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线性判别局部保留映射的人脸表情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情感计算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局部保留映射(LPP)是一种最优的保持数据集局部结构的一种线性映射,它的特点是保留了样本的局部结构,但是它没有考虑判别信息,从而容易引起类间距离小的类别之间的重叠.本文提出了基于线性判别的局部保留映射(DLPP)算法并将其应用到表情识别问题中.与LPP相比,DLPP的改进之处在于将判别分析的思想引入LPP.同时考虑样本间的相邻关系和模式类之间的相邻关系,从而得到能正确分类的最优投影方向.在Yale人脸库和JAFFE表情库中的一系列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DLPP对于人脸表情识别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BP)、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S-LBP)和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的不足进行改进,该文提出中心对称局部平滑二值模式(CS-LSBP)和绝对梯度方向直方图(HOAG),并提出一种融合局部纹理特征和局部形状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CS-LSBP算子和HOAG算子分别提取人脸表情图像的局部纹理特征和局部形状特征,然后使用典型线性分析法(CCA)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表情分类。在JAFFE人脸表情库和Cohn-Kanade(CK)人脸表情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特征提取方法能更加完整、精确地提取图像的细节信息,基于CCA的特征融合方法能充分发挥特征的表征能力,该文所提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脸表情识别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人机交互领域的热门技术、关键技术.近些年来,人脸表情识别在教学质量分析、心理分析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教学质量分析,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表情分析,可以得到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等关键信息.要针对课堂上的学生识别人脸表情并进行表情分析,在课堂上所能得到的人脸图像大多是非正面的,为了更好地得到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罗元  崔叶  王艳  张毅 《半导体光电》2014,35(2):330-333,349
针对离散余弦变换(DCT)只能提取面部表情图像的全局特征,而忽略了临近像素之间的关系、不能提取纹理特征信息、不能准确区分相似表情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离散余弦变换方法和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的表情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人脸图像经过DCT获得的低频系数作为表情的全局特征;然后用LBP对贡献率较大的嘴部、眼睛区域进行局部纹理特征提取,通过将LBP提取到的局部纹理特征与DCT提取到的全局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更有效的表情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独使用DCT方法提取的表情特征更有利于识别,提高了表情识别的准确性,并将这个表情识别方法用于智能轮椅的控制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于面部表情识别的算法中,传统的局部二进制模式(LBP)算法能够分析出中心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灰度关系,但是忽略了额头、眼睛、嘴巴以及其他一些区域在梯度方向上的表情分布趋势.因此,提出了基于5×5邻域内局部梯度方向(LGC-FN)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对5×5邻域内横向和对角线方向上的二进制编码得到融合的特征,可以准确地描述由于皱纹、面部肌肉等形变产生的表情信息.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特征分类.通过实验证明了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面部表情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流形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存在于高维图像空间的低维子流形并进行维数约简,但它是一种非监督学习方法,其鉴别能力反而不如传统的维数约简方法,而且流形学习方法大多没有明晰的投影矩阵,很难直接对新样本进行维数约简.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有监督的核局部线性嵌入算法(SKLLE,supervised kernel local linear embedding).该算法通过非线性核映射将人脸样本投影到高维核特征空间,然后将人脸局部流形的结构信息和样本的类别信息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行维数约简,提取低维鉴别流形特征用于分类.SKLLE算法不仅能发现嵌入于高维人脸图像的低维子流形,而且增强了局部类间的联系,同时对新样本有较好的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的提高人脸性别识别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人脸各个局部区域的表情识别方法,首先提取眼睛、鼻子和嘴巴三个局部区域,并对这三个局部区域和整个人脸区域分别进行表情识别,得到四个独立的识别结果,再利用融合策略对四个结果进行决策融合,所提方法在日本女性表情数据库JAFFE库和五邑大学人脸表情数据库CED_ WYU库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融合人脸各局部区域的识别结果,表情识别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人脸表情识别在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 重要作用,当前研究忽略了人脸的语 义信息。