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钠硫电池陶瓷电解质的核心材料, Na-β-Al2O3粉体对钠硫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实验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络合剂, 合成了纳米Na-β-Al2O3粉体。结果表明, 以PVP络合的前驱体形成Na-β-Al2O3相的温度低至900?℃, 相比于传统固相合成法及其他化学合成法有显著的降低, 可有效抑制传统制备Na-β-Al2O3粉体方法中由于高温而导致Na2O组份的挥发, 从而避免Na-β-Al2O3性能的下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粉体的分析表明, 所获得的粉体为纯相的Na-β-Al2O3, 粉体粒径60~70 nm, 分散性好。高分散性的纳米粉体有助于制备高致密度的Na-β-Al2O3陶瓷。这种粉体制备烧结的Na-β-Al2O3陶瓷的电导率在350℃可达0.22 S/cm。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氧化铝粉体为原料,以H3BO3为矿化剂,以高温煅烧为方法制备α-Al2O3粉体,研究煅烧温度和H3BO3用量对α-Al2O3转相率、杂质Na2O含量以及晶粒粒径和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3BO3用量的增大对Al2O3转相率影响不大,添加H3BO3可加速α-Al2O3的晶粒生长,减少β-Al2O3和杂质Na2O含量;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α-Al2O3的粒径逐渐增大,晶粒形态规则,晶粒表面平整光滑,晶粒大小均匀,煅烧温度是影响Al2O3转相率、减少Na...  相似文献   

3.
共沉淀法制备(Ni,Zn)Fe2O4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FeSO4·7H2O、NiSO4·6H2O和ZnSO4·7H2O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先制备出晶粒细小的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在不同的温度下焙烧1 h,制备出(Ni,Zn)Fe2O4纳米晶复合材料,利用XRD和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其气敏特性和红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Ni,Zn)Fe2O4在500℃下开始固相反应并结晶成为纳米晶体,在800℃下晶粒尺寸约为50nm。   相似文献   

4.
Gd2O2S:Tb闪烁陶瓷以其明亮的绿色发光、高能量转换效率和高中子俘获截面而广泛应用于中子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但Gd2O2S:Tb陶瓷中存在的Gd2O3第二相影响其闪烁性能。本工作以H2SO4和Gd2O3为原料,采用水浴法合成Gd2O2S:Tb前驱体,研究了H2SO4与Gd2O3的摩尔比(n)对前驱体和Gd2O2S:Tb粉体性能的影响。前驱体的化学组成随n增大而变化:2Gd2O3·Gd2(SO4)3·x H2O(n<2.00)、Gd2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 制备出了类鱼骨结构的CoFe2O4纳米纤维, 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oFe2O4纳米纤维形貌、磁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 CoFe2O4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由光滑发展为粗糙多孔, 煅烧温度超过800 ℃时, 纳米纤维呈现类鱼骨结构; 随着煅烧温度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减小, 900 ℃煅烧的纤维平均直径为80.3 nm。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 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900 ℃煅烧条件下纤维的Ms达87.13 A·m2/kg。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 不同煅烧温度下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差异明显, 800 ℃下煅烧的纤维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CoFe2O4纳米纤维通过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 煅烧产生的孔洞和类鱼骨形貌有利于电磁波在孔道表面多次反射从而增加反射损耗。  相似文献   

