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是提升街道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各功能之间应该如何混合,不同的功能复合模式如何影响街道活力,不同类型街道空间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都缺少明确答案。选取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涵盖多种街道类型的南京西路街区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LBS定位数据和POI数据分别测度街道活力和功能多样性。从街道活动强度和稳定度两方面,分析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对南京西路重要路段提出优化策略。发现居住-就业功能的平衡可以显著提升街道活动强度,居住-商业功能的平衡有利于维持街道活动强度的稳定,此外,外部环境设计对街道活力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活力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提升空间品质和街道活力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利用街景图片、百度热力图等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大规模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街道空间品质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品质呈“中心高—外围低”圈层式分布特征,且高品质街道和低品质街道集聚特征显著;(2)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综合品质与街道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且街道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街道空间活力受多个街道空间品质指标的综合影响,步行可达性、设施密度、设施混合度、天空开阔度、界面围合度、可步行指数和社交界面指数越大,交通标识占比越低的街道活力越高。除直接效应外,街道空间品质各维度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对街道活力还具有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营造有活力的街道空间需要对建成环境进行精细优化。运用机器学习及其可解释性方法,基于街道活力的复杂性内涵,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为例,探究建成环境与街道活力的非线性关系和建成环境要素间的交互效应,并对不同街道活力类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街道可达性是促进街道活力的主导建成环境特征;建成环境的非线性效应可分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其他不规律影响;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且街道接近度与建筑密度在交互中处主导地位;街道类型按活力预测值大小排序依次为:高活力—密度驱动型、高活力—交通便捷型、低活力—设计欠佳型和低活力—综合不足型,且每种类型的街道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规划建议,以期为以活力提升为导向的街道更新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析传统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开源数据构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其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明街区街道活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活力分布不均衡态势明显;(2)可达性、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街道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达性>功能密度>街道长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探析传统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网络开源数据构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其街道活力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文明街区街道活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活力分布不均衡态势明显;(2)可达性、功能密度与街道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街道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达性>功能密度>街道长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街道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活力复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建 成环境对大流行病传播风险的空间应对已成为 当前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重点。为揭示中观尺度 城市建成环境对新冠肺炎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 研究以2020年武汉中心城区疫情集中爆发社区及 其街道为基本研究单元,立足疫情传播特征借 助ArcGIS和Pycharm平台对社区及街道两类数 据进行提取和计算,基于克里金插值和语义分 割模型获取街道开敞度、交通拥堵度、土地利用 混合度、容积率等9个建成环境特征,并在此基 础上,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疫情空间风 险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一、社区及街道建成环 境要素与疫情空间风险紧密相关,语义分割模型 在街道建成环境要素测度上具有方法优势;二、 存在4个通过稳健性检验的显著影响要素,其中 道路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交通拥堵程度与疫情风险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路网宽度和疫情风险分布呈显著负相关;三、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较 于OLS模型充分地考虑了各因素的空间解释,通过回归系数分析了不同风险指标的空间效应,所构 建的疫情空间风险评价体系指出传染病防治规划策略宜结合社区及街道等多种尺度的建成环境要 素。本研究结果为中观尺度城市建成环境下传染病防治的空间对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街道设计标准及导则界定街角空间概念,分析商业街角空间组成并整理街角空间要素。对天津市47个商业街角空间开展实地调查并提取街角空间要素。基于物种均匀度指数测度,构建街角空间活力指数计算体系,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空间要素对街角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人行道宽度、建筑前面积显著负影响街角空间活力,空间开敞度、售卖设施密度、休息座椅密度显著正影响街角空间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街角空间活力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小微空间活力提升及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深入认知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街道环境优化与城市更新的基础。但多数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基于多源大数据测度街道活力与建成环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其非线性效应,并针对不同类型街道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提升开发强度是促进街道活力的最有效措施;2)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街道活力才会有效提升;3)街道环境要素的综合设置应考虑其交互效应,一个要素的影响会随着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被放大或缩小;4)老城区、商务片区、工业与区域交通设施周边区域及景观性街道的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相关规律可为街道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人本尺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街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街道城市主义的影响下,以武汉市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街道活力的量化研究。通过分析武汉市兴趣点数据的分布模式、密度等空间规律,将城市街道功能划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和景观休闲型街道,同时对应街道的自身条件、周边开发情况、街道功能等要素展开回归分析,发现街道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和街道周边开发强度因素显著影响街道活力的形成,街道空间的自身要素如路网密度、街道宽度等也对街道空间活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道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街道活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街道活力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活力提升城市内核动力,使城市快速发展。目前对街道活力的测度较为单一,在新数据的支撑下,意在构建多角度、多指标的城市街道活力体系,该评价体系兼顾街道的形态特征与空间特征,通过熵权法赋予相应权重进而可视化分析街道活力。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区位对街道的活力指数影响较大;二级指标中道路长度、功能密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较大,道路越长、功能密度越小,街道活力越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与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已构建的街道活力指数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反映POI种类及各类POI密度对街道活力指数的影响,体育休闲与其他POI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1.
胡昕宇  李婷婷 《园林》2022,(7):90-97
城市公园承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功能,部分城市公园使用效率低、全天活力不足等现状问题引发了关于如何切实提升城市公园品质并满足人群游憩需求的思考。人及其活动是城市公园活力的使用主体与外在表征,手机信令数据的实时性、规模化等优势特性让定量分析城市空间人群行为特征、把握空间活力本质成为可能。选取苏州中心城区23个城市公园,基于活力视角分析城市公园人群时空特征;采用时空间分析法,以人群规模、人群密度作为测度城市公园活力高低的直接指标,由此得到4种活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分析工具进行城市公园活力与影响要素相关性分析;最终提出城市公园建设应重点考虑周边建筑人群等要素,进行复合式开发和关注公园节点设计,以期全方位提升公园活力。  相似文献   

12.