本 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局部语义与全局信息的人脸表情识别网络,由两个分支组成:局部语义区 域提取分支 和局部-全局特征融合分支。首先利用人脸解析数据集训练语义分割网络得到人脸语义解析 ,通过迁移训 练的方法得到人脸表情数据集的语义解析。在语义解析中获取对表情识别有意义的区域及其 语义特征, 并将局部语义特征与全局特征融合,构造语义局部特征。最后,融合语义局部特征与全局特 征构成人脸 表情的全局语义复合特征,并通过分类器分为7种基础表情之一。本文同时提出了解冻部分 层训练策略, 该训练策略使语义特征更适用于表情识别,减 少语义信息冗余性。在两个公开数据集JAFFE 和KDEF上 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3.81%和88.78% ,表现优于目前的深度学习方法和传统方法。实验结果证 明了本文提出的融合局部语义和全局信息的网络能够很好地描述表情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人脸表情识别技术在人工智能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人脸表情识别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下对环境及姿态的改变不具备良好的鲁棒性,而且识别精度也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计算机和图像处理器等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深度学习算法得到快速发展,人脸表情识别技术开始趋于在深度学习算法上研究.本文分别对人脸表情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分类3个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具体叙述了从传统的机器学习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人脸表情识别中,针对Gabor小波变换特征维数很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方向特征编码方法。通过对Gabor特征幅值进行统计处理,将每个像素点同一尺度不同方向的Gabor特征幅值闽值化成二进制,加强了Gabor小波对图像局部结构信息的表征。同时,结合了类似旋转不变LBP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降维。为了进一步提高表情的正确识别率,采用一种局部区域融合的方法,最后在JAFFE表情库上进行测试,得到比较好的识别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王凯丽  张艳红  肖斌  李伟生 《电子学报》2018,46(10):2519-2526
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在纹理分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的图像识别方法在LBP直方图统计时仅仅考虑到LBP模式值本身的数量统计,却忽略了模式值之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二维局部二值模式(Two Dimensional Local Binary Pattern,2DLBP)方法,并用于纹理图像识别.首先以旋转不变均匀LBP特征图为基础,引入滑动窗口和LBP模式对的概念,统计LBP模式图的上下文信息,构造出2DLBP特征;然后改变LBP中的半径参数,构造图像的多分辨率2DLBP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进行纹理分类;最后选取Brodatz、CUReT、UIUC、FMD四个公开纹理库分别进行纹理分类测试.理论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以与LBP的其他变型结合成为新的图像特征构造方法.同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具有较好的纹理图像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阈值及加权局部二值模式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局部二值模式(LBP)和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S-LBP)方法描述图像纹理特征时,阈值不能自动选取并且图像中不同子块的贡献也没有进行区分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及加权的局部二值模式方法。首先,将图像进行分块,采用设定的自适应阈值提取每个子块的LBP或CS-LBP纹理直方图;然后,将各子图像的信息熵作为直方图的加权依据,对每个子块对应的直方图进行自适应加权,并将所有子块的直方图连接成最终的纹理特征;最后,通过快速计算图像均值加快了算法的计算速度。在人脸数据库上进行的实验证明,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提取纹理特征,并结合最近邻分类法可以得到较高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尺度的局部二元模式(LBP)提取了红外人脸图中不同的微结构局部特征。为了挖掘不同尺度中局部特征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LBP 共生直方图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传统的多尺度LBP 特征提取方法,丢失了对多尺度特征间相关性信息的提取。为了充分考虑微结构间的相关统计信息,提出了多尺度LBP 共生直方图表示方法,以提取包含在红外人脸图像中的有用鉴别特征。多尺度LBP 共生直方图特征表示方法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温度对红外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增强对局部特征表示的鉴别性。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局部二元模式共生矩阵可以增强对红外人脸鉴别特征提取的有效性,提出的红外人脸方法的性能优于基于传统多尺度LBP 和单尺度LBP方法,在相同环境情况下和在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可以达到99.2%和91.2%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赵春光  孙宁  郑坚  王寿峰 《激光与红外》2007,37(12):1315-1318
