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桩帽连接节点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十九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柱与桩帽连接节点的受弯试验研究,描述了连接节点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分析了连接节点受弯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连接节点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式和计算公式,建议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环氧涂层钢筋搭接长度及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永明  陶学康 《建筑科学》2000,16(1):21-24,30
环氧涂层钢筋(简称涂层钢筋)能有效地防止钢筋锈蚀,适用于对面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本文通过搭接配筋梁受弯试验,研究了涂层钢筋的搭接传力性能及配筋梁的承载力、刚度和裂缝形态,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杜朝华 《混凝土》2012,(3):77-80
以再生骨料替代率和混凝土强度为试验参数,对6根再生混凝土适筋梁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在破坏形态等方面的异同,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再生混凝土梁平截面假定适用性、承载能力、抗裂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没有降低,且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但其开裂荷载理论计算值比实测值大,不利于工程应用,建议对再生混凝土梁开裂荷载理论计算值除以1.3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梁长期受弯性能,针对3个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50%和100%)的再生混凝土梁进行了3045d的长期加载以及长期荷载卸载后的受弯性能试验,并将再生混凝土梁在不同阶段的裂缝及变形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再生混凝土梁裂缝分布具有间距较大、次生裂缝数量较多的特点;再生混凝土梁长期变形具有后延性,在长期荷载卸载后表现出更多的变形恢复特征;卸载后受弯试验过程中,再生混凝土梁钢筋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值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均降低;提出了长期荷载移除后再生混凝土梁二次加载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建议实际工程的二次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取值为0.85。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装修时,因管道铺设需要在钢筋混凝土梁开设圆孔。为研究其对高温后RC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分别对10根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5根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过火温度和圆孔直径对混凝土梁破坏形态、受弯和受剪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应变分布和发展等影响,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实腹梁经历100、300℃和500℃高温后受弯承载力较常温下的分别降低了9.6%、7.4%和12.5%;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是否取孔及孔径大小对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常温下圆孔梁的受剪承载力较实腹梁的降低了22.6%;在过火温度100~500℃范围内,圆孔梁的受剪承载力与高温后混凝土的强度关系较大,过火温度对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影响不大;有限元模拟总体上能较好计算试验混凝土梁的受弯和受剪承载力,且模拟结果能合理反映过火温度和开孔对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从而克服试验离散性导致的规律失真。建议了适用于圆孔梁高温后的受弯和受剪承载力计算式,在试验参数范围内计算式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该类混凝土梁承载力评估。  相似文献   

6.
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帼昌  赵柏冬 《钢结构》2003,18(1):19-21
对具有不同含钢率的 6根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利用钢管煤矸石混凝土组合材料及钢材的本构关系 ,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对构件的受弯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为研究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力学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煤矸石的再利用、节约砂石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钢骨钢筋浊凝土受弯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刚度和裂缝宽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协调的计算方法,其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碳纤维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加固后梁的承载力、延性等结构性能指标,并探讨了受拉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碳纤维量及二次受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碳纤维工程加固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提出了“除单跨简支板、悬臂板之外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板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和45fl/fy中的较大值”的建议,并对配筋率规定的历史回顾、国外标准、试验研究成果、工程调查等背景资料作了介绍。本文还提出了板中高强钢筋标志直径不宜小于6mm、有条件情况下梁主筋尽量不少于3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建造中的浦东正大商业广场作为工程依托,按1:3缩尺比例对两个SRC梁-RC柱十字节点试件进行了梁端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参数为不同型钢端部锚固型式。分析与对比了这种节点构造方式的强度、延性与耗能能力,并提出了实用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纤维体积率(Vf)为0~3%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SFRHSC)进行抗弯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SFRHSC试件整个破坏过程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且Vf越大,延性破坏特征越明显,荷载-挠度曲线的峰值越大,下降段越平缓。SFRHSC的抗弯强度和韧度均显著高于普通高强混凝土,而且极限抗弯强度与初裂抗弯强度的差值随Vf的提高而增大,但抗弯弹性模量未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预应力补强技术,通过试验分析了石质受弯构件截面应变和承载能力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补强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石质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但其破坏形式依然属于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13.
