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异养硝化菌Y7和Y16对低温水的处理效果,构建生物增强活性炭(BEAC)滤柱,其中A滤柱接种Y7菌株,B滤柱接种Y16菌株,C滤柱接种Y7+ Y16混菌,以不接菌活性炭滤柱(D)作为对照.在5℃下研究了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的积累特征以及进水DO含量和滤速对BEAC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E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GAC,其中C滤柱对氨氮的降解能力最强,运行期间并未出现硝酸盐氮与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启动期间对氨氮的最大去除率达到26.88%,对CODMn的最大去除率达到85.12%.进水溶解氧浓度对各滤柱去除氨氮和CODMn几乎没有影响;低滤速有利于BEAC对氨氮的降解,但对去除CODMn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滤柱对地下水进行试验研究,用膜过滤法对其出水进行了分子量分析,考察了生物除铁滤柱对不同分子量区间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物分子量大小对出水水质有较大的影响,有机物分子量越大,铁去除率越低,DOC和UV254去除率也越低。生物滤柱对原水中分子量1 kDa的有机物的去除率为82.4%,而对分子量30 kDa的有机物的去除率只有28.5%。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4-6
纳米KDF是继活性炭和KDF之后又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净水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余氯、有机物等污染物质,没有活性炭使用过程中细菌滋生和KDF长期使用易板结、阻力增大的现象,在水净化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纳米KDF去除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滤速、滤柱高度、停留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滤速的降低和滤层高度的增加去除率有明显提高。停留时间是去除率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滤速、滤柱高度均通过停留时间影响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北某地区地下水存在铁锰氟超标问题,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时期氟离子对生物滤层的除铁锰效果以及生物滤层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除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氟离子的存在提高了生物滤层的除铁锰能力,石英砂滤料和混层滤料对铁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和92%以上,对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83%以上;生物滤层初期的除氟性能较好,石英砂滤料和混层滤料对氟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46%和82.45%;氟的去除率随着进水铁锰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滤速6m/h时,生物滤层的除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采用石英砂、沸石、锰砂和颗粒活性炭滤柱进行了单独及串联微絮凝过滤预处理低浊度海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微絮凝过滤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锰砂的相对较差;颗粒活性炭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其余3种滤柱只能去除小部分的有机物;4种滤柱单独过滤的除盐能力均很弱。而串联过滤工艺明显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和除盐能力,几乎全部的浊度和绝大部分的有机物均能被有效去除。当采用三氯化铁作絮凝剂时,石英砂滤柱与颗粒活性炭滤柱串联的除盐效果最显著;而采用PAC作絮凝剂时,锰砂滤柱与颗粒活性炭滤柱串联的除盐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陶粒柱(接种经筛选的工程菌)对水厂滤后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7℃、滤速为6 m/h、水力停留时间为40 min、气水比为1∶1的工况下,生物陶粒柱对滤后水中的CODMn、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0%和67.45%,优于水温为1~10℃、滤速为4 m/h、水力停留时间为30 min、气水比为1∶1工况下对两者的去除率(分别为10%和61.9%);两种工况下的出水浊度均在0.3~0.4 NTU。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生物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厂沉淀池出水为原水,对生物强化过滤工艺的生物膜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柱的生物膜特性,分析了膜形成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滤柱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活性炭-石英砂滤料上生物膜形成效果要优于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和石英砂单层滤料;反冲洗水含氯对生物膜形成有负面影响,对无烟煤-石英砂滤柱的影响尤为显著;可以CODMn和NO-2的去除率作为生物膜成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向经过曝气的高铁高锰深井地下水中加入生活污水以模拟微污染地下水,并考察了生物除铁除锰滤池对其的净化效果.滤柱高为2.7m,内径为60 mm,内装填除铁除锰能力已经成熟的锰砂,设计滤速为6 m/h.研究了去除有机物滤层的培养过程及在不同滤速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滤柱对微污染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中,Fe的高效去除区间在滤层上部,Mn和有机物可以实现同层去除,高效去除区间在滤层中下部;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时,沿程的溶解氧浓度会逐渐降低,导致对CODMn和Mn的去除效果变差,此时应考虑在滤层中部或底部增加曝气来提高溶解氧.  相似文献   

9.
刘方兴  江小林 《市政技术》2013,31(2):102-104,110
试验采用交替式进水的3级生物滤池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并分析讨论了3根滤柱的挂膜启动规律。在水温11.3~21.0℃条件下,3根滤柱均用接种挂膜法启动,分别历时23、20、23 d,3根滤柱出水的COD、B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出水分别维持在95、29 mg/L以下。研究了NH4+-N的去除效果,一、三级滤柱为兼性厌氧滤柱,去除率范围为57%~67%;二级滤柱为好氧滤柱,去除率为71%~78%,此时3根滤柱挂膜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0.