6.
五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储能密度等,但Na2S2O3·5H2O存在过冷和相分离,性能较不稳定。添加成核剂K2SO4、CaSO4·2H2O、Na4P2O7·10H2O和强化传热材料膨胀石墨(EG)进行改性,制备得到性能稳定的EG/Na2S2O3·5H2O相变储能复合材料。测试结果显示:K2SO4对Na2S2O3·5H2O的成核性较差,CaSO4·2H2O、Na4P2O7·10H2O均有较好的成核作用,可明显降低Na2S2O3·5H2O过冷度,但CaSO4·2H2O体系不稳定,添加3.0%质量分数的Na4P2O7·10H2O可使Na2S2O3·5H2O过冷度降低至1℃以内,0.5%~2.0%质量分数的EG可使其过冷度降低至2℃左右,7.0%质量分数的EG可完全消除体系的相分离。复合相变材料的较优组成为7.0%的EG、3.0%的Na4P2O7·10H2O和90.0%的Na2S2O3·5H2O。此时,EG/Na4P2O7·10H2O/Na2S2O3·5H2O复合材料相变潜热为192.5 kJ·kg-1,相变时无液态泄露,无相分离,储热时间比纯物质缩短22.3%,放热较快。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CRN)合成AlN粉体。以γ-Al2O3和炭黑为原料, 采用直接发泡工艺与注凝成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Al2O3/C泡沫, 作为合成AlN粉体的前驱体。泡沫孔隙尺寸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 总孔隙率56%~90%。具有通孔结构的泡沫前驱体实现了原料内部各处的均匀的固-气反应, 泡沫总孔隙率≥80%可显著提高CRN反应的速率。XRD分析结果显示: CRN过程中存在γ-Al2O3到α-Al2O3的相转变, 反应起始温度在1300℃以上, 并在1550℃反应完全。在1650℃合成得到的AlN颗粒平均粒径不超过1 µm, 氮含量为32.9wt%。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粒径10 μm左右的前驱体Ni0.8Co0.15Al0.05(CO3x(OH)y,然后采用该前驱体和LiOH·H2O成功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LiNCA),并详细研究了煅烧氛围、煅烧温度和煅烧方式等条件对LiNCA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O2中煅烧获得的LiNCA放电容量达到17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5%,性能明显优于空气氛围中煅烧得到的LiNCA。在O2氛围下,700~750℃温度范围煅烧得到的LiNCA性能最好,煅烧温度过高或过低,LiNCA性能均明显下降。将前驱体在O2氛围中450℃条件预煅烧,然后与LiOH·H2O在700~750℃混合煅烧的煅烧方式,得到的LiNCA放电容量明显提高,可达190 mAh·g-1。  相似文献   

9.
硫酸铵低温焙烧中低品位氧化锌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低品位氧化锌矿为原料、硫酸铵为反应介质,通过低温焙烧得到热料,研究了焙烧温度对Zn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烧温度为450℃时锌的提取率最高,为91.8%。焙烧温度低反应不充分;焙烧温度过高H2SO4分解挥发,降低反应率。将熟料溶出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经净化除杂得到洁净的硫酸锌溶液。以硫酸锌溶液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碱式碳酸锌前驱体,将其煅烧制备了微细氧化锌粉体。采用XRD、SEM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前驱体和氧化锌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液中OH-、HCO3-与Zn2+共同作用得到前驱体,前驱体受热脱水、分解得到ZnO粉体。碱式碳酸锌前驱体为Zn4(CO3)(OH)6·H2O,呈类球形颗粒团聚体,氧化锌粉体为六方铅锌矿结构,颗粒呈球形,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近  袁妍妍  王久和  李涛  张琳 《功能材料》2022,53(3):3092-3099+3123
以乙酸铜(Cu(CH3COO)2·H2O)、乙酸锌(Zn(CH3COO)2·H2O)、氯化亚锡(SnCl2·2H2O)、硫脲(CH4N2S)为原料,按一定配比制得前驱体溶液,以三乙醇胺(C6H15NO3)、乙醇胺(C2H7NO)为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旋涂制备铜锌锡硫(Cu2ZnSnS4)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手段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成分组成和光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烧结温度、旋涂转速、稳定剂加入等工艺参数对铜锌锡硫(CZTS)薄膜的形貌、物相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浓度为0.2 mol/L,旋涂速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经1150℃ 烧结3.5 h得到近零膨胀26 wt% ZrW2O8/ZrO2复合陶瓷,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热膨胀仪研究了原料中加入Al(NO3)3·9H2O对26 wt% ZrW2O8/ZrO2复合陶瓷的相组成、致密度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添加Al(NO3)3·9H2O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致密度,所得复合陶瓷的组分仍为立方结构的α-ZrW2O8和单斜的m-ZrO2,其中添加2.21 wt% Al(NO3)3·9H2O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98.67%,且对复合陶瓷的热膨胀性能影响不大。其促进致密化机制为晶界处低熔点液相物质Al2(WO4)3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消除气孔促进致密化。  相似文献   

