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Airpak软件,结合具体工程模拟分析夏季工况下多联式热泵空调室外机在高层建筑中分层放置时的热环境特性。结合计算数据结果,分析不同室外机摆放位置时机组的性能情况。同时给出了多联式空调室外机设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采用CFD模拟软件对某高层建筑空调室外机组附近环境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考虑当地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比有无室外风情况的模拟,观察室外机冷凝热的散发情况,得出各层空调外机互相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设计中,空调室外机组的运行环境良好,外机的布置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3.
某大剧院多功能厅空调热环境数值模拟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HOENICS软件,模拟预测了该多功能厅夏季空调工况下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结合计算数据分析了其室内热环境特性,给出了设计方案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筑风环境对于行人的舒适性与安全、建筑的节能和污染物的扩散等都具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东风、东南风和东北风3种风向下南京某小区内的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小区的风环境品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3种风向下,小区内部行人高度处(Z=1.5 m)的风速均不会超过4.5 m/s,不会影响人的舒适性;在东南风和东北方风向时大部分建筑前后的风压为2~3 Pa左右,能够较好地利用自然通风,节约能耗;但由于小区建筑群面积较大、建筑较多,有小范围内的无风区域和涡旋区,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现行规范对空调室外机位散热条件的规定,并对其在高层住宅设计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以某高层住宅项目凹槽内空调室外机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型号空调室外机在凹槽深度1.0~4.0 m条件下的机组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以机组平均进风温度为判定标准,得出满足空调室外机正常运行需求的室外机位条件,并将结论归纳为图表形式供设计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冷式分体空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目前住宅空调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水冷式分体空调系统,并对该系统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体空调的室内环境与新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典型的装有分体空调的居室和办公室,对新风不同引入方式下冬夏室内的环境参数作了测试,比较并分析了新风引入方式对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噪声、空调能耗及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认为使用具有显热交换功能的新风换气机可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家用分体空调引人新风状态下的室内热环境及能耗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性研究.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在设定相应的影响因素时,主要考虑了新风引入方式、新风引入量、新风引入的位置、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冈素.通过对其进行计算处理,比较了热环境的不同指标及能耗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的排风引入室外机组是除无新风状态外能耗最小的,虽然其热环境指标不是最佳的,但已足以满足人的舒适性要求.因此,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简便易行的空凋新风方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风环境模拟软件也逐渐出现,其中包括Ansys、Fluent、StarCD等,以CFD技术为代表的流体力学技术为风环境的研究形成了理论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成熟,现已有一些较为重要的成果。通过分析国内外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探讨风环境模拟在建筑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层住宅建筑空调室外机散热对上层设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研究了多层建筑空调室外机散热对上层设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空气向上流动不仅与室外机的热释放效率有关,而且与室外机内的风机功率有关。下层设备运行对上层设备造成的影响有:增加入口空气的上升速度和温度,前者导致上层设备内风机的效率降低,后者影响空调器的散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寒冷地区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现状,探讨了使用人群的分布,使用者的活动习惯,生理和心理需求,总结出满足寒冷地区室外活动空间的必要因素。通过案例的模拟分析,找到设计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进行活动空间的设计,为其他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300m×130m大型展厅(厅中无柱)的气流组织的3个方案在等温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论证了采用送风亭辐射送风与侧墙平行侧送风相结合的送风方式的可行性;分析了侧墙回风口布置对空气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送风亭布置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王薇  余庄  刘琳 《城市规划》2016,(12):49-57
选取合肥市东南区域典型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数值模拟和室外实地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量化模拟了夏冬两季住区室外环境的风速图,并分析了其模拟通风状况;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住区内不同环境的通风特征,包括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密度、交通路网、植物绿化等对通风的影响;再根据模拟参数,在住区内选取样点实地观测了不同环境特征下的住区夏冬两季的空气负离子和风速、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正离子等数据,探索了住区室外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风速、温度、湿度和空气正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进一步整理了近4万个有效数据应用于空气负离子和风速的时空分布研究,推导出夏季风速与空气负离子的线性回归方程,并运用偏相关分析,得出城市住区环境中空气负离子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给出了线性回归方程Y=-0.001X-0.003。最后结合建筑布局的组合、开敞空间的设计和线性道路的组织等分析了空气负离子和风速的分布规律,用以说明评价住区室外环境通风状况的可行性,为今后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Fluent软件对空调室外机夏季运行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单楼层不同百叶窗安装开度下的空调运行环境特性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多楼层室外机安装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的社会背景下,人居环境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中以户外空间的围合程度作为变量,探究对老年人身心恢复最具影响的户外空间围透度特征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恢复性影响的差异性.通过6个空间场景4个维度的环境模拟实验,结合心率与皮肤导电性等生理指标的数据测量与感知恢复性评价,得出不...  相似文献   

16.
