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目前高血压控制情况不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2017年,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更新了高血压诊断标准,将高血压阈值定为130/80 mm Hg(1 mm Hg=0. 133 kPa),并在该标准下制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和管理策略。该指南主要基于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研究结果,即与标准降压治疗相比,强化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但同时,这一标准使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大幅增加,且将影响大部分人群的治疗措施,包括老年人群和衰弱人群,在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增加了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不利于高血压防控和个体化治疗。故在此高血压标准下,结合现有证据,我国卒中预防策略尤其是一级预防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9)
<正>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学龄前儿童为2%~4%,学龄儿童为4%~9%。可以这样说,青春期前的儿童高血压大多是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1什么是儿童高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2~5岁>115/75 mm Hg;5~10岁>125/80 mm Hg;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提出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降为130/80 mm Hg (1 mm Hg=0. 133 kPa),这与其他指南有所不同。降压治疗的核心目标在于靶器官的保护,近年来降压治疗与脑小血管病预防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降压治疗对腔隙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以及白质病变进展的预防可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确切的降压目标值并未确定。血压与临床结局可能呈现J型关系,血压过低或过高可能均有害,而取得最大获益的降压目标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通常情况下,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被定义为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显著增加。老年高血压多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增大、血压易波动、合并疾病多等特点,与年轻患者相比降压治疗的难度增加。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但老年人的降压获益与患者治疗耐受性以及降压治疗的潜在危害相关,在治疗时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全面评估和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平稳降压,其降压目标可设为<150/90 mm Hg (1 mm Hg=0. 133 kPa)。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30-3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PP)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5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PP水平分为PP1组(PP≤40 mm Hg),PP2组(PP 41~60 mm Hg),PP3组(PP 61~80 mm Hg),PP4组(PP>80 mm Hg)四组。比较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血脂成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PP水平的影响。结果:LDL-C≥2.6 mmol/L、TC≥4.14 mmol/L、TG≥1.71 mmol/L在各组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且上述3个指标与患者PP均有相关性(P<0.05);HDL-C与患者PP无相关性(P>0.05)。结论:T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在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常宁瑶族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运用图文式CP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各生化指标。结果常宁瑶族地区人群高血压发病平均水平为16.5%;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经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均有明显减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CP对于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具有明显地降低血压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同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13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I MT及诊室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SBP、DBP)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I MT为(0.80±0.04)mm,治疗前为(1.12±0.0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诊室血压分别为SBP(148±10)mm Hg、DBP(100±9)mm Hg,SBP(118±12)mm Hg、DBP(80±6)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分别为SBP(134±9)mm Hg、DBP(90±8)mm Hg,SBP(144±16)mm Hg、DBP(94±8)mm Hg,SBP(116±16)mm Hg、DBP(76±11)mm Hg和SBP(126±14)mm Hg、DBP(84±12)mm Hg,SBP(130±12)mm Hg、DBP(84±11)mm Hg,SBP(108±11)mm Hg、DBP(70±9)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压,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0):7-9
目的:评价盐酸马尼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选高血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盐酸马尼地平组40例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40例。两组每天分别服用盐酸马尼地平片5 mg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共8周。结果:治疗8周后,盐酸马尼地平片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2.1±5.67)mm Hg和(16.8±1.32)mm H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分别下降为(22.5±5.38)mm Hg和(16.1±1.51)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马尼地平片组心率下降为(0.3±0.55)次/min,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心率下降为(0.5±0.46)次/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盐酸马尼地平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2.5%(33/40),苯磺酸氨氯地平为80.0%(3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盐酸马尼地平片每日服用1次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135-137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自愿加入综合干预组的无锡市华庄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开展问卷调查、持续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个体化用药指导、定期血压监测以及血生化检查等指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5.93±11.63)mm Hg和(86.12±9.36)mm Hg,均低于干预前的(145.01±12.58)mm Hg和(93.16±8.38)mm Hg(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1.71%、90.24%和84.15%,较干预前的62.20%、71.95%和63.41%提高(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良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坚持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6):108-1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227例于本院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4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平均动脉压为(116.4±14.3)mm Hg,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8.3±13.5)mm Hg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收缩压为(167.2±16.3)mm Hg,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123.1±17.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舒张压为(93.6±12.3)mm Hg,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6.2±8.5)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胱抑素C为(1.4±0.2)mg/L,同型半胱氨酸为(22.8±5.2)μmol/L,均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0.8±0.1)mg/L、(13.2±4.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28)。血清胱抑素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0.850~0.954)。当血清胱抑素C临界值为0.95 m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0.8%。同型半胱氨酸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2(0.842~0.917)。当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9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76.3%。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762、0.715,P<0.05)。为提高联合试验的敏感性,采用平行试验。当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分别取临界值为0.95 mg/L和16.9 mmol/L时,联合敏感性为98.5%,联合特异性为69.3%。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当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分别取临界值为0.95 mg/L和16.9 mmol/L时,联合敏感性为98.5%,联合特异性为69.3%。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高血压在全球和我国均是第一大慢性疾病,其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近年来,国外研究多提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模式是提高其控制率的有效途径。我国在20世纪开展的社区干预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始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目前高血压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故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和诊疗模式,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陈予 《矿产勘查》2014,(8):50-5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次-1,3次·d-1,之后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调整普萘洛尔的剂量,治疗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门静脉内径(DPV)、最大血流速度(VPV)与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最大血流速度(VSV)与血流量(QSV),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肝静脉自由压(FHVP)、肝静脉楔入压(WHV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HVPG、DPV、VPV、QPV、VSV、QS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未发现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静脉压力梯度,降低门静脉血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梅荣 《矿产勘查》2011,(2):58-59,62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3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0)和对照组(n=68),2组均按医嘱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6周,干预组根据患者的生理节律、病理与心理特点,应用时间护理对服药时间进行调整,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有很好的降血压效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降压更平稳;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14.71%)(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但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平稳地降低患者血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BP)治疗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37例诊断为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或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患者按是否进行血液滤过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镇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1次·d^-1,5次。记录比较治疗前后腹内压、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生化指标以及 TNF-α、IL-6,和 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炎症介质的变化,计算死亡率。结果治疗组14例腹腔高压好转,3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好转率66.6%;对照组腹腔高压好转3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4例,好转率18.7%。治疗组肾功能指标、乳酸、HCO-3、肌钙蛋白 I(cTnI)及炎症介质CRP、TNF-α、IL-6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CBP 可明显改善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或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腹内压,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34例M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按钙浓度透析液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观察组采用钙浓度为1.25mmol·L^-1透析液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钙浓度为1.50mmol·L^-1透析液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压(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SBP、DBP、MAP和血清iPT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BP、DBP和MAP水平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血清iPTH水平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钙、磷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在充分血液透析、合理联合应用降压药等措施的基础上,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MHD患者高血压的控制,且低钙透析液透析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电针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例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腹内压≥1.330kP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静脉泵入生长抑素抑制肠液分泌,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联合电针治疗。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腹内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有效27例,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23例,有效率为88.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7d腹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大承气汤联合电针治疗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是一种促进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肠蠕动,降低腹内压,减轻腹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1)
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至少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作为RH的一种治疗手段,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已被基础实验证实。早期Ⅰ代RDN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统一,Ⅱ代RDN改进了消融技术并在最近的高血压临床试验应用中得到了阳性结论,同时RDN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试验也产生了阳性结果。但由于目前尚无对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具体评估方法,无法准确筛选出适宜行RDN的人群,故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