文中针对在传统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中,需要进行背景抑制滤波所带来的图像性质改变和检测速度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元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算子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传统LBP算子进行了改进,使其提取的LBP编码值可以有效地描述红外弱小目标的灰度分布特性,达到了在不进行背景抑制滤波的条件下有效检测弱小目标的目的.结合改进的LBP算子和红外弱小目标灰度的"尖峰"特征,建立了灰度自适应快速扫描机制,有效提高了检测速度,降低了重复告警的出现概率.通过实录红外图像序列检测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在检测性能和检测速度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肤色与改进的LBP的人脸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信息与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LBP)算法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用一种新颖的光照补偿方法对彩色图片进行光照补偿并分割肤色像素;其次,用正面人脸滤波窗口提取可能的人脸区域并用改进的LBP算子得到其纹理特征;最后,通过马氏距离比较可能人脸区域的LBP直方图与人脸/非人脸样本的LBP直方图的相似度,进行人脸的确认与定位。通过对caltechface database数据库、Labeled Facesinthe Wildatabase数据库、生活、网络和影视照片的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是健壮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局部切空间排列的流形学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部切空间排列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流形学习算法,其具备实现简单、全局最优等特点,但其难以有效处理稀疏采样或非均匀分布的高维观测数据。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L1范数的局部切空间估计方法,由于同时考虑了距离和结构因素,该方法得到的切空间较主成分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其次,在坐标排列步骤为了减小排列误差,设计了一种基于流形结构的加权坐标排列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基于人造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稀疏和非均匀分布的流形数据。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格拉斯曼流形状态估计是将状态空间模型置于格拉斯曼流行上,在后验跟踪模型的基础上递推估计。但是,该方法将观测模型和噪声都限制在格拉斯曼流形上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格拉斯曼流形的粒子滤波算法(Grass-Mann Manifolds-Paticle Filter,GM-PF),利用粒子滤波算法估计流形上的隐马尔科夫过程。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流形上的隐马尔可夫过程的估计精度,且当噪声逐渐增大时,粒子滤波算法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LBP特征进行目标识别主要依靠局部图像LBP特征直方图来实现,通常只能满足小邻域内小量采样点计算LBP特征的情况。当需要计算像素在更大空间邻域更多采样点的对比纹理特征时,直方图特征的维度将会造成维数灾难。本文提出应用空间金字塔池化方式对LBP特征进行池化,并在LBP特征计算过程中采用多种邻域尺度和不同采样点数量,充分挖掘不同尺度下图像的纹理特征,从而建立完备的图像描述特征。在利用支持向量机或其他训练网络进行识别模板训练时,需要输入特征集具有相同的维度,传统LBP算法首先对图像按一定尺寸重构/裁切,时常会发生畸变而与现实出现偏离和信息丢失,对识别正确率存在影响。本文通过空间金字塔尺度对任意大小图像的LBP特征进行池化,输出特征维度为固定长度,有效避免了图像畸变与信息丢失的情况。实验证明,本文方法不仅避免了维度灾难的发生,同时能够更高效地提高目标检测率和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new pattern based feature, local mesh peak valley edge pattern (LMePVEP) is proposed for biomedical image indexing and retrieval. The standard LBP extracts the gray sca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er pixel and its surrounding neighbors in an image. Whereas the proposed method extracts the gray sca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neighbors for a given center pixel in an imag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neighbors are peak/valley edges which are obtained by performing the first-order derivati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LMePVEP) is tested by conducting two experiments on two benchmark biomedical databases. Further, it is mentioned that the databases used for experiments are OASIS−MRI database which is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atabase and VIA/I–ELCAP-CT database which includes region of interest computer tomography (CT) images. The results after being investigated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erms average retrieval precision (ARP) and average retrieval rate (ARR) as compared to LBP and LBP variant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