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0):127-12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切除双侧乳房肿瘤的应用体会。方法:应用安珂(En Cor)微创旋切系统对70例双侧乳房肿瘤进行肿瘤切除,观察术后疗效。结果:70例双侧乳房肿瘤均准确完全切除,病理报告示:双侧纤维腺瘤26例;双侧乳腺腺病15例;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15例;右侧纤维瘤、左侧腺病6例;右侧腺病、左侧纤维瘤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右侧纤维瘤、左侧囊肿2例。术后手术残腔淤血4例(予注射器抽吸处理治愈),皮下瘀斑3例,1~3个月后瘀斑消失。术后切口无感染,切口小而隐蔽,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正常。术后3个月B超复查未见肿瘤残留,患者恢复好。结论:B超引导下安珂微创切除双侧乳房良性肿瘤在临床使用中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外观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125-126
目的:探究百令胶囊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b)阳性甲亢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TPOAb阳性甲亢患者11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以1︰1研究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8例采用常规治疗药物甲疏咪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百令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服药6个月。对比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甲状腺激素指标水平、TPOAb转阴率、甲状腺大小,治疗6个月后持续追踪患者6个月,对比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FT_3、FT_4、左侧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右侧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峡部厚度均低于对照组,TSH、TPOAb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能够促进TPOAb阳性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指标与甲状腺大小恢复正常,提高TPOAb转阴率,降低复发率,有利于病情改善和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正>临床中,泌尿和生殖系先天畸形的发病率较低,而泌尿生殖合并其他内脏畸形的病例更是少见,本例属于罕见泌尿生殖并消化系多发畸形的案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18岁,因右侧阴囊空虚18年,右侧下肢间歇性疼痛麻木3年入院,入院查体发现:右侧阴囊及腹股沟均未触及睾丸,左侧阴囊和睾丸大小无异常。腹部及盆腔CT(图1)提示:"马蹄肾,左肾旋转不良,其中右肾体积较小,右侧输尿管开口异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156-160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社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PT的影响,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本院周边的4个社区中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TCSS)、足部VPT、下肢缺血改善情况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干预前,两组TC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左侧和右侧下肢V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TC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左侧和右侧下肢VPT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左侧和右侧下肢VP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缺血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更加有效地降低社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VPT,改善下肢缺血及下肢感觉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补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后瘤体体积变化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行腹盆部增强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随访的EVAR术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于术后第3、12个月分别接受两次腹盆部CTA检查,以传统测量方法为分组依据,根据动脉瘤体积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动脉瘤体积增大组和体积未增大组。采用分割软件,手动勾勒所有动脉瘤术后第1次随访时轴位最大截面,提取动脉瘤支架外血栓部分的纹理特征,同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re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灰度游程矩阵(grey level run length matrix,GLRLM)和灰度差分矩阵(grey level difference matrix,GLDM) 3种方法,分析其与动脉瘤体积增大的关系。结果共7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29例(41. 4%,29/70) 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体积增大,41例(58. 6%,41/70)瘤体未增大。GLCM、GLRLM和GLDM 3种方法预测动脉瘤体积增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92、0. 888和0. 800,GLCM的预测效能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 2%和85. 4%,GLDM的曲线下面积最小,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 2%和68. 3%。结论 CT纹理分析能有效预测EVAR术后动脉瘤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9-12
目的:探讨症状性肌壁间子宫肌瘤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症状性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45例,均经皮穿刺右侧股动脉,插入导管后使用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的FSH、LH、E2、血红蛋白水平与肌瘤体积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31例患者术后有短暂低热,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9例患者出现下腹坠胀、腰骶酸痛症状,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第3个月,患者FSH较术前升高,LH与E2均较术前降低,而血红蛋白和肌瘤体积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患者FSH、LH与E_2恢复至术前水平,血红蛋白和肌瘤体积较术后第3个月持续改善(P<0.05)。结论:症状性肌壁间子宫肌瘤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虽在短期内会影响卵巢功能,但能够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改善贫血,且无严重并发症,疗效值得临床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征(TBMES)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7例TBMES的MRI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为单侧髋关节病变。