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日益加剧的环境健康问题,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针对为健康而规划的科学议题,从健康风险、环境影响和居民行为维度入手,剖析环境健康复杂性给空间规划带来的根本挑战,提出包含理论基础模型构建、区域健康风险辨识和规划方案绩效评估等3个基本模块的规划分析框架,并从我国不同地方城镇的健康风险暴露水平、环境友好性以及老龄化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基于健康保障、健康促进以及健康公平等目标取向的6种规划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定义,包括从单个城市、区域、国家或跨国三个空间尺度;然后剖析多中心城市区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作用及潜在问题。最后就多中心理念如何应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基于规划过程,提出一种如何从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和策略评估三个流程进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规划师》2020,(5):45-48
全球频发的传染病疫情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应急性规划响应成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的重要议题。为剖析城市系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运作规律,文章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特征,构建适应性主体-城市空间-社会网络的复杂系统并分析其复杂适应机制,同时结合智慧规划技术方法拓宽适应性规划响应途径,实现从疫情防控管理到空间布局规划的尺度转换,以期为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健康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容积率(EAR)是一种基于绩效评估的生态规划工具,用以测算城市环境的能源与碳排放。现探讨在城市更新开发过程中,生态容积率如何通过减少城市环境的碳排放来应对城市密度增长的问题。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来测定城市街区开发前后的碳排放。一旦符合政府设定的减碳政策,业主或者开发商将获得对应生态容积率标准的额外容积率奖励。叉讨论了当问题从场地尺度的生态绩效扩展到社区和城市尺度上的制度施行、经济可行和政治议题的问题时,不确定性随之而增,规划问题变得不可解。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在城市密度增长的同时实现15%的减碳效果,但是也会伴以空间的、制度的、经济的以及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后认为,规划问题的不可解来自于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尺度不匹配,提出应以多尺度适应性策略来灵活应对系统不确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城市建设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规划,对城乡绿地生态空间的发展提出精确空间布局和效益提升的迫切要求,项目组组织开展城乡绿地生态空间优化预测及绩效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本研究集合多学科多类型技术手段,形成四大类城乡绿地生态空间优化预测技术、两类城乡绿地生态空间建设示范应用以及五大类城乡绿地生态空间景观绩效评估技术.研究以"规划、建设、评估流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关注生态过程,应对重大生态问题,协同社会经济因素,实现城乡绿地生态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的空间布局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空间句法是一种从空间形态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行为的城市空间理论与方法,常用于空间规律的挖掘以及规划评估与多方案比选。该文以成都少城为例,通过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对商业区与居住区进行空间使用的量化实证研究,得出不同尺度下模型的适用性,发现规律并用于为城市决策提供量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书讯     
《中国园林》2012,(10):128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本书旨在通过对国土尺度上关键的自然过程的系统分析,来综合判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全书分为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基于德尔菲法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等数章内容。本书可为国土与区域尺度国土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与区域  相似文献   

9.
绿色空间是山地城市区域内非建 设用地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维护山地区域 生态安全和支撑城乡持续发展的本底。由于 山地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快速城镇化 建设对绿色空间的干扰远大于平地,通常的 规划思路显现出诸多不适应山地环境之处。 笔者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实践经验,提出在 山地环境下应特别重视多目标导向、多尺度 整合、重视环境单元、维护动态过程、协调 关联边缘效应、构建控制要素体系等适应性 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是可持续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CiteSpace梳理了2000-2021年中国知网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转变;其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比较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尺度;从供需—匹配、价值评价、绩效评估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国情和区域空间特征,提出立足于美好人居环境建设的“国家空间规划论”,从理论上提出国家城镇空间的构建要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形成由差异性空间资源分析、适应性空间结构布局和动态性监测评估优化构成的区域空间理论认识,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所面临问题的不断变化,将其内涵不断拓展和完善。以此为基础,提出精准分析与适应性技术的区域空间优化方法,从自然生态、安全风险两个维度,构建由区域精准分析、适应性空间规划、动态性监测评估优化等三大技术构成的全周期的区域空间优化技术体系。以20年来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性规划实践为例,阐述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理解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的概念来源,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三生空间"概念下其对象具有的空间尺度的差异性、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空间范围的动态性及空间用地的异质性等特征。以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为基础,分别从城乡全域、城镇区域、乡村区域探讨了不同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对象内容。进而结合城乡规划体系提出了分别依托城乡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规划来划定"三生空间"的工作重点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个小流域范围的实际排水防涝规划案例,分析在排水防涝规划尺度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水力模型分析手段,有针对性地构建现状分析和规划评估模型,系统地从城市地表、排水管网、受纳水体等方面逐一剖析内涝成因;并基于水力模型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不断反馈试算、调试,以最终确定既满足目标又更为合理的规划方案,统筹实施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以期为城市防涝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是影响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的重要自然条件,科学利用气象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生态规划的合理性。基于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现场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反演、气象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与构建、城市热岛的减缓与应对、生态绩效评估、生态修复与大气污染管控等方面总结了气象技术在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将气象技术用于支撑生态空间规划及评估生态规划和修复的气候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从空间形态和空间绩效两方面构建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目标一致性评估方法和体系。通过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判断规划期中某一阶段或某一时间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是否与远期规划目标相一致,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方向是否落到实处,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规划调整建议,为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的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丁成呈  张敏  束学超  彭鹏 《规划师》2021,37(3):35-43
文章梳理了既有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点及不足,认为生态网络的构建应从过去的底线防御式向主动干预式转变,关注生态网络构建的目标优先级和尺度效应,并提出从区域、城市、组团3个尺度运用不同且适宜的技术方法,系统开展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在区域尺度确定生态空间的总体结构;在城市尺度塑造"多组团、多中心"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科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的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及示范城市评估报告。2、分区域尺度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的模式建议。3、提交生态城评价指标体系1套。4、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宋昊洋  朱雯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22,29(12):36-42
城市水网空间是典型的蓝绿耦合空间,大多面临蓝绿空间结构失衡、与城市腹地缺少互动、人工干预措施低效三大问题。如何构建多目标集成的蓝绿生态空间,高效修复退化受损的城市水网空间,积极回应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空间诉求,成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理念的启发下,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在河段尺度下进行近自然整体生态指标评价,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两方面构建评价方法,构建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规划框架。并在宏观尺度“蓝绿耦合”,协调构建“三横三纵多点”的整体生态格局;在中观尺度“以蓝养绿”,提出5类河段空间发展引导策略;在微观尺度“以绿愈蓝”,引导重点地块近自然修复。研究表明,城市水网空间的近自然修复是实现蓝绿要素耦合关联、多价值协同的有效技术途径,有助于提升水网空间治理理念的全局性、治理内容的统筹性、治理方式的耦合性和治理策略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从全球复杂性视角出发,将中国快速城市化解释为要素依赖型社会经济增长驱动下的时空演化产物,遵循从“人口红利”到“土地贴现”的空间逻辑.面对全球复杂性挑战,指出这种要素依赖型空间逻辑存在结构性缺陷,并孕育着潜在的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风险:一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市场扭曲,导致区域资源环境的严重危机;二是土地城市化的投资偏好,引起工业增长动力的提前消退;三是流动人口的不完全城市化,推动社会关系的多尺度极化;四是人口、工业和土地的非均衡城市化,造成政府信用的过度透支.为化解全球复杂性挑战之下的结构性缺陷及其潜在风险,建议实施城市化政策转型,应该从局限于特定边界内的、绩效优先的增长管理,转向注重全球-地方跨边界多样化联系的、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公平的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20.
陈灵凤 《城市规划》2016,(3):95-102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