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野生蓝莓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多糖的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试验的基础上,选定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三因素三水平,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得到纤维素酶法提取蓝莓多糖的优化条件为:酶添加量0.57%,酶解时间85 min,酶解温度38℃,提取率2.91%;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法提取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以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纤维素酶法提取呈味核苷酸的因素次序为:加酶量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0.5%,pH值为6.0,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 h,所得香菇柄中呈味核苷酸的提取得率为3.28%。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温莪术挥发油工艺条件。对温莪术粒径、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考察,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设计正交试验,以出油率为指标确定适宜的正交试验参数:温莪术细粉粒径100目、纤维素酶用量20 FPIU.(g温莪术)-1、酶解时间40 m in,该工艺条件下温莪术挥发油提取得率为2.72%,与未添加纤维素酶提取工艺相比,温莪术挥发油提取得率增加了283%,显示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挥发油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祥  李进  曹万新  文星  兀浩  史云东 《中国油脂》2012,37(11):54-57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茶籽粕中的茶皂苷。以茶皂苷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 5.1,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130 min,纤维素酶加入量1.125 mg/mL。在此条件下茶皂苷得率为20.23%。对纤维素酶酶解前后的脱脂茶籽粕进行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酶解后茶籽粕颗粒表面变得粗糙、颗粒之间相互粘连,证实了纤维素酶对茶籽细胞壁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酶解法提取葵花粕绿原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优化葵花粕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联合作用于葵花粕提取绿原酸,探讨酶解时间、酶用量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联合作用能显著提高绿原酸的提取率,鉴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最合适的工艺参数: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h,纤维素酶用量6ml,蛋白酶用量1.5ml,绿原酸提取率达到1.90%.  相似文献   

6.
酶法辅助提取米糠油的工艺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催化浸提米糠油,探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酶催化浸出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55℃,时间6.0 h,果胶酶用量1.5%,纤维素酶用量2.0%,米糠油的提取率为63.87%。影响米糠油提取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果胶酶用量酶解时间。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取生姜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生姜精油的提取工艺,采用纤维素酶作用于生姜提取生姜精油,探讨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用量对生姜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作用能显著提高生姜精油的提取率,鉴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最合适的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6 ℃、酶解时间2 h、pH 6.0、纤维素酶用量2.2%,生姜精油得率达到0.39%.酶法提取生姜精油是一种合适的提取生姜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法提取花生红衣中的白藜芦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花生红衣白藜芦醇的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白藜芦醇的得率为参考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和乙醇浓度对花生红表白藜芦醇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与花生红衣粗粉的配比为1:500,酶解温度50℃,酶解pH 5.0,酶解时间90 min,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0%.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为1.25%.与传统醇提工艺相比,其提取率提高了4.43倍.结论:该工艺是纤维素酶法提取花生红衣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西洋参多糖的酶解辅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洋参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以西洋参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酶解辅助提取西洋参多糖,以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复合酶添加量、复合酶配比等对酶解辅助提取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各因素的最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确定酶解辅助提取最佳条件。经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1.37 h、酶解温度60.20℃、pH 6.50、酶添加量1.44%,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3.77%。酶解辅助提取方法简单、效率高,可作为西洋参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以稻壳为原料试材,研究了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稻壳黄酮的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黄酮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添加量,而酶解p H影响最小。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42%、酶解p H 5.0,酶解时间1.4 h,在此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黄酮的实际提取量为3.81 mg/g,与单独使用超声波提取比较,提取量提高了50.9%。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葛根总黄酮的得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葛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以超声时间、料液比及超声温度为3个主要因素,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法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作为超声提取溶剂,超声时间43min、料液比1:10(g/mL)、超声温度68℃,总黄酮得率为5.28%,与预测得率5.36%相比,相对误差仅为1.49%。说明该模型可靠,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张剑霜  王地平  侯忠华  张旭  李艳  喻浩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7):206-211,21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赤水白茶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甲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赤水白茶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69%,超声时间24 min,液料比102:1 mL/g,该条件下赤水白茶总黄酮提取量可达243.50 mg RE/g,与模型理论预测值241.14 mg RE/g相近。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赤水白茶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0.1%和99.8%,对亚铁离子螯合力达81.33%,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亚铁离子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82、0.027和0.781 mg/mL,且具有较好的还原力。响应面法优化赤水白茶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得到的总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表明赤水白茶总黄酮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利用琯溪蜜柚柚皮中黄酮资源,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琯溪蜜柚柚皮中的黄酮进行提取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探究琯溪蜜柚柚皮中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1 mL/g、乙醇浓度67%、超声频率163 W、超声温度35℃和超声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预测值为4.84%,黄酮提取率实测值为4.90%,证明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良好。本实验优化了琯溪蜜柚柚皮黄酮提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为琯溪蜜柚黄酮的提取利用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发芽糙米黄酮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技术从发芽糙米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建立影响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发芽糙米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11.7min、浸提温度45.8℃、浸提时间30.5min、液料比18.9:1(mL/g),发芽糙米黄酮的提取量可达(0.743±0.011)mg/g(n=5),达到理论值0.754mg/g的98.5%。该回归模型模拟度良好,可以作为发芽糙米黄酮提取量测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齿苋类黄酮提取工艺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马齿苋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利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各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5%、超声时间35min、温度35℃时,其最佳总黄酮提取量为21.3517mg/g,与理论预测值21.8816mg/g接近,说明响应面法可用于优化马齿苋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马齿苋类黄酮对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313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56mg/m L。  相似文献   