右侧6例,左侧1例;病变累及股骨头颈及粗隆6例(1例合并累及髋臼),另1例累及股骨头颈;均呈T1WI低T2WI高等信号,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3例合并关节囊内少量积液,7例股骨头形态均正常。6例6个月后复查MR,其病灶消失。结论充分认识TBMES的MRI表现,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为查明达氏鳇Huso dauricus骨骼系统构造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对达氏鳇1龄幼鱼的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达氏鳇幼鱼骨骼具有以下比较明显的特征:1龄达氏鳇幼鱼共有127129块骨板,其中背骨板15129块骨板,其中背骨板1516个,左侧骨板3916个,左侧骨板3940个,右侧骨板3940个,右侧骨板3941个,左侧腹骨板10个,右侧腹骨板9个,脑颅为整块的软骨骨箱,外被坚硬的硬骨质膜片;腹骨板第4片骨板有两个细而长的刺突,以后各个骨板渐次平滑;咽颅部骨化程度很小,大部分为软骨质骨;舌颌骨十分发达,背面与脑颅的后颞窝相关节,加强了颌弓与脑颅相结合的强度和韧性,颚方骨完全游离,不与脑颅相接;腰带退化;具歪尾型尾鳍,尾鳍上叶背前缘有一系列棘状的硬鳞;颊部左右鳃膜相互连接,下颌收缩肌和鳃盖开肌十分发达,与其凶猛食性相适应。研究表明,达氏鳇具有发达的后颞窝和舌颌骨,它们之间"舌接形"的连接方式与达氏鳇凶猛的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邓志勇 《矿产勘查》2011,(3):13-13,17
胫骨骨不连是骨科常见的疾患之一,其发病率居四肢长管骨之首,而中下1/3段骨折骨不连更为常见^[1]。如何更有效地修复胫骨骨不连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热点。惠州市惠城区水口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利用以胫前血管骨膜支为蒂的节段性胫骨骨膜瓣转位术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19例胫骨骨不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胫骨骨不连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31岁。左侧胫骨11例,右侧胫骨8例,伤后到本次手术时间最短14个月,最长27个月。车祸伤9例,重物挤压伤7例,机器绞伤3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65-68
目的:探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以53例因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残留腺体转位整形组(A组)38例和直接缝合皮肤组(B组)15例,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两组在术后感染、局部复发、主观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在术后16个月发生骨转移;A组治疗后在乳房对称性、手感、皮肤情况等美容学评价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不影响预后,并改善患者治疗后乳房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5)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6岁,因腰骶部疼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半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胀痛,休息和口服抗炎止痛药物后症状可以缓解,但弯腰、劳作时加重;半个月前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并向左侧臀部、左侧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467-469
目的:观察芪苓益气片对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103例坚持服用芪苓益气片42个月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其治疗后9个时间点(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第24个月、第30个月、第36个月、第42个月)的CD4细胞值。结果:治疗前CD4值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治疗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纯服用中药者,治疗后42个月CD4细胞计数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对于合并服用中西药(已经接受HAART治疗)者,纳入时CD4<350μL-1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呈平稳上升趋势,而纳入时CD4≥350μL-1患者的CD4细胞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服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和第42个月,CD4值有效和稳定病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5%、77.92%、74.70%和73.91%。治疗后第42个月末时,纳入时CD4值<350μL-1患者有效率为92.86%,纳入时CD4值≥350μL-1患者有效率为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苓益气片有潜在提高患者HIV感染者免疫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3):51-5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ICL(ICL V4c)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植入ICL V4c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0眼的临床资料,排除各种眼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对比敏感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大于0.6,其中有76眼(95.0%)达到了1.0及1.0以上的视力,有78眼(97.5%)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及术后6个月,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患者术后6个月的明视和暗视及加炫光对比敏感度检测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15.19±2.81)mm Hg与术前眼压(15.25±3.25)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眼出现了眼压增高,1眼出现了短期的术后角膜反应,1眼出现了局部前囊下的白内障,还有2眼主诉夜间眩光,经处理,大部分早期得到控制缓解,6个月稳定。结论:中央孔型ICL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后效果可靠,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术后,视力、视觉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眼压平稳。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5):63-65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22例门诊及住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全部资料,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并行认知功能MMSE评分,研究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81例颈内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38例(31.1%),右侧的有22例(18.0%),双侧的有21例(17.2%);13例颈外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6例(4.9%),右侧的有3例(2.5%),双侧的有4例(3.3%);28例颈总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15例(12.3%),右侧的有6例(4.9%),双侧的有7例(5.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MMSE评分为(28.8±1.5)分,Ⅱ组为(28.2±1.4)分,Ⅲ组为(27.3±1.1)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降低,两者呈正相关(r=0.731,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超过75%的患者应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9):85-88
