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海东  祁晓雪  周超 《广州化工》2011,39(19):62-65
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MBS树脂。恒定MBS中M/B/S的比例为30/42/28,通过采用不同的引发体系及加料方式制备不同内部结构的橡胶粒子。将MBS树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橡胶粒子的内部结构对共混物透光性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形态进行了研究,MBS粒子分别具不同的包容物结构。研...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共混材料的冲击断面微观形态,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测定其动态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PVC中添加8份MBS、10份耐热改性剂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达到一个均衡值,冲击断面出现了明显的"须根"现象,PVC材料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二者协同作用既提高了共混材料的韧性,又改善了其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PVC/CPVC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耐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PVC/CPVC共混体系的力学和耐热性能,考察了CPVC、冲击改性剂、填料MCA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VC/CPVC共混体系中,随着CPV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刚性和耐热性提高,韧性下降;②冲击改性剂CPE和MBS的加入将导致共混材料的韧性提高,耐热性下降;③与加入CPE相比,加入MBS对体系维卡软化温度的降低影响较小;④填料MCA对共混材料的韧性影响不明显,同时可以提高共混体系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对聚氯乙烯抗冲和加工塑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核/壳比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IM)。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I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考察了不同核壳比AIM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的相态结构和抗冲性能,发现AIM核壳比为60/40~80/20时,增加核壳比对提高AIM对PVC的增韧效果有利。随着AIM加入量增大,PVC树脂加工塑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为200 nm的新型丙烯酸酯类核-壳改性剂(N-AIM),并与聚氯乙烯树脂(PV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VC/N-AIM共混物,对PVC/N-AI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丁酯/丁二烯/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0/25/5,改性剂用量为5.71 phr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 280 J/m),并在此时发生了脆韧转变,且增韧效果明显优于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KM355);橡胶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良好,共混物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AIM),并用其增韧聚氯乙烯(PVC)树脂。采用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MA测试了AIM的乳胶粒子尺寸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对PVC/AIM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分析表明:当PVC/AIM=100/8时,通过调节AIM交联剂含量和粒子尺寸,可以使PVC/AIM共混物冲击强度达到1443J/m。  相似文献   

7.
MBS树脂核壳结构的改善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改进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共聚物的核壳结构,制备了新型MBS树脂,提高了MBS/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耐老化性能及加工塑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冲击改性剂ACR合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聚氯乙烯》2007,(10):26-2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结构冲击改性剂ACR,重点考察了ACR胶乳粒径及ACR/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因素,对ACR胶乳粒径及其分布、胶乳粒子形态结构及ACR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相似文献   

9.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接枝共聚物(MBS)合成中加入耐候性单体取代部分丁二烯得到耐候透明MBS树脂,研究了耐候透明性MBS/PVC增韧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变行为、透明性和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自制的耐候透明性MBS树脂是综合性能优良的抗冲击改性剂,可用于制备耐候性PVC制品.  相似文献   

10.
苯乙烯在MBS中的结合方式对PVC/MBS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化学组成恒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通过改变原料及其配比,使苯乙烯(St)在MBS中以共聚或接枝方式结合,用动态力学热分析仪研究了MBS内耗与温度的关系。将MBS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St结合方式对共混物冲击韧性及增韧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BS核中St含量的增加,PVC/M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向高温移动;当St仅以接枝的方式结合时,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及剪切屈服是主要的增韧机理,当St仅以共聚方式结合时,剪切屈服是主要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锆英石天然矿物材料研制了新型锆英石质耐热陶瓷餐具和炊具。该产品热稳定性好,510℃至20℃水中急冷,一次不裂。强度高,抗折强度达184MPa。该产品生产成本低,质量稳定,烧成范围宽,生产控制方便。  相似文献   

12.
介绍硫黄给予体N,N’-二硫代二吗啉(DTDM)的结构模型以及结构特征,并分析了DTDM的配合量对硫化胶的耐热性的影响,以及DTDM的高温硫化特性、硫化有效性、金属氧化物的选择性和毒性防护。如果在胶料中配加能吸收游离吗啉基的化学品,可以将其可能产生的毒性吗啉亚硝酸盐降低95%。  相似文献   

13.
曾莉  杨云峰 《塑料助剂》2012,(3):17-18,47
主要介绍了关于环氧树脂(EP)耐热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环氧树脂耐热的影响因素,通过引入耐高温基团,使环氧树脂分子链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并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4.
DMA法评价TATB填充含氟共聚物的耐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MA研究了TATB填充氟聚物的耐热性,并用常规力学性能分析加以验证,探讨了TATB粒径及复合物制样方式对TATB填充氟聚物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大颗粒TATB的PBX,其耐热温度高于使用小颗粒TATB的PBX耐热温度;(2)等静压制试样的耐热性好于模压制试样的耐热性;(3)在耐热温度处,TATB填充含氟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呈现突变,表明DMA技术可用于表征材料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耐高温食品级EPDM胶料配方。结果表明,对于食品卫生标准来讲.需要合理选择生胶牌号、补强剂和防护助剂的种类和用量。研制的胶料符合GB4806.1—1994标准要求,并可在140℃-160℃下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将双(p-乙酰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AAPDS)作为改性扩链剂加入到聚氨酯(PU)涂层的室温固化体系中,以改善PU涂层的耐热性能。运用凝胶时间测定仪和热失重分析仪(TGA)对不同AAPDS加入量对PU涂层的凝胶时间和热失重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涂层在金属基体上的附着强度随高温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向涂层固化体系中加入占多元醇总质量4.5%的AAPDS后,固化凝胶时间由未改性时的14.0 min缩短至12.1 min,涂层的初始失重温度和失重5%的温度由273℃和278℃分别提高到296℃和302℃;在400℃下高温处理120 s后附着强度保留率达到80.9%,远高于未改性涂层的57.1%。  相似文献   

17.
PP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和不同的聚合物多元醇制得了PPDI型聚氨酯弹性体(PUE),并对其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DMA),通过确定储能模量(E')-温度(T)曲线中的拐点温度和logE'-T中的高弹态平台区的斜率,研究了PUE材料的耐热性.最终研究结果表明,MDI型PUE的耐热性能低于PPDI型PUE的耐热性能,芳香族的扩链剂能够提高PUE的耐热性能;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不同,使PUE的热稳定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翟文 《聚氨酯工业》1998,13(3):13-15
以环氧树脂、端羧基了腈橡胶、TDI、双氰胺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用于粘接聚氨酯弹性体与金属的耐热底胶。讨论了端羧基丁腈橡胶用量、固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此底胶具有耐热性能并改善了聚氨酯弹性体与金属之间的粘接性。  相似文献   

19.
刘润山  郭铁东 《粘接》1997,18(4):19-21,33
介绍一种新型酚醛--丁腈并用耐高温高强度单组分浆状结构胶粘剂和组成比例以及固化条件对粘接强度的影响,该胶适用于粘接刹车制动蹄和飞机轻金属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十八醇对TDI型聚氨酯弹性体耐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氨酯弹性体固化时添加微相分离促进剂十八醇,在不同温度下对聚氨酯弹性体热失重(TGA)、力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高温保持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十八醇增加了PU弹性体微相分离程度,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加入十八醇的TDI型PU弹性体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未加十八醇的提高了12.6℃,20℃下加入十八醇的PU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比未加十八醇的PU弹性略差;80℃和100℃下,加入十八醇的TDI型弹性体力学性能要好于未加十八醇的,且PU弹性体的耐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