰、三期RCC围堰是保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关键工程,工期紧、强度高、技术复杂、施工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本文从导流明渠截流和RCC围堰施工准备、资源配置、生产与技术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介绍其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