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墙垣”这个具有围护与景观双重属性的元素入手,首先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界面与空间层次的关系,接着阐述造园中对墙垣的处理手法;对扬州寄啸山庄进行实例分析,介绍其丰富的墙体艺术;最后论述扬州与苏州园林风格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关注社会的,庄子思想不能理解为是消极避世的哲学,庄子思想中的互相尊重、平等、谐调、齐物以及自由的艺术的世界观,在今天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与庄子生态思想之间有着相似性:“物无贵贱”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者都尊重自然,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世界之夜”与“绝圣弃知”,两者都批判技术知识;“逍遥游”与“诗意栖居”,两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不过,一个主张“清静无为”,一个强调“艺术拯救”,两者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他们在不同时代所倡导的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态观,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拙政园看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拙政园为例,分析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即以植物的绿色为基调,点缀以花卉、果实的缤纷色彩,建筑色彩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黑白为主,衬托了山石花木之果。  相似文献   

5.
庄子不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家。庄子的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书画的发展。研究庄子美学思想,探讨庄子与中国书画的渊源,是一件有益于中国书画今后发展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创新思想及其设计方法。本文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的创新思想:作者认为庄子提出的“人工”与“天工”的关系,“无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的思想,以及“相天”与“合天”的理论,对于今天科学技术的创造性思维,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庄子》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以"道"为核心的三重"乐"境中。学界对《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多游离于对其外在表象的分析,而疏于对其深层本质的剖析。"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道’境"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人为载‘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与道为一"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庄子思想蕴含审美技术思想,与目前学术讨论热点——"工匠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教育所培育的"工匠精神"蕴含敬业精神,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精益求精,在这种精神信念引导下从事生产与社会生活,从中获得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与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和自我满足感的人本思想如出一辙,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从古老传统文化——庄子思想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齐物论》中"三籁"和"梦蝶"形象的描述,探讨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几个特点:即主张审美过程的"直达"性,追求审美对象的"超完整"性,异态同构的审美心质以及迂回观照的审美视线。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庄子的"齐物论"对工业设计的启发意义.认为按照庄子的"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的思想,产品设计需处理好设计与产品使用环境、生产条件和储运要求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产品与使用者、产品与设计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中国古典主义哲学和文学的重要作品,文中蕴含大量具有汉语特色的文化词汇和句子,充分体现道家思想的精髓。本文以翻译特性为视角,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特性为基础,分析《庄子》英译本中的词汇和句子英译问题,探析文中汉语文化词在英译过程中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其英译的方法,以实现《庄子》乃至中华古典文化的正确传扬。  相似文献   

13.
孟子和庄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孝道思想各具特色。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孝道规范,有利于进行道德教化。庄子以道法自然为出发点,肯定孝是人的善良本性,主张顺应人的本性,反对过度提倡孝道。庄子批判了孝道的功利化,但同时也否定了道德教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中西园林的基本差异,指出了这种差异源于各自所属的文化系统,并从中西文化系统植根的“土壤”的分析比较着手,进一步探索了文化类型与特质是园林风格形成的决策性因素,最后提出随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创立,必然产生新的园林文化意蕴与形态。  相似文献   

15.
庄子关注技术的价值理性,赋予技术以审美意义。这启示我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应是培养审美生存一代新人的强调;在内容选择上,应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凸显;在方法使用上,应是实践环节的狠抓;在机制保障上,应是"无为而治"管理的注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中西园林的基本差异,指出了这种差异源于各自所属的文化系统。并从中西文化系统植根的“土壤”的分析比较着手,进一步探索了文化类型与特质是园林风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提出随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创立,必然产生新的园林文化意蕴与形态。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18.
对庄子"自由观"的发现与诠释,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重要个案。庄子"自由观"是庄子根本的哲学精神。中国现代学界对庄子哲学精神理解诠释有两种进路:一是从"自然""无为"见出"自由""平等";一是从"逍遥""齐物"发现"自由""平等"。文章在梳理分析两种进路的基础上,对庄子现代诠释之进路及方法进行反思:庄子哲学现代化何以可能?文章提出:庄子哲学现代化要得以实现,取决于能在庄子哲学中发现和提炼出"现代性问题",取决于对庄子哲学中"现代性问题"有效而充分的学理性阐释。重要的是,要有跨文化的宏阔视野与比较哲学的阐释眼光,要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庄子哲学诠释形态。  相似文献   

19.
李猛志 《饰》2005,(4):34-36
禅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自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的哲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它传入中国周边国家以后,同样影响了那里的文化、艺术以及审美情趣。这其中最深远的莫过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日本文化艺术,因为禅宗的传入开始有了新的面貌和特征。禅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其中对建筑、园林的影响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为人处事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融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庄子有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彻底绝望,这一绝望可能合有反抗社会的意味,同时也会导致行动上的软弱无力。庄子为人处世思想确实有自相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他希望在精神绝对自由和社会的绝对不自由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只不过是一个注定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