热环境是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因素之一,文章从提升人体热舒适性的角度出发,结合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形态特征,通过街道密度、街区内街道交叉口数量以及街道方向三个形态控制指标,表征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总结和归纳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原型,以Envi-met为工具,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研究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热舒适性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理想模型与上海市区内两处具有代表性的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实例进行验证,探索基于提升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外空间热舒适性的外部空间形态控制指标,并提出一定的量化范围,为设计师提供决策与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析旅游古镇活力分布的时空特征并明确其建成环境驱动因素,对推动旅游古镇空间品质提升及其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云南省丽江市大研古镇为例,采用腾讯位置大数据表征古镇日、夜间空间活力分布情况,借助全局Moran's I指数、局域关联指数(Getis-Ord GI*)揭示其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明确其建成环境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大研古镇日、夜间活力分布均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日间人群活动呈现出热点区"多核散布"、冷点区"团状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夜间人群活动热点区呈现出明显的"核心—次核心"多层极核结构。(2)空间可达性、功能设施和物质界面对大研古镇日、夜间活力分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古镇日间活力受到接近度(r=n)、总体设施密度和建筑密度的影响较大;夜间活力更多受到休闲设施密度、接近度(r=400m)和建筑密度的影响。(3)各项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配合均对大研古镇日、夜间活力有着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大规模量化测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2019,(6):107-114
伴随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从重"量"走向提"质",城市建成环境的科学评估与定量研究亟待展开,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其空间品质与活力成为重要的方向之一。本文从街道空间品质的概念、大规模量化方法和空间品质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切入,梳理了国内、国外街道空间品质量化研究方法的进展。总体而言,街道物质空间的测度在不同的方面已有一定的方法积累,但少有多种方法的集成应用,利用可获得性高的街景图片进行街道空间测度是国际上新兴的研究方向,空间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还有待深入,已有研究少有以科学认识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方法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商业街道公共空间活力的基本规律,以重庆磁器口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商业街道为例,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构建磁器口商业街道"点"单元空间组合和"线"关系的语义模型。在Ucinet6.0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商业街道社会网络模型,计算分析了该模型的特征途径长度、集聚系数等拓扑结构相关指标,揭示了商业街道公共空间社会网络的小世界性特征。针对城镇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的定量研究构建了一种量化和可视化研究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影响城市活力的空间要素复杂而多样,既有研究中没有形成共识,且缺乏总结和验证。通过系统性综述与实证研究共同探究影响城市活力的空间要素。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检索并筛选相关的实证研究,总结既有研究中表征城市活力的常用指标和影响城市活力的空间要素,包括研究尺度、具体指标、出现频次、影响性质等内容。本土实证研究以临沂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以街区为研究单元,使用微博签到数据、POI (兴趣点)数据、夜间灯光数据测度城市活力,并测度16项空间要素指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空间要素与城市活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城市活力的空间要素主要分为道路交通、街区模式、土地利用、建筑特征、可达性和边界真空六类,交通的便捷性、土地的混合程度和开发强度以及研究单元的相对区位都是影响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高活力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为提高活力导向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及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提取共性评价因子,获取步行者对街道的心理评价结构为社交、空间氛围、绿植和设施四项主成分因子。在街道各项评分的基础上,对街道主观评价与客体指标作相关性分析,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居民心理感知的影响机理:界面通透系数、商业互动界面占比和服务设施数量影响社交感知;街道宽度、街道高宽比、居住区出入口密度、节点公共广场密度及灌乔木覆盖比等影响空间氛围的感知;街道宽度、边界绿化密度、隔离绿化密度及乔木遮荫率影响绿植感知;服务设施数量和商业互动界面占比会影响设施使用便利性感知。之后针对性提出利于步行友好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环境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6,(1)
街道是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优美的街道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主动地步行出行。以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对街道环境特征与人群心理需求进行数据收集与模型推导,分析街道环境特征对人群心理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形式美到内涵美,人群心理与物质环境之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形式美的创造以街道空间要素为主导,情景美的创造开始很大程度上受绿化和环境要素的影响,而内涵美的创造则需要空间、绿化、设施、环境四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和有效配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五道营胡同为例,构建涵盖街道与建筑尺度、临街过渡空间、沿街底层特征、建筑立面构成特征、建筑材质与色彩、商品陈设内容方面的微观尺度建成环境要素体系。通过追踪游客与建成环境互动行为,以影像记录并识别建成环境特征,并解释微观建成环境要素组合对游客步行停驻行为的影响机制。据此对北京历史街区街道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业街区活力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循证式研究有助于促进商业街区的繁荣发展。针对杭州湖滨商业街区,基于城市定量研究方法和多源精细化数据,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街区和地块两个层面探究了商业街区建成环境特征与街区活力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湖滨商业街区活力呈现出“一核一轴”的分布格局;以延安路为界东西部的街区活力分别呈现出以日常性社会生活为主和以节假日消费为主的差异性;街区的功能密度、地铁出入口距离、功能混合度和形态紧凑度是影响杭州市湖滨商业街区活力的主要因素。在证实现有湖滨商业街区重点区域改造有助于活力提升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将商业街区活力分流,疏解商业和交通压力,促进商业街区整体性的活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