16.
汪建红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3):172-176
本文以荸荠皮干粉为原料,以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荸荠皮黄酮,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5:1 mL/g,乙醇浓度50%,温度70℃,时间30 min。此条件下5次平行实验的黄酮得率为1.996%±0.010%,与理论预测值2.001%的相对误差为0.25%。对荸荠皮黄酮提取效果的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秩序为:温度 > 时间 > 乙醇浓度。该结果为荸荠皮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分析昆仑雪菊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瑛  王秀芳  袁守亮 《食品科学》2013,34(6):129-133
以新疆昆仑山产雪菊为原料,采用水作为萃取剂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粒度大小4因素对生物黄酮含量的影响,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分析。以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水溶液萃取法提取黄酮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90℃、料液比1:90(g/mL)、提取时间60min、粒度40目,在此条件下昆仑雪菊的水溶性黄酮含量为24.85%。  相似文献   

18.
邴鑫  尚红梅  娄玉杰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4):137-142,149
通过响应面法对串叶松香草中的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在醇提法和单因素实验法基础上将显著效应的四个单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提取液乙醇浓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实验,以获得串叶松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并测定串叶松香草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最优实验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1 mL/g、提取时间129 min、提取温度38 ℃、乙醇浓度42%。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总黄酮提取量高达(38.93±0.012) mg/g,与理论值相差0.04%。1 mg/mL的串叶松香草总黄酮(0.51 m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3.06%,0.6 mg/mL的串叶松香草总黄酮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0%,6 mg/mL的串叶松香草总黄酮还原力为0.188,说明串叶松香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具有一定还原力。  相似文献   

19.
李姣姣  李超 《食品科学》2010,31(16):101-105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设计对了哥王总黄酮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3 因素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哥王总黄酮对DPPH 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3s、微波功率419W,经实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1.172%,与理论计算值1.162% 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了哥王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当总黄酮质量浓度在13.16~78.96μg/mL 和0.43~52.64μg/mL 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0.87%~71.11% 和9.04%~52.21%,且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开发黄麻纤维的应用价值,探究其中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水醇提取法制备了黄麻纤维提取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提取液中黄酮含量,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浴比、提取时间3个工艺因子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对经过旋转蒸发和真空冷冻干燥后黄麻纤维提取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提取物与芦丁标准品化学结构相似,说明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最优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75%,浴比1∶50,提取时间150 min, 该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0.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