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铜基摩擦材料,研究Al_2O_3的添加量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O_3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摩擦速度密切相关;随着Al_2O_3含量增加,材料的摩擦因数提高,密度降低,硬度增加,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Al_2O_3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较高且稳定,磨损量最小。不含Al2O3的材料摩擦表面出现大量凹坑,磨损严重,随着Al_2O_3含量提高,凹坑数量减少,弥散分布的Al_2O_3粒子能强化基体表面强度,从而导致材料磨损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烧结压力对湿式铜基烧结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烧结压力对湿式铜基烧结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烧结压力增大,材料的硬度增大,能量负荷许用值增大,磨损大幅度下降,平均动摩擦因数(μ_d)则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摩擦片在高速、高温和高频率离合下工作,耗量非常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对铜基摩擦片进行修复与再制造.通过将混合好的原料粉末放置于清洗与镀锡后的待修复摩擦片,再进行热压,使粉末在烧结的同时结合于待修复摩擦片.修复样品结合良好,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后未发生待修复层与粉末烧结层的分离.修复样品的成分及微观组织与待修复样品基本一致;其平均硬度值为89.4 Hv,最大摩擦系数为0.129,平均摩擦系数为0.112,均与待修复摩擦片接近.  相似文献   

4.
研究成型压力对铜基摩擦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摩擦材料的密度随成型压力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孔隙率明显降低,致密度提高。当成型压力从60t增加到100t时,铜基摩擦材料的硬度明显提高,当成型压力继续增加时,硬度出现下降趋势;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成型压力为100t时,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摩擦剂是粉末冶金航空刹车材料制造的关键组元之一。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究不同粒度规格的SiO2(38~48μm、48~75μm、61~106μm、75~150μm、106~212μm)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粒度的变化对摩擦材料压坯密度、烧结后密度及硬度影响不显著;在相同速度及比压条件下,随着SiO2粒度的增大,摩擦因数及磨损量降低,力矩曲线走势逐渐平稳,波动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分别制备含还原铁粉、泡沫纤维铁粉和铁合金粉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铁粉种类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当摩擦转速从3000 r·min-1提升至6200 r·min-1,用还原铁粉制备的样品,其摩擦因数随速度的升高出现严重衰退;含泡沫纤维铁粉的样品具有稳定的摩擦因数,试验范围内其波动值不超过0.024,但是磨损严重;采用铁镍合金粉制备的样品可有效减缓高速阶段摩擦因数的衰退,高速下摩擦因数波动低于0.027.以铁铬合金粉制备的样品,其磨耗随摩擦速度的增加几乎不发生变化,抗磨损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铜基摩擦材料,研究钛的添加量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质量分数由3%增加到12%,铜基摩擦材料的相对密度提高,硬度增加。钛的添加导致晶格畸变,材料硬度提高。随着摩擦速度增加,材料的摩擦因数减小。钛添加到铜基摩擦材料中,降低了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原因在于钛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增加了表面微凸体强度,减少了犁削程度,从而降低了摩擦面的损伤程度,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末冶金压烧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石墨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摩擦材料微观组织、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体的连续性随石墨含量增加而降低,动摩擦系数随石墨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磨损量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犁沟式磨料磨损;石墨质量分数为16%时,试样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最高并且稳定,具有最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以其在制动方面的优越性能获得了广泛地应用。本文阐述了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使用要求,系统地介绍了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在飞机、高速列车、风力发电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粉末冶金法制备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采用洛氏硬度计和夏比冲击试验机对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 利用MM-3000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台研究了刹车速度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并借助电子扫描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了摩擦材料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刹车速度密切相关, 随着刹车速度的增大, 摩擦吸收功率近似线性增长, 而摩擦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高速刹车条件下, 铜基体自身发生软化会破坏摩擦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膜, 降低了分子键的抗剪切强度, 从而增大了磨损量。  相似文献   

11.
烧结气氛对MIM316L不锈钢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在Ar、Ar+H2、N2、N2+H2四种气氛下对MIM 316L不锈钢进行了烧结,讨论了烧结气氛对样品C、O、N含量、烧结密度、晶粒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气氛烧结下样品C、O、N含量可控制在许可范围内.烧结气氛的露点显著影响着合金的致密化和最终力学性能;N2+H2气氛烧结下样品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可达到765 MPa和32 %;Ar和Ar+H2气氛烧结下样品致密化程度高(可达理论密度的98 %),孔隙细小、圆滑、分布均匀,晶粒尺寸大约为50μm;样品的力学性能如下极限拉伸强度630 MPa、屈服强度280 MPa、延伸率52 %、硬度HRB 69.5.  相似文献   

12.
在H_2,H_2+N_2及真空气氛下对Fe/2Ni合金进行了烧结,讨论了烧结气氛对合金碳含量以及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烧结气氛是通过H_2+N_2混合气氛中H_2脱出合金中的碳,从而影响合金的最终组织来影响合金力学性能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烧结气氛的H_2与N_2体积比来控制合金中的碳含量,以得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并对合金脱碳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在铜基粉末冶金航空摩擦材料中的摩擦磨损作用及机理。研究表明:Fe在铜基摩擦材料中起到了摩擦组分的作用,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Fe能提高铜基摩擦材料的强度、硬度;当Fe含量超过4%后,随Fe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及稳定性增加;高速摩擦条件下,Fe能促进摩擦面氧化膜的形成,减小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由一种有机溶剂浸渍的粉末冶金试样经碳氮共渗处理后的渗层组织及性能。研究表明:经预浸渍后再进行碳氮共渗处理的粉末冶金试样与未经浸渍而直接进行碳氮共渗的试样相比,不仅渗层薄、表面硬度高(提高5~SHRA)并趋于均匀,而且组织细化;还能有效地防止薄壁零件、齿轮等复杂结构件的热处理变形与开裂。  相似文献   

15.
孔隙在粉末冶金铁基材料磨损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销盘型磨损试验研究了Fe-3Cr-2Ni-2Cu-0.8C-3WC烧结钢密度对其磨损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磨损表面形貌观察,分析讨论了孔隙在室温,500℃条件下磨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对室温磨损影响较大,密度提高则磨损减小;密度对高温磨损率影响不大,磨损以混合机制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粉末冶金技术,采用不同的真空烧结工艺制备出W/Mo双金属材料,然后对其显微组织、密度、硬度和结合状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将W粉、Mo粉铺层以485MPa的压力冷压成形后,在1600℃、10-3 Pa真空度下烧结2~4h可以制得满足一定条件的W/Mo双金属材料。该W/Mo双金属材料的性能受烧结温度的影响,烧结温度越高得到的W/Mo双金属的密度、强度越高,结合面越平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双管甲醇裂解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效果。该炉是一种简便的保护气氛生产装置,投资少、见效快,适合于粉末冶金中小企业使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u-Fe基P/M摩擦材料金属基体中Fe、Cu含量变化对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其它组份及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Fe含量增加(Cu含量相应减少)。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及硬度逐渐增大。Fe含量为20%(质量分数)的材料具有摩擦系数高、磨损较少、摩擦过程稳定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9.
烧结材料中孔隙度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孔隙度对粉末冶金金属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宏观机械性能的作用,以及孔隙本身周边的破碎和撕裂等形成磨屑,并直接参与作对相运动的摩擦过程,导致材料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孔隙度的提高而相应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国外粉末冶金减摩材料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国外烧结减摩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铜、铁和铝、轻金属钛以及易熔、高温、难熔金属基烧结减摩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简述了烧结减摩材料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