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回火结构钢的断裂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两种结构钢的断裂行为与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回火后准解理断口的出现和消失与Fe_3C的析出和聚集密切相关:经250℃回火时析出ε碳化物,呈现单一韧窝断口,回火温度超过350℃时,有Fe_3C析出,这时出现准解理断口,而于450℃回火后达最大比例。在550℃回火后,60Si2Mn钢因Fe_3C聚集,准解理断口消失,又变成单一韧窝断口,37SiMnCrNiMoV钢Fe_3C聚集的倾向小,经550℃回火后仍有少量准解理断口保留下来。观察试样上由负荷产生的残留显微裂纹发现,它们常沿孪晶马氏体的内孪晶界及板条马氏体的条界发展,因此认为这两种脆化了的界面是准解理的解理面,而Fe_3C沿这类界面析出并呈连续分布是导致界面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俞学节 《金属学报》1984,20(1):41-14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两种结构钢的断裂行为与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回火后准解理断口的出现和消失与Fe_3C的析出和聚集密切相关:经250℃回火时析出ε碳化物,呈现单一韧窝断口,回火温度超过350℃时,有Fe_3C析出,这时出现准解理断口,而于450℃回火后达最大比例。在550℃回火后,60Si2Mn钢因Fe_3C聚集,准解理断口消失,又变成单一韧窝断口,37SiMnCrNiMoV钢Fe_3C聚集的倾向小,经550℃回火后仍有少量准解理断口保留下来。观察试样上由负荷产生的残留显微裂纹发现,它们常沿孪晶马氏体的内孪晶界及板条马氏体的条界发展,因此认为这两种脆化了的界面是准解理的解理面,而Fe_3C沿这类界面析出并呈连续分布是导致界面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含Cr、Mn、Si元素的30CrMnSiA合金结构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通过分析检测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断口形貌,确定了回火脆性温度区为460~620℃。采用空冷或更快的冷速能有效抑制和预防回火脆性,不会降低冲击韧性值,但不论何种冷却速率,540~580℃回火均会引发有害的脆性;新的工艺能有效抑制并预防回火脆性,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30CrMnSiA钢高温回火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CrMnSiA钢经650℃回火保温后缓冷或500℃等温时,冲击韧性值降低。下降的程度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加剧;下降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经不同时间等温脆化后再经650℃保温1h水冷的脱脆处理,冲击韧性全部恢复,与预先的脆化程度无关。在公认的高温回火脆性温度范围以下380℃保温,同样产生脆化。无论是脆化处理还是初化处理和脱脆处理的冲击试样,当断口上出现沿晶断裂区时,其沿晶面上均存在有大量的质点和小孔洞。作者认为,高温回火脆性主要因置换型团溶杂质原子(P、Sb、Sn、As等)与间隙型团溶原子(C、N)一起在位错线上形成柯氏气团所致。而奥氏体化时沿晶界析出的第二相质点,虽然弱化了晶界,但不是产生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42CrMoA锻轴在调质处理后发现裂纹。通过低倍、高倍、断口检验以及性能试验等分析,认为该裂纹是由于回火温度偏低,回火时间偏短,存在回火脆性,在残余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沿晶延迟裂纹。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化检测对石油钻杆转换接头螺纹根部脆性断裂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源发现沿晶断口,组织存在较严重的带状偏析,接头的晶界存在回火脆性现象,冲击韧性过低,表明接头失效的根本原因是回火工艺不当产生了高温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7.
30CrMnSiA钢锻件力学性能检验不合格。本文对不合格试样和合格试样进行了对比观察、断口分析、能谱扫描、显微硬度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不合格拉伸试样为脆性断裂,断面存在条带状分布的沿晶断裂区域;沿晶断裂区域Cr、Mn、Si元素的偏聚加剧了P、Sn、Sb、As等杂质元素的偏聚程度,导致晶界脆化,发生了高温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对20CrMnTi 钢低温回火脆性进行了试验。在200~400℃范围内,回火温度与韧性变化曲线出现一个凹谷,在320℃和330℃时,冲击韧性值最低。电子显微镜观察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发现:经330℃回火后,冲击断口为脆性断裂;沿晶断裂的晶界面上有 Ti(CN)或 Ti(CS)_2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2.25Cr-1Mo-0.25V钢的焊条电弧焊试验,测定其焊缝的成分和冲击吸收功,进行了金相及启裂源观察,对冲击吸收功较低的样品进行脱脆处理.结果表明,冲击吸收功较低的焊缝的Mn,Si,Mo及其杂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Mn,Si,Mo等元素促进杂质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致使晶界性能变坏,断口以沿晶断裂为主,冲击吸收功降低,脱脆处理后,冲击韧性恢复说明焊缝存在高温回火脆性,导致高温回火脆性是由于杂质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因此研制焊条时要严格控制Mn,Si,Mo和杂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正> 镍铬结构钢在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处理过程中的回火脆性,是影响该钢件性能的重要因素。这种回火脆性一般称为第二回火脆性(可逆回火脆性),产生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是晶界的杂质元素(磷、砷、锡和锑)偏析。Greaves认为,磷是引起合金结构钢回  相似文献   

