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采用绝热板、保护渣和防缩孔剂浇铸钢锭以来,针对成坯率偏低的问题,经过多次测试,从测得数据中,分析了成坯率偏低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对提高钢质和成坯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一、前言钢锭加热的烧损是直接影响钢坯收得率的因素之一。目前对均热炉钢锭的加热烧损是难以控制和难以准确测定的。我厂同钢研所在五年前进行一次测量氧化铁皮厚度、估算烧损率的工作,随着生产发展,供热轧板坯的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重钢三厂镇静钢锭封闭缩孔的浇注实践中,推测了轧制板坯时,缩孔部位金属的统计平均焊合程度;分析和讨论了缩孔焊合区金属的组织和焊合状态;探讨了并提出最大限度利用缩孔部位金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沸駦钢在包钢的钢产量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1978年,沸駦钢占平炉钢的42.6%,占转炉钢的几乎100%。根据订货要求,计划铜种均为3号钢(实际上生产一卩分2号钢)。沸駦钢的生产工艺与国内其他钢厂相似:出钢时将锰铁加于钢罐内(终点碳低时允许向罐内加焦粉增碳;同时也可加少量铝块调(大正)钢液氧化性);采用下注法注成7.1吨钢锭,注速约为200~300毫米/分,注完向钢锭投入硅铁(75%Si,粒度<25毫米)封顶,硅铁用量约为500~600克/吨钢。钢锭经1150初轧机轧成大号异型坯及外拨方坯、中板坯。1978年全年的沸駦钢锭轧后废品率为3.27%,缺陷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概述了国产200MW机组低速空转两班制调峰的必要性及取得的成果;叙述了该调峰方式的主要技术特性;分析了该调峰方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运行操作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和经验;作出了可以在国产200MW机组上进行试验推广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调峰方式的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武钢高炉铁水钢锭模的研究过程,突出了锭模解剖取样和理化性能检验等内容,并对试验和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在浇铸镇静钢时,有时在钢锭帽部发生悬挂。造成钢锭横裂。悬挂的主要原因是钢锭帽部涂层被烧损。西西伯利亚钢铁公司设计并试验了一种用作保温帽涂层的绝热剂,它含有石煤溶液、耐火粘土和亚硫酸盐液,在浇铸11.5吨重锭时,涂层厚度为10毫米。在保温帽浇满钢水后,钢水和内衬界面上长时间保持着1350—1250℃高温。这种绝热剂的熔点为1400℃。由该利组成的涂层将能使接触钢水的部分软化而产生塑性形变。该剂在起润滑作用的同时还能预防钢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受阻并使钢锭不产生悬挂。由于在保 相似文献
13.
我厂自投产以来,生产1Cr13、2Cr13、3Cr13不锈轧坯一直用冶炼后注800方锭经锻造开坯,轧出不同规格轧坯的传统工艺,为了解放锻钢汽锤生产能力,节约能源,提高成坯率,采用冶炼后注成620方锭不经锻造开坯直接在650轧机轧出不同规格轧坯的工艺改革,为了试制得以顺利进行,轧钢分厂投资车削轧辊,配好专用孔型,薄板分厂采取有效措施,在三辊劳特轧机轧出250mm宽板坯;该项工作从1997年5月起试制及批量生产171炉,1998年11月起继续生产实施到现在一直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炼钢业目前是以模铸为主,即使到2000年仍然有50%左右的模铸钢。因此,把提高模铸钢成材率作为钢铁工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近年来,冶金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三位一体”工艺不断完善和深化,凹形底板、ZF法、沸腾钢液芯轧制、双锥度保温帽等新技术相继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大中型炼钢厂浇注钢锭绝大多数是采用单层底板下注操作,钢锭的底部是平的,在初轧成坯过程,钢锭尾部形成鱼尾孔而作为废品切除。切尾率随钢锭大小和初轧机能力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一般约占钢锭重量的3%左右。如果钢锭偏大或轧机偏小,则切尾率会增加。把钢锭底部形状由平底改为凸底,在开坯过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了20吨钢锭热过程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锭型冷却、保温、加热过程的三维有限长圆筒模型,并应用有限差分技术,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CAD286微机上进行离散数值计算,得到了钢锭温度、载热量和液芯率等一系列状态参数,在分析所得数据基础上,提出了该钢锭轧前传搁时间,加热制度等节能工艺。 相似文献
20.
人工压棒和滑动水口,是国内外沿用已久的两种漏包操作方式.鞍钢轧辊厂创造的电动操作底漏包法,已使用三年之久,浇铸了两万个以上钢锭模.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采用该法前石墨夹杂废品量为515t/a,采用后降至245t/a,减少废品量270t/a.随着底漏包下注法的普遍推广,石墨夹杂缺陷这一高炉铁水直接浇铸钢锭模的质量关键问题将得到全部解决),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