建筑夹芯板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忠  何保康 《钢结构》2001,16(5):54-56
对夹芯板进行了弯曲试验研究 ,测得了其弯曲变形及弯曲正应力 ,然后又进行了计算 ,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圆钢管混凝土抗弯刚度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 6个圆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圆钢管混凝土的初始抗弯刚度和使用阶段抗弯刚度的变化规律 ,并与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文献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探讨了圆钢管混凝土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型粗聚烯烃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弯曲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ASTM C1550标准,采用圆板试件研究了新型粗聚烯烃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探讨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纤维混凝土板能量吸收值的影响规律.通过与梁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的比较,发现圆板试验更加适合评价粗合成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随着粗聚烯烃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混凝土板的能量吸收值逐渐提高.按照日本JSCE SF4韧性评价方法,掺量为6,8,11kg/m3的粗聚烯烃纤维混凝土梁的韧性指标,比相同掺量的中等弹模纤维增强混凝土分别提高了101%,68%,76%,比掺量为156kg/m3的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分别提高了65%,90%,138%.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24个方形和圆形的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弯曲试验结果,以及有关文献中钢管混凝土抗弯试验研究的结果,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初始刚度和使用阶段刚度与相关规范AISC-LRFD、EC4、AIJ、BS5400和DBJ13-51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规范在计算这些抗弯力学性能指标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是用来提供设计参数和检查混凝土质量的指标之一,对于混凝土路面来讲尤为重要。在新的抗折试验装置中,将4个加荷点的钢球和活动船形垫块改为4个辊轴,对不同辊轴直径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比值,对混凝土抗折试验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机制砂混凝土(MSC)与河砂混凝土(RSC)在5种应力水平下的等幅弯曲疲劳试验,进行了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的Weibull分布检验,拟合了用于确定等幅荷载下弯曲疲劳寿命的SN-Pf方程,并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进行了显微分析.结果表明:MSC和RSC的弯曲疲劳寿命分布均符合两参数Weibull分布,MSC弯曲疲劳寿命离散性整体小于RSC;在相同应力水平下,MSC的抗弯曲疲劳性能优于RSC,且其弯曲疲劳寿命的应力水平变化敏感性小于RSC;弯曲疲劳寿命为2×106次时,MSC的弯曲疲劳强度折减系数为55%,RSC的弯曲疲劳强度折减系数为53%;MSC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大于RSC,且界面过渡区密实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方法。根据平截面假定和力的平衡关系提出了混凝土梁抗弯加固中碳纤维的应用前提;根据界限破坏模式和延性问题提出了双筋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和最小碳纤维布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可供碳纤维布加固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15根注浆微型钢管桩体的抗弯荷载试验,综合分析钢管直径d和壁厚t、浆体水灰比W、钢管表面布孔直径r和间距s等因素对注浆微型钢管桩体抗弯承载特性、变形和破坏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桩径时,钢管直径和壁厚对微型钢管桩体抗弯承载特性影响显著,桩体极限抗弯荷载值随钢管直径和壁厚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 当0.59≤d/D≤0.72(D为桩径),浆体水灰比在0.45~0.75之间时对桩体极限抗弯荷载的影响较小,钢管表面布孔形式对桩体极限抗弯荷载的影响较小; 基于注浆微型钢管桩外包浆体和钢管的荷载-应变曲线分析可知,注浆微型钢管桩体抗弯破坏标准可以以外包浆体的破坏为准; 当0.28≤d/D<0.59时,钢管屈服和受压区外包浆体开裂所对应的抗弯荷载与极限抗弯荷载基本相同,而当0.59≤d/D≤0.72时,荷载加至极限抗弯荷载80%时钢管屈服,注浆微型钢管桩体呈现出明显的延性特征,钢管及内核注浆体自身强度发挥充分且抗弯承载作用明显,建议实践中微型钢管桩体钢管设计时以0.59≤d/D≤0.7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