12.
非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2O3/金属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小于50 nm的α-Al2O3/W(Ni)复合粉体,并研究对比了纳米钨和镍对α-Al2O3相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钨和镍的存在均可降低过渡型氧化铝向α型氧化铝转变的相变温度,但降低程度有所不同,含钨氧化铝于1000℃完成相变,而含镍氧化铝于1150℃完成相变;并且纳米第二相体积比越大,对相变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以硫酸铝铵、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Al2O3的前驱体NH4Al(OH)2CO3,再经不同温度焙烧得到Al2O3粉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Al2O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溶液pH的增大能降低Al2O3的相转变温度,但pH越大,所得到的Al2O3粉体越容易团聚;控制反应溶液的pH为910,焙烧温度为800℃左右,可得到结晶度高的γ-Al2O3粉体,其平均晶粒径约为12 nm。  相似文献   

14.
在碳酸铝铵法制备氧化铝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晶体生长促进剂及改变热分解工艺等方法,有效控制了α-Al2O3颗粒的大小和形貌。结果表明:促进剂对α-Al2O3的相变过程影响很大,加入促进剂后使其相转变温度降低了200℃,至1000℃时已完全转变为α-Al2O3相;升温方式对α-A2lO3颗粒的形貌影响很大,将含促进剂的样品直接入高温炉煅烧时,倾向于形成六角片状颗粒;而先低温后高温煅烧时则会形成圆饼状颗粒。通过控制升温过程,可以控制得到粒径较小的圆饼状α-Al2O3颗粒,且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出多孔氧化铝板状催化剂载体,考察了不同水合条件对多孔氧化铝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G、XRD、SEM和BET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l2O3/Al的晶态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合温度为80℃,非晶态氧化铝发生反应生成AlOOH,经过500℃焙烧可以完全转化为γ-Al2O3.经过水合后制备的γ-Al2O3/Al板状催化剂载体在高温水蒸气氛围下晶型结构稳定性能好.  相似文献   

16.
以Al(NO3)3.9H2O、La(NO3)3.6H2O为氧化剂,C2H5NO2为还原剂,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镧掺杂γ-Al2O3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液燃烧法可以一步制备出镧掺杂γ-Al2O3复合粉体;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反应物配比都对产物有一定的影响,La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γ-Al2O3的相变温度,热稳定性提高到950℃;产物中没有La2O3的存在,其中La元素以La3+存在于γ-Al2O3晶体间隙,并不能取代晶格中Al3+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NiCoCrAlY-ZrO2·Y2O3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ubstrates by using a technology of combining electron,atom and ion beams (three beams). Isothermal oxidation for these samples was performed at 1100℃ for 100-300 h.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hermally grown oxide (TGO) layer was formed between NiCoCrAlY layer and oxidation. The TGO contains α-Al2O3 and Y4Al2O9 etc. oxides. The intensity ratio of α-Al2O3/Y4Al2O9 was monotonous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xidation time based on XR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Y4Al2O9 phase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at 1100℃. The related mechanism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以δ-Al_2O_3为前驱体,用浸渍及高温焙烧技术制备了结构新颖的CaO-Al_2O_3二元复合氧化物吸附剂。用XRD、SEM、FT-IR、TG及BET等手段对产物的晶型、形貌、热稳定性及孔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pH值及吸附时间对CaO-Al_2O_3除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δ-Al_2O_3及CaO-Al_2O_3均为纳米颗粒形貌,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分别为167.8m~2/g和72.3m~2/g;在pH=8.0时,CaO-Al_2O_3的除氟效果最佳,当吸附时间超过220min时,CaO-Al_2O_3的除氟效率明显高于δ-Al_2O_3,且在480min时F-的去除率达65.42%。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铝、碳酸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并于500~1,200℃煅烧,制备纳米Al2O3粉体。然后用TiO2、BaO对纳米Al2O3粉体掺杂,控制其物相转变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仪、差式扫描量热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纯净和掺杂后的纳米Al2O3的物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直接沉淀法所得水合Al2O3,经500℃煅烧后可转变为纳米活性Al2O3,粒径约为10 nm;纯净和掺杂Al2O3样品经1,200℃煅烧2 h后均为纳米粉体,其粒径为40~50 nm;在较高温度下,掺杂氧化钡对Al2O3的物相转变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粉体直至1,200℃仍未转变为结晶良好的α-Al2O3物相;而氧化钛则对其物相转变有显著促进作用,在1,000℃时粉体的主要物相即为α-Al2O3,1,100℃之后粉体已完全转变为α-Al2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