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在总结《〈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存在的成果千篇一律、内容特色缺失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规定下,规划编制还应因地制宜地分析、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在地特色,凸显乡土聚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走马塘村这一典型的在地血缘型聚落为例,从宗族社会视角出发,通过宗族社会与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梳理,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房族院落特色,以院落单元为载体,统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象、修复措施和利用方式,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发展的冲击下,传统村落文化缺乏传承、发扬和有效利用,加剧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丧失。姓氏寻根文化是传统村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何实现姓氏寻根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之间的互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该文基于姓氏寻根文化的视角,结合南阳市宛城区东谢营村传统村落规划实践,将姓氏寻根文化同物质空间形态结合,从而延续和塑造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色,旨在促进传统村落从"输血式"保护向"自助造血式"迈进,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社会意义和整体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出现了传统空间破坏、特色场所失落等方面的问题。从南屏村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入手,运用空间句法的定量分析手段,尝试传统村落中失落空间探寻的研究方法,探索南屏村在历史演变更替过程中传统空间、特色场所的生成机制和形态特征。围绕失落空间的保护与再生,从再生特色场所的原真生活、保护失落空间的视域环境2个重要方面,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值得重视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5.
吕晓超 《城市建筑》2023,(16):103-106
在传统村落保护成为热点的背景下,文章以威海市马栏耩村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胶东海草房传统村落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得出海草房传统村落特色价值资源以及村落区域的实际状况,提出保护策略,即“主题定位—保护与发展策略确定—保护项目及特色空间构建”,这一流程是海草房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合理模式,以期为胶东海草房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空间呈现,因此,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整治设计方法,既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村庄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要先梳理出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元素,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层面,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发展策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村庄保护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文化复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近期行动规划等。文章基于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的重点、框架、内容体系,并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建筑整治、景观修复等特色方法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宋绍杭  张扬  徐鑫 《规划师》2011,27(5):32-36
浙江省青街畲族自治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用建筑与空间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分析路径,建立了满足原住民与其他人群空间需求的多元功能目标系统,即浙南畲乡生活村落、水绕山环风景村落、民风淳朴人文村落和传统风貌旅游村落;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延续了传统风貌和景观空间,突出了村落的人文特色;增强了公共空间活力;保护和改善了传统风貌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已逐渐受到重视,但如何从"保护"向"合理保护开发"转变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文章基于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概况,分析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继而以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传统村落为案例,立足其"特色挖掘、完善配套措施、多方参与和激活村庄造血功能"等层面,详细分析研究了其传统村落行动计划及近期实施方案,并基此从"保护规划、行动计划"两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地域的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在选址与规划和民居建筑方面的特点。作为"岭南建筑"的一部分,意在挖掘珠海特有的地方建筑特色。为保护传统建筑、承传历史文化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传统村落平潭白青乡白沙村综合规划为例,试从白沙村规划核心问题即"保护与发展、复兴和繁荣"的两大任务,确定以"建筑、空间、环境、文化四位一体风貌协调的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等三个规划核心策略,和"整体保护发展,延续历史文脉"等六个方面的规划构思分别进行阐述,并做思考和总结,以期对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工作做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巢湖市"环湖十二镇"特色小城镇风貌总体控制规划》的编制,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洪疃村以其优越的区域优势和特色文化逐渐脱颖而出。尽管《巢湖市黄麓镇洪疃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已经制定,但是环巢湖地区区域发展方向和近期美丽乡村建设趋势要求规划师们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发展要素。为此,在保护规划的框架下结合区域旅游背景,挖掘村落发展优势条件,解决村落发展障碍,凸显自身特有文化特色,构建可行性旅游项目,实现立身于保护、着眼于发展的传统村落整治提升与发展将是论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陈怡 《建筑与文化》2016,(3):204-205
城市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对江南传统水乡村落的更新改造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村落在现代化发展中失去它们的历史底蕴与建筑地域文化。本文以文昌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为例,在对该村落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利用高铁站“三个圈层”理论确定其功能结构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从自然格局、空间形态、建筑特色等方面探讨保护并重塑村落特色空间的设计手法,为村落改造项目如何合理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重则被城镇快速拓展所吞噬,轻则面临如传统建筑的毁坏、传统空间和特色风貌的灭失、生活环境品质的下降所导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失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传统村落格局控制和空间保护,首先提出传统村落设计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了格局控制与空间保护方法,对传统村落规划设计策略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验证,从而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传统村落的规划。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作为我国地形、地貌独特的区域,保存着大量传统村落,村落空间格局与地貌都颇具特色.本文采用空间句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10个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试图从10个传统村落中找寻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特色基因,进而提出保护策略,为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色"是民宿的灵魂。位于传统村落的民宿,在保护规划框架约束下,借助地域历史资源优势,从传统文化、自然资源、营建理念、生态技术、在地材料几方面切入,运用不同的"对话"手法,塑造民宿建筑的地域特色,以期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现民宿建筑突出地域特色的双生共赢。  相似文献   

17.
陈果  张霁 《四川建筑》2015,(3):43-45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也刺激着许多传统村落格局的解体和重建。村落公共空间是当地人公共生活的舞台,是村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集中体现的场所。随着传统历史村落的没落,村落公共空间逐步萧条。公共空间作为传统村落的触媒机制,其发展规划是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的保护发展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振兴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单纯依靠"输血式"的保护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传统村落若要重获生机,必须谋求合适的发展途径。研究从传统村落定义、内涵出发,探索其与乡村旅游在空间上的互动关系;并以官洋村为例,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思路,设计其具体的物质空间,最后简要总结策略。  相似文献   

19.
街巷转角空间在传统村落中形式十分灵活,是形成丰富多变的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节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建筑通常不被设计和管理者所重视。本文选取西递等皖南传统村落街巷转角空间作为切入点,以村民的各种活动为研究线索,对多种类型的街巷转角空间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做出阐释,对保护规划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传统村落风貌与特色"、"传统建筑规模与质量"、"传统文化活动与传承"的中国传统村落评审三要点,通过实地调研对粤中从化区的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从化区传统村落的线索名录,并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法从行政区划(镇、街道、林场)、地理环境、民系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借鉴建筑美学的"适应性理论",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层面分析其分布的原因,并总结从化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为从化传统村落的申报评审、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