11.
风电用42CrMo锚栓在安装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对断裂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金相检验与扫描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断裂原因。结果表明,断口为沿晶断裂,锰元素含量超标和磷、硅、铜合金元素晶界偏聚是造成沿晶断裂的主要原因;另外,热处理时淬火温度过高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大,以及回火温度接近高温回火脆性区造成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偏聚,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也会导致材料发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断口形貌、氢含量、硬度等方面,对表面镀镉65Mn钢波形垫圈使用过程中连续出现早期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同批零件进行了氢脆和回火脆性验证试验,分析了除氢时间、氢含量、硬度以及回火温度对断口形貌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硬度检测方法对垫圈硬度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度浏量方法选择不当导致波形垫圈的实际硬度超出技术要求,使波形垫圈脆性增加,引起波形垫圈最终断裂,残余氢导致断口呈沿晶特征。建议将该波形垫圈回火温度控制在380-410℃范围内,选择HV5.0或HV10检测硬度,除氢时间不低于12h。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23MnNiMoCr54链环钢是煤矿设备主要部件,在进行生产测试过程中发生断裂。对该链条钢裂纹部位进行了金相检测、化学元素成分检测、扫描电镜和断口检验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结果表明,链条钢的化学元素组成、气体含量、低倍组织和夹杂物含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其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实际晶粒度为4级,断口为典型的脆性断口,断裂方式为沿晶脆性断裂。由于链环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不当,淬火加热温度过高,产生过热组织,造成链环晶粒粗大,在随后的回火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或者加热时间不当,导致晶界处杂质元素偏析,从而形成回火脆性。在晶粒粗大的情况下同时出现回火脆性,导致了链环钢在试验检查时发生沿晶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1Cr17Ni2不锈钢制单项活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漏油。通过宏观形貌观察、金相检查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结合活门的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确定了裂纹的性质和起因。结果表明:活门裂纹的断裂方式为沿晶脆性断裂。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活门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温度选择不当,回火加热温度恰好落在回火脆性区间,形成回火脆性,导致了零件在使用时抗冲击能力大大降低,发生沿晶脆性断裂,出现漏油现象。  相似文献   

15.
The phenomenon of first-order temper brittleness, which is defined by a reduction in impact strength, by an increase in the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by an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brittle component in a fracture, is observed in steels after tempering in the range 350–500°C. For steels inclined toward temper brittlenes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during traditional heat treatment low-temperature (200–250 °C) and high-temperature (550–600°C) tempering is used which may not always provide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 properties. Features are considered in the present work for the effect of rapid temper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steel 30KhGSA.Institute for Metal Physics, Ukrai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Kiev.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2, pp. 15–17, February, 1994.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微观组织分析、力学件能分析、SEM断口形貌分析等手段,分析了蝶簧开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蝶簧的开裂属于高温回火脆性开裂,不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导致了蝶簧的脆性,而长期高温的工作条件也进一步加剧了蝶簧的脆性.  相似文献   

17.
 对进口大型轴承内套圈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产生的原因与磨削工艺不当有关,在磨削过程中发生高温回火烧伤,使材料表面断裂强度降低而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high-temperature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HTMT) on the brittleness connected with deformation-induced aging and on the reversible temper brittleness of a low-carbon tube steel with a ferrite–bainite structure has been studied. When conducting an HTMT of a low-alloy steel, chang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mount of ferrite in its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the lath and the acicular bainite.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steel subjected to HTMT undergoes transcrystalline embrittlement upon deformation aging. At the same time, HTMT, which suppresses intercrystalline fracture, leads to a weake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versible temper brittleness.  相似文献   

19.
采用Gleeble-1500对高强船板A36钢种进行了热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得知高强船板A36钢种在600℃至熔点范围内,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即1330℃至熔点的第Ⅰ脆性温度区和600~1000℃的第Ⅲ脆性温度区。A36钢种在第Ⅲ脆性温度区的脆化原因是由钢中AlN、NbCN等质点的析出引起奥氏体单相区的脆化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