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琪  亢智毅 《四川建筑》2002,22(1):17-19,22
本文从建筑视觉、美学的形象性角度探讨了建筑语言形象性问题,希望对如何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中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郑东军  黄华 《新建筑》1998,(4):78-79
通过对隐喻与建筑语言关系的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在建筑创作中如何运用隐喻,增强建筑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建筑语言是建筑学与语言学交叉而形成的,如同人际交往的语言一样,建筑语言是一个具有自身内在规律或内在秩序的符号系统.通过建筑语言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以语言学为视角,探讨建筑语言的语体、风格及文体,对我国建筑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走向净化建筑语言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布正伟 《新建筑》2000,(2):29-32
用人类语言的规则来比拟建筑形式中各部件之间关系的精确性、规范性和经典性,这乃是建筑语言概念由来的初因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建筑语言概念不仅继续与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保持联系,而且进一步受到各种建筑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各种含义及其不同外显特征的建筑语言种类。但不论怎样,“建筑是一种语言”的命题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建筑语言实现视觉信息传达。而采用影像化的建筑语言,可以体现出建筑空间视觉特征,给人带来丰富的体验。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影像化的建筑语言展开了分析,结合实例对建筑设计的空间蒙太奇手法运用问题展开了分析,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语言构成的复合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正伟 《新建筑》2000,(4):26-29
建筑语言是由描绘空间实体的形态语言系统和描绘环境景物的画境语言系统整合而成的, 两大复合系统则又包容发各自主有的分支语言系统。任何建筑作品的成功,都无不折射着这笼大丰富的建筑复合语言体系的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7.
虞朋  布正伟 《世界建筑》2002,(12):78-82
本文类比了语言学中的修辞和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手法,强调了建筑语言中的修辞在建筑师书写建筑文本过程中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建筑语言修辞的依据,目的,功能,规则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余荫山房建筑语言的特点和逻辑,探讨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余荫山房建筑艺术的可行性。文章对余荫山房的地形、建筑构件、装饰、配景等建筑要素进行语法、语义和语用的探讨,归纳出余荫山房建筑语言的特点,结合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心理逻辑的分析方法,递归出其中的深层原因。余荫山房在传统建筑语言和地域建筑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建筑语言,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形式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园主人的心理因素3个方面。余荫山房创新的建筑语言和其中的3种逻辑,可以拓宽余荫山房建筑艺术的研究视野,作为研究岭南传统建筑语言形成机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是我国建筑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后波及到欧洲各国,形成了充满活力的艺术风格。二者大致处在同一时期,都为人类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艺术宝藏,特别是建筑各具风格特点。文章通过对两个时期建筑进行对比,探究中、西建筑语言的异同,希望能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启发。复兴建筑语言对比  相似文献   

10.
徐嘉铂  白薇 《山西建筑》2007,33(3):34-36
从语言学、符号学的本原入手,对语言、符号的象征作用在建筑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试图探索建筑这种半语言象征主义的形式如何使用语言、符号来表达自身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