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的生物同层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生物滤柱净化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考察了生物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设计滤速为5 m/h,试验用地下水的Fe2+、Mn2+和NH4+-N分别为15、1.5和1.2 mg/L的条件下,生物滤柱对其净化效果良好,但所需滤层较厚(为1.5 m),出水的Fe2+、Mn2+和氨氮分别可降至0.13、0.05和0.26 mg/L;在生物滤柱中,Fe2+的高效去除空间为最上部,NH4+-N的为中、上部,Mn2+的为中、下部;溶解氧为影响生物滤层除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预臭氧-浮滤池工艺和臭氧气浮-浮滤池工艺对鹊山水库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预臭氧-浮滤池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对浊度去除影响不大;臭氧预氧化对UV<,254>的去除效率很高,平均去除率为76.47%,经气浮、活性炭过滤之后,总去除率可达到100%;臭氧预氧化对COD<,Mn>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较无臭氧预处理平均提高7.0%,出水平均值降至1.87 mg/L.臭氧气浮-浮滤池工艺试验表明,臭氧气浮对浊度去除影响不大,臭氧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对UV254的去除上,其平均去除率比浮滤池工艺提高了9.8%.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水源水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去除"三氮"污染物的强化过滤技术——生物催化滤池。该技术将传统生物过滤与催化还原反应相结合,在生物过滤去除氨氮的同时,钯/锡双金属催化滤料可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在滤池的滤速为10 m/h时,对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82. 12%和71. 94%,主要依靠生物滤层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去除;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 22%和78. 65%,主要通过催化还原滤料的化学反应来去除;滤池出水浊度<3 NTU。生物催化滤池在生化反应和催化还原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缓冲低温、高氨氮、高硝酸盐氮、高亚硝酸盐氮以及高TOC等特殊条件下短时间连续冲击,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保证产水水质稳定。生物催化滤池可以作为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工艺,保障后续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分子载体作为生物填料,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的脱氮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考察了气水比对BAF去除COD、NH3-N和TN的影响,并探讨了系统内氮素的转化规律和提高脱氮效能的途径。结果表明,当平均水温为22~32℃、进水流量为4 L/h、进水COD为150 mg/L左右、进水NH3-N为60 mg/L左右、一级BAF的气水比为4∶1、二级BAF的气水比为2∶1时,系统的处理效果最佳,对COD、NH3-N和T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33%、87.84%和56.06%。系统通过同时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脱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节约水资源,河北科技大学建设了规模为3 200 m3/d的中水处理站,采用一种新的组合工艺———物化预处理/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砂滤/消毒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控制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类似污水及中水处理的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5.
A new scheme of treatment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Ivry-sur-Seine near Paris. This treatment consists of a pretreatment of preozonization, contact coagulation, coagulation on a filter, slow sand filtration, ozonization and GAC filtration. We have tested the efficiency of this new line of 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BDOC and have attempted to correlate the results with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global parameters). Results show a very good efficiency of slow sand filtration and we think that this treatment step allows production of a biologically stable water.  相似文献   

16.
根据锰氧化细菌的生物除锰作用,依托于新型滤料生物滤池,提出了简单曝气+一级生物过滤的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实现了锰的高效生物去除效果;同时,对新型滤料生物滤池除锰的长期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饮用水生物除锰工艺是一种经济高效、运行稳定的处理方法,适合应用于受锰污染的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处理中。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石英砂+生物活性炭的两级处理工艺净化复合污染地下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石英砂滤料未成熟时,单级过滤对铁、锰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是对氨氮及CODMn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二级过滤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水中氨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滤料成熟后系统对铁、锰、氨氮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9.9%,93.7%和34.5%。该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较好,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且运行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8.
陶粒生物滤池与无烟煤滤池强化过滤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某自来水厂处理密云水库蓄水的出水(混凝沉后水)为试验用水,通过中试对比研究了陶粒生物滤池与无烟煤滤池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陶粒生物滤池与无烟煤滤池对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接近;对于水中的浊度,无烟煤滤层对其去除效果较好,而陶粒滤层的过滤效果则较差,需要依靠石英砂的截污作用来降低浊度;陶粒对有机物的过滤效果优于无烟煤的,陶粒生物滤池对TOC的去除率为14.9%~30.2%,对CODMn的去除率为13.1%~38.5%;与无烟煤滤池相比,陶粒生物滤池具有水头损失增长快、周期较短、初滤水中颗粒物较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19.
新型BIOSMEDI滤池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及污水深度处理的新工艺———BIOSMEDI滤池 ,它以轻质滤料为过滤介质 ,采用与填料相适应的独特滤池构造 ,同时采用脉冲反冲洗、气水同向流。该滤池具有滤料比表面积大 ,不易堵塞 ,滤层阻力小 ,滤速高 ,反冲洗耗水、耗气小等优点。试验表明 ,该生物滤池在 10℃以上时氨氮的去除负荷≥ 0 .5kgNH3-N/(m3·d)。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水源地嗅味物质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问题,对太湖某饮用水厂进行了从原水到出厂水的全流程检测,分析了原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含量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探究了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规律。原水中的主要致嗅物质为β-紫罗兰酮(β-Ion)、2,4,6-三氯苯甲醚(TCA)、二甲基三硫醚(DMTS)以及β-环柠檬醛(β-cyc),其主要源于藻类活动以及有机物的降解。DMTS含量与T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Ion含量与COD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与叶绿素a(Chl-a)含量和UV254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饮用水厂处理工艺中,臭氧和生物预处理对TCA和β-cyc有一定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主要嗅味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超滤膜过滤可对DMTS与TCA进一步去除。另外,在预处理、原水长距离输送、臭氧处理和清水池储存等过程中均存在嗅味物质含量回升的问题,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