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对青砖茶全氟含量与水溶性氟含量关系,以及不同冲泡(熬煮)时间、温度、茶水比、次数与调饮方式下青砖茶茶汤中水溶性氟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砖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占全氟含量的75.6%~87.2%,两者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冲泡(熬煮)时间、温度、茶水比、次数和氟的浸出率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氟浸出率随时间、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水体积、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率高于冲泡法;添加乳粉则可以显著地降低茶汤中游离氟离子的含量。建议在饮用青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第一泡茶汤不饮用,适当添加高钙乳粉,可以明显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  相似文献   

2.
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茯砖茶在不同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及茶叶粒度条件下的氟溶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茯砖茶氟溶出率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对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茯砖茶氟溶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氟溶出率越低;茯砖茶氟溶出率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指数函数曲线相关;随着冲泡次数增多,茯砖茶氟溶出率显著减小,氟大部分在第一泡中溶出,此后溶出率呈逐步下降趋势,煮熬法与冲泡法均如此;茶叶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茯砖茶氟的溶出。   相似文献   

3.
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茯砖茶在不同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及茶叶粒度条件下的氟溶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茯砖茶氟溶出率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对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茯砖茶氟溶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氟溶出率越低;茯砖茶氟溶出率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指数函数曲线相关;随着冲泡次数增多,茯砖茶氟溶出率显著减小,氟大部分在第一泡中溶出,此后溶出率呈逐步下降趋势,煮熬法与冲泡法均如此;茶叶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茯砖茶氟的溶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氟离子浓度计对茯砖茶水溶性氟的浸出量进行了研究,对不同茶水比、不同浸提时间、不同冲泡次数、不同冲泡温度进行水溶性氟含量检测,并对不同等级产品的水溶性氟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冲泡法的含氟量和水浸出含量均低于浸提法;氟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且二者浸出呈现正相关;不同等级产品因原料的差异,氟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青海省成年牧民砖茶氟摄入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9—2021年青海省砖茶氟含量监测数据及2015年青海省牧民砖茶消费量专项调查资料,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评估青海省牧民砖茶氟摄入水平及潜在风险。结果 砖茶平均氟含量为464.32 mg/kg,最大值为1 206.00 mg/kg,超标率为74.74%(213/285),其中康砖茶超标率最高,为100%(12/12);青海省牧民平均每日砖茶氟摄入量为0.048 mg/kg BW,接近氟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高消费人群(P95)平均每日砖茶氟摄入量为0.177 mg/kg BW,是UL的3.1倍;女性消费人群的平均每日砖茶氟摄入量是男性的1.3倍。结论 青海省成年牧民饮用的砖茶氟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健康风险,特别是高消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茶氟浸出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婧  侯彩云 《食品科技》2006,31(9):93-95
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绿茶在不同茶水比、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条件下,氟的浸出情况,以及茶叶粒度大小对茶氟浸出的影响,并在测定12种不同绿茶的含氟量基础上,给出了绿茶日推荐摄入参考量。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茶氟的浸出;4种因子均对茶氟浸出有显著性影响;日常饮用绿茶不致于造成氟中毒,但建议不要长期饮用浓茶。  相似文献   

7.
金荞叶茶的冲泡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荞叶茶是由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complex)健康叶制作的一种特殊的保健茶。本研究对金荞叶茶的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茶汤温度等冲泡条件对茶汤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样茶汤中黄酮浸出物随冲泡温度的升高、冲泡时间的延长、茶水比的增大而增加,逐渐达到饱和。茶水比对黄酮浸提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其影响较小。最佳冲泡条件为茶水比8 g∶150 mL、水温100℃、冲泡时间10 min。同一份金荞叶茶按最佳冲泡条件冲泡,进行冲泡次数试验,结果发现第一泡茶黄酮含量最高为1.63%,第二泡茶黄酮含量为0.95%、第三泡茶黄酮含量为0.65%,直到第十泡茶黄酮含量仍能达到0.103%,说明饮用金荞叶茶时,多次重复冲泡仍有饮用的价值,至少可冲泡3次以上。茶汤温度对茶水黄酮含量有一定影响,茶汤温度的降低可导致茶水黄酮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自动微波消解仪和ICP-MS测定茶汤中的铜、铅、镉的浸出量,研究浸泡时间、温度、次数、料液比对铜、铅、镉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中影响Cu浸出率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次数时间料液比温度。影响茶叶中Pb、Cd浸出率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次数料液比温度时间。从总金属浸泡出规律看,最宜采用的泡茶方式是料液比1∶30,浸泡3次,温度为70℃,浸泡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9.
冲泡条件对茯砖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冲泡条件对茯砖茶茶汤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茯砖茶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饮用方法对茯砖茶感官品质以及茶汤中冠突散囊菌、水浸出率、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茶水比>温度>时间;影响茶汤中冠突散囊菌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是:温度>茶水比>时间,影响茶汤中水浸出物的各因素主次顺序是:温度≈茶水比>时间,影响茶汤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水比。 在冲泡温度为85 ℃,冲泡时长为15 min,茶水比为1:30时,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及水浸出物的总量均较高,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最理想,是茯砖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最佳冲泡条件能够充分展示茯砖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冠突散囊菌发酵型茶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四川自然发酵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发酵粗老的绿毛茶茶汁的单个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30、时间180~216 h、接种量0.8%~1.0%、温度28~30℃为较优的工艺参数;液体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温度>时间>茶水比;试验中各因素水平的优化组合为:接种量1%(孢子悬液浓度为1.6×10~7~2.0×10~7个/mL)、温度为26℃、时间为216 h、茶水比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