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及《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2017),通过调查近年来大沽排水河水功能区的入河污水量、污染物量及河道水质等情况,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复核计算大沽排水河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介绍了使用欧洲流域水质模型(CC+PLAS)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制定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决策支持。此模型将我国计算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的方法与欧洲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质模型理念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对多种不同设计流量下的纳污能力进行核定,对不同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产生的水质效果进行测试,使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推动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有效落实。此模型同时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种方便科学的计算工具,为实现2015、2020、203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根据设计流量,并结合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在现状水功能区水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保定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得到保定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该值与保定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保定市水功能区污染物削减量,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有效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保护与纳污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水功能区划分、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核算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时,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其使用功能及水环境质量目标.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应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类型及其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采用数值模型核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时,应根据水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模型方法及相关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5.
采取全指标评价法和双指标评价法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61.2%和49.6%,双指标评价结果好于全指标评价结果。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的关系,对水功能区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未超载的水功能区有2 907个(占64.7%),而另外35.3%的超载水功能区以25%左右的纳污能力接纳了60%以上的污染物入河量,表明功能区超载而水质达标的问题普遍存在,原因是纳污能力计算标准偏严格而导致。同时还大量存在功能区不超载但水质不达标的情况,这主要有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背景值高、受到上游功能区污染物超标入河量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入河量暂无法全面测量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在现状水功能区水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宁波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宁波市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并与宁波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进行比较,得出宁波市水功能区污染物削减量,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内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采用适宜的数学模型来客观描述水体自净或污染物降解过程,建立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与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关系,在给定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水量、水质背景条件、排污口位置及排污口排放方式的前提下,定量地给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根据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预测各规划水平年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依据水体功能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结合纳污能力计算成果,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功能区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污染物的削减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西省178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水功能区概况、水质目标和水体自净能力分析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建立水质数学模型,合理确定设计流量等相关参数,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合现状年污染物入河情况提出2015、2020和2030年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为江西省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分析曲靖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入河排污口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统计的污水、COD、NH_3-N等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利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水资源四级区污染物入河量,并根据曲靖市水功能区污染特点及入河排污口的布局,提出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划》,结合吴江市水资源质量及污染现状,采用一维非稳态模型确定水质参数,计算吴江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与吴江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吴江市水污染防治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吴江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CODCr和氨氮分别为17 344和1 672 t/a,为入河量的56%和57%,CODCr和氨氮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54%和56%,该结果与污染物入河量、水质超标率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纳污能力与限排总量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淮河流域纳污能力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要求 ,对现状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江苏省淮河流域最突出的超标污染指标为CODCr和NH3 N。用小型湖泊、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中小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对江苏省淮河流域部分湖泊和河道的纳污能力、污染物削减量、总量控制目标进行计算分析 ,并提出目标水平年的污染物削减量和污染物的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12.
泗洪县水功能区达标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泗洪县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以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通过建立水质一维模型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排放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不达标水功能区保护对策。通过对策的实施,2020年全县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钦州市六艮江六垠开发利用区、京塘水库开发利用区为例,采用数学模型对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论述了水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定,为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编制提供依据,并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水功能区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条件、数学模型、模型参数,研究分析即墨市河道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依据水体功能、水功能区现状排污量,结合纳污能力,进而分析限制排污总量及污染物削减量,并提出排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对甘河加格达奇段水功能区排污控制区纳污能力进行测算。纳污能力一般指稀释容量、迁移容量和净化容量。迁移容量取决于水域的水量和流速,净化容量取决于水体对污染物的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以COD、NH3-N为控制指标,应用一维感潮河网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上海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功能区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79.96万t/a和7.56万t/a。以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水功能区分阶段达标目标,并从空间和时间上分解,提出每个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市境内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在给定河流水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以及水质背景条件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核算了河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在调查分析现状年河流水环境状况和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年生活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根据计算的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规划年河流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为西安市河流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规划年黑河污染物入河削减量任务最轻,COD入河削减量均为0,氨氮入河削减量2020年为1.6 t,2030年为0.6 t。灞河最为繁重,COD入河削减量2020年达到4215.2 t;2030年达到4401.8 t;氨氮2020年入河削减量达到624.5 t;2030年达到696.8 t。  相似文献   

18.
以洹北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入河污染物量进行分析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方法计算、预测该项目排水对水体水质的影响,采用水质模型对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范围(长度)进行预测,根据该河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实际入河污染物量进行比较,以判断该入河排污口设置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刘扬扬  李斐  王孟 《人民长江》2020,51(5):34-40
基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估算和相关规划成果,从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区类型角度,系统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情况与超标特征、沿程水质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与纳污限排的分布特点,据此探讨了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双指标达标率接近95%,而全指标达标率不足65%,超标水功能区主要分布于重庆、湖北、江苏和上海段,以保护区、保留区和饮用、工业用水区数量较多。长江干流以工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单位长度污染物入河量最大、污染程度最高,纳污限排需综合考虑水体自然环境容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目前,COD、氨氮已不是影响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的关键因子,取而代之的是总磷,分析表明总磷沿江呈逐渐升高趋势。分步推进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总磷评估考核工作,倒逼总磷污染物减排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嘉兴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纳污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嘉兴市区属于平原河网水系,往复流情况严重,上游来水水质较差且区域内污染源排污量大,导致其水质逐年恶化。嘉兴市区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市区内面源污染相对严重,畜禽污染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点污染源。利用污染源影响权重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内内源及点源影响相对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污染源概化,建立一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实现水功能区水质与其流域内概化污染源的响应关系,结合水功能区划成果得到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提出总量控制方案。计算结果表明:①嘉兴市区18个河流水功能区COD纳污能力为8642t/a,氨氮纳污能力为794 t/a,TP纳污能力为227 t/a;②污染物超标严重,氨氮和TP为主要污染因子;③在2011年现状入河量基础上,COD、氨氮和TP分别需削减49%、57%和56%。本研究结果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及污染源减排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