目的:探析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7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明确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并通过对比明确血清固定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一期梅毒患者中,≥12个月的血清固定形成率明显高于≤6个月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中6~12个月血清固定形成率最高,与≤6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一期、二期梅毒患者分别以≥12个月、6~12个月为最易发生血清固定形成的时间段。而滴度则均以1∶2最高。两组CD3+、CD8+、CD4+/CD8+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CD16+CD56+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细胞、NK细胞水平等可能为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患者需尽早筛查并治疗,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5):161-16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窄窗宽低窗位及多平面重组等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甲状软骨板骨折6例(左侧4例,右侧2例),甲状软骨左右板融合处骨折4例,环状软骨骨折2例,合并声带挫伤6例,伴有喉旁软组织积气2例,引起上气道变形变窄1例。结论:MSCT能够很好地显示喉部软骨闭合性骨折,并能了解上气道有无狭窄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30):32-35
目的:观察人羊膜植入临床拔牙创后对牙槽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来本院需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正畸治疗的患者20例,右侧拔牙创植入人羊膜作为试验组,左侧拔牙创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3个月拍口腔全景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及牙槽嵴吸收评价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周牙龈愈合及术后1、2、3个月拔牙创新骨形成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3个月牙槽嵴吸收高度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每月牙槽嵴吸收量第1、2个月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第3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临床拔牙创植入人羊膜能促进拔牙创的早期愈合,保存牙槽嵴高度。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8):108-11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脂肪移植技术修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造成的乳房局部缺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本科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又接受脂肪移植修复局部凹陷畸形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只接受保乳手术未行修复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通过自体脂肪游离移植的方法,从患者腹部抽出脂肪组织经过处理后注射至患侧乳房的凹陷部位以达到填充的效果,试验组脂肪移植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通过第一次游离脂肪移植后对乳房外形满意者22例,占48.89%,第二次行游离脂肪移植后对乳房外形满意者17例,占37.78%,总体满意率86.67%;对照组对乳房外形满意者13例,总体满意率为23.63%,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移植技术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可用于修复乳腺癌术后乳房的局部凹陷缺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8):111-112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技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多发乳腺小结节患者250例,按不同外科手术方式分为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组和开放手术(conventional open excision,COE)组,每组125例。MIS组给予微创旋切技术治疗,COE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乳房美容效果、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OE组(P<0.05)。MIS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COE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旋切技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甲状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图像及超声报告,记录并总结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结果  1例肺癌及1例食管癌患者的转移灶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弥漫性回声不均,余8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8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5例多发,3例单发;2例病灶累及右侧叶,1例病灶累及左侧叶,5 例病灶累及双侧叶;结节平均最大径为3.8 cm(0.6 ~ 6.6 cm);5例边界不清,3例边界尚清;7例病灶形态不规则,1例报告中未描述;7例表现为低回声,1例表现为高回声;2例病灶为囊实性,6例表现为实性;6例伴点状、条状强回声,1例无强回声,1例报告中未描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4 例病灶内血流丰富,1例周边内部条状血流,1例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无血流,1例报告中未描述。甲状腺转移灶与原发病灶具有相似的超声特征。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超声表现多种多样,多表现为甲状腺结节,也可表现为弥漫性回声不均。结节的超声表现多为多发、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实性、低回声、钙化、血流丰富。了解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有利于可疑病例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