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钱学森曾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问题刺激着我国教育行业的神经.智慧校园概念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各个学校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有利于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深化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和均衡教育信息、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彼此之间的交流.即围绕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学校遵从“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结合“鼓楼e学校”平台,积极开展混合学习空间探索。从延期开学的线上学习到复课后的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教师们不断地探索着教学新模式,力求突破“书本知识是学生全部世界”的认识局限,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伙伴学习和家校协作等方式,促进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聚焦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南京市鼓楼区“鼓楼e学校”为研究对象,从教学交互的视角切入,构建了混合学习案例的分析框架,据此对案例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归纳了混合学习的典型模式,挖掘提炼出义务教育阶段混合学习实践中涌现的创新特征,以期能够充分呈现以“鼓楼e学校”为代表的义务教育阶段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现状,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多维度空间模式的后续实践应用,为基础阶段的融合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软件》2019,(6)
在"微信"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在探索智慧校园的建设,如何利用互联网来使新生在报到时节约更多的时间,提高新生报到的工作效率,是建设智慧校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新生报到流程复杂,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排队办理各项手续,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核对工作,工作量大,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本文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设计出网上新生报到系统,实现新生报到网上"一站式"操作,提高了信息录入的准确性,简化了新生报到流程,为高校迎新生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5.
李佳俊  何玥  钱嵩橙  李龙飞 《软件》2022,(10):173-177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学校不得不延迟开学,为解决“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基于现有的技术以“互联网+”为背景设计了一款基于SpringBoot框架、B/S架构的云教育系统。该系统主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解决传统教育方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目的。以此构建一个智慧教育为现代化教育贡献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曹琳 《信息与电脑》2023,(18):235-240
研究“互联网+”相关技术理论基础,介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互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部署高速稳定的网络和安全设备、全面覆盖的网络服务,实现学校各部门的统一自动化管理,提出适合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提高办公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状态,国内各类型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不同学校的学生规模、教育对象、资金实力、开设课程等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深入了解该校智慧校园建设在理论认知、建设基础和环境、制度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解决措施及措施实施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大部分的校讯通系统短信费用无故产生和无法判断学生出入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的智慧校园安全出入系统的设计方案.它融合了超高频RFID技术、视频处理与微信公众平台技术,将学生上学、放学的视频信息一对一发送到家长微信客户端,为家长提供孩子出入校的可靠消息,而不产生额外通信费用,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校园"阶段后各学校普遍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该文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为案例,探索在高等职业学校如何融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进的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构建先进的"智慧校园"系统,提出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涌向学校,并迅速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氛围、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教职员工素质、学生行为习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诸方面都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教育”让所有教育人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对教育产生的强大变革力量。“鼓楼e学校”作为混合学习空间的承载实体,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和优质的线上服务,为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推行混合学习空间教学,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混合学习空间只有屏幕当老师,效果好吗?”“题目不理解怎么办?”“只听课,没互动,孩子到底学会了没有?”“学生缺乏规范性管理,能否积极学习?能否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管理技术,对当前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智慧校园”作为一个教育实体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对大数据的价值挖掘有着新的意义。文章以大数据的定义和传统价值体现为基础,引出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新内涵和价值特点,并分析了大数据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香港培正中学创校于1889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及澳门建校。百多年来,培育杰出人材无数,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教授、费尔兹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均源出培正。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培正中学被甄选为香港特区“信息科技先导学校计划”成员,随后,获特区政府优质教育基金拨款推行“P.C. Spirit培正中学强化信息科技特别计划”,总投资超过港币1600万元,培正中学成为香港信息科技教育典范学校。2006年,香港特区教育改革进入新纪元,全港中学课程由七年制过渡至六年制,与国际主流教育接轨。为迎接新学制来临,香港培正中学再次筹集资金超过港币1000万元建设“明日校园”,目标是将培正建设成为面向明天,跨越明天,优美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型校园。本文将对培正“明日校园”计划的理念、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作详尽阐述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不断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已成为学校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现阶段的高中处于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特殊时期,如何建设智慧校园来保障教育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处在智慧校园建设初期转化阶段,是在原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强化信息化发展。以杭州市艮山中学为例,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一部分建设成果,例如,智慧校园基础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德育管理、一卡通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鼓楼e学校”混合学习系统模型的构建分析目前,通识在线教育围绕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和建模,利用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分析相似度。由于缺乏权威的调研和系统的组织管理,在线教育更多流于商业用途,学习资源共享的目标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6.
《微型机与应用》2017,(18):103-105
在研究微信企业号提供的丰富功能接口与调用基础上,结合智慧化校园概念,并与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深研究融合,设计并提出了高校智慧化校园移动平台。阐述了智慧移动平台构架设计。首先利用基于HTTP协议的Web Service接口以及中间件技术实现微信功能管理中心与数字化校园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并根据业务需求开发设计丰富的功能模块,然后利用系统管理中心调用微信企业号平台接口,将功能模块数据封装后推送到微信企业号平台展示。通过对包头医学院微信企业号展现设计效果与实践,有效地完成了智慧化校园建设中微信企业号移动端的研究与实现,为学校整体智慧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数字化校园是学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是一部永远放映的宣传片。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似乎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代名词,成为学校建设中新的发展方向,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尚"。本文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青老师是安徽省郎溪中学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从教二十余年,一直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诺言。她从2002年开始,担任学校开设的一个“计算机综合改革”试点班班主任,重点培养文化课成绩较差、但计算机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张青老师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和拼搏,以学困生为对象、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功;如今郎溪中学综合改革试点班已成为学校的亮丽风景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更令她欣慰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世人展示了一条育人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9.
贾宁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573-576
校园教育互联系统,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运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云存储技术开发的,学生、家庭、学校、教师之间无缝联接沟通的全新运营模式的校园教育管理沟通系统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信息智能化、家校沟通便捷化。该系统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定位、摄像头服务、RFID识别等功能,获取学生在校相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云平台中,家长也可以登录终端应用系统,随时随地操纵相关硬件设备查询学生的在校信息,从而达到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实现学校和家长更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科技时代》2007,(13):85-85
山东省安丘市第四中学是一所乡村普通高中,创建于1957年,现有2000余名在校生,164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秉承“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恪守“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的发展信条,依托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出了一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跨越发展”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