以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所获得的数据为样本,选取其中5栋具有代表性的办公建筑单位能耗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办公建筑能耗的基本状况及特点,通过计算空调系统分项能耗指标,提出相应措施与建议,为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及用能单位自身加强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实现为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孔介质微观大小孔隙的分布及其连通具有随机性,使得流体在实际孔隙中的流动与理想单孔隙中迥异,当多孔介质中的含水量循环变化时,毛细滞回和残留含气量效应极大地影响着多孔介质的渗流过程。基于对非饱和孔隙介质干湿过程的分析,提出能够考虑残留含气量影响的土水特征关系理论模型,随后建立一个新的渗流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残留含气量对流动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并进行程序代码的实施。建立的模型能够用于模拟任意含水量变化条件下残留含气量对多孔介质中非饱和渗流过程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证实残留含气量效应对非饱和孔隙介质中流体分布的重要影响。为更准确地预测多孔介质中的土水状态,在非饱和渗流分析中考虑残留含气量与毛细滞回效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施工技术的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由于白氏法及章氏法灌浆技术中的护壁管深浅不同,从而使初始劈裂坝体位置也不相同,必然对坝体的帷幕形态、灌浆起始劈裂点、浆液运动规律和灌浆机理等产生影响。白氏法的帷幕形态可归纳为纵向、横向或斜向及水平向3 类,章氏法的帷幕形态可归纳为纵向、横向或斜向、水平向、交叉状及准桩凝固体5 类。但帷幕形态差异较大,如白氏法的纵向帷幕多中间厚上下窄,章氏法的纵向帷幕则为下宽上窄,这是由于灌浆起始劈裂点及浆液运动规律不同造成的。白氏法的起始劈裂点是随机的,而章氏法的起始劈裂点可人为进行控制。白氏法的浆液运动规律可概化为点(随机劈裂点)–线(钻孔)–面(沿坝轴线水平发展)的物理模型,而章氏法的浆液运动规律可概化为点(孔底0.1~0.5 m 处)–面(沿坝轴线呈放射状发展)的物理模型。白氏法的灌浆原理、灌浆机理研究虽相对较为成熟并有规范可循,但灌浆实践不断超越规范规定的范围。总体来说章氏法仍沿用白氏法的原理、灌浆机理和规范,是否合适尚值得商榷。为了解决白氏法坝体下部帷幕较薄或不能灌及的问题,并为章氏法建立理论框架,特提出了修订现行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办公建筑内的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对在不同层同一位置设置多联机室外机平台的影响进行了气流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对系统进行了必要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建筑风环境作为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于区域气候与局部微气候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本文应用基于RNG k-ε模型的CFD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的建筑高度差对建筑周围风场环境的影响,揭示有利于风流动的建筑因素,为进一步的住区建筑规划提供思路。模拟结果显示,在来流风速一定双体建筑高度差不同时,建筑间谷区风速与形成涡旋的中心位置和大小均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