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计算河段最小生态需水的生态水力学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李嘉  王玉蓉  李克锋  芮建良 《水利学报》2006,37(10):1169-1174
水文学法与水力学法对河道生态需水量采用的方法都比较宏观,没有仔细考虑水生生物水力生境需求。本文提出了计算河道最小生态基流量的生态水力学法,该法是通过目标水生生物适宜的水力生境确定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文章对河道水力模拟,水生物生境描述等理论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目标水生生物对水力生境的需求,重点研究水深、流速、湿周、水面宽、过水断面的面积、水面面积、水温等水力生境参数;急流、缓流、浅滩及深潭等水力形态的指标表现形式。本文提出的生态水力学法具有直观、定量的特点,为河道确定生态基流量提供了一套较具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使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需求相协调为目标,以分析河流形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滩、槽边界改变对河流生境产生的影响、传统河道整治对河床演变的干扰及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胁迫。探讨了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原则、整治理念、综合整治模式,提出现代河道整治规划应考虑河流系统的生态平衡需求,掌控对河道边界干扰的"适宜度",同时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两个典型治理案例表明,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理念与方法,采用透水生态型护坡、在河漫滩建设湿地保护区、在河道水陆交错带设置过渡缓冲区、沿河道两岸建立绿色廊道景观等措施,使治理河段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河流结构和功能评价值均有明显改善。新型生态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结构柔性及整体稳定性,是实现生态协调河道整治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冲积性河流的河床在输水输沙过程中,调节流量及含沙量和泥沙组成(调水调沙)可以调节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和水流挟沙力,追求水沙输运和河床演变的相对平衡。在分析水流挟沙力和河槽水力形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调水调沙的流量、含沙量等主要水沙指标,可以解决河道输沙减淤和河槽相对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河岸抗冲性对河流横断面形态影响显著。以水力半径分割方法为基础,采用等腰梯形过水断面,以河岸陡峭度代表河岸的抗冲性,利用变分方法研究冲积河流达到平衡状态时,河岸抗冲性对河道横断面形态以及输沙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岸陡峭程度减缓时,平衡河道形态变得宽浅,相反变得窄深;河岸陡峭度变化对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中的相关变量指数几乎没有影响,仅仅影响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中的系数。随着河岸陡峭度增加,河流达到平衡状态时横断面形态变得窄深,河道最大输沙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系统分析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河道生态系统的水文与地形子系统的最小生态需水,提出计算河道水体最小生态需水的方法——水文与河道形态分析法,并建立了计算方法体系.水文与河床形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用尽量少的水维持尽量多的河流特征和功能,并将河流特征和功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维持河流的生命.还研究了水文、地形和生物子系统,提出计算该子系统最小生态需水的方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的基本思想是以鱼类为指示生物,从鱼类对生存空间的最小需求来确定最小生态需水.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计算了淮河流域颍河周口水文站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为7m^3/s,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5.6%.  相似文献   

6.
海河流域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基于河流形态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选取潘家口、滦县、石匣里、官厅、观台、楚旺及称钩湾7个控制断面对海河流域河道最小生态流量进行计算.该方法立足河流形态,将水位水面宽曲线突变点与维持一定生境(主要包括平均水深、流速等)综合考虑来确定临界流量.计算结果表明:7个控制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均值为5.84 m3/s,占多年平均流量的5.8%~10%;在最小生态流量下的水面宽率为43%~70%(平均为61%),平均水深为0.24~0.59 m,流速为0.24~0.34 m/s.这些计算结果与国际上已有的计算结果相符.根据流域相似性原理进行外推,计算了海河流域其他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黄河上游干流10个水文断面的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不同断面及不同河段的水面宽、水深、流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中各相关参数的沿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上游河段,水面宽随流量的变化速率较小,其中上游上段的水力几何形态主要通过流量对水深和流速的共同影响来实现,上游下段则主要通过流量对流速的影响来实现;黄河上游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与黄河下游及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有相似也有差异,这与该河段的地貌及河道边界条件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满足生态河流的边界要求,为河道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尽量避免河流的渠道化及非连续性,尽量保存急流、缓流、深潭、浅滩等自然状态,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及落实。  相似文献   

9.
黄泥河流域是典型的岩溶山区河流,喀斯特地貌发育,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河道生态流量研究是保障河流健康、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运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基流分割法对流域内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文学法和水力学法比较适宜推广运用,主要河流共9个河道断面的生态流量介于2.35~23.3 m3/s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D河道流域地块开发前后的不同排水标准,计算出D河道在地块开发前后的设计流量,通过流量分析,提出对D河道断面改造方案,并通过水力模型分析,改造后的D河道满足片区排水要求。D河道的排水改造设计中还包含了生态挡土墙设计及绿化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1.
孔杨勇 《中国水利》2012,(10):60-62
河道及其组成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滨水区域在杭州整个城市生态与景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杭州城市河道的基本概况,从驳岸样式及其处理、景观多样性及其精致度、河道的监督与管理等三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杭州城市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采用灵活的驳岸处理方式、营造差异性的城市河流景观以及做好河道监管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杭州城市河道整治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农村河道淤积十分严重,造成河道淤积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土质砂性使水易于流失,工程设施不配套,工程管护薄弱等。搞好以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浚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全面提高引排水等标准,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要科学制订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强化管理,保证工程规范实施;科学施工,发挥综合整治效益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边界河道采砂特点,分析边界河道采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边界河道采砂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河流地貌在水利建设上的作用——以都江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论述李冰科学地利用地貌条件、弯道环流、河床平衡剖面和河流动力均衡原理,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质量高,效益好,千古不废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河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系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介绍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国内外河道整治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河道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水质修复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金池 《泥沙研究》2001,31(4):7-11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率将大大增加,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源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苏州市农村河道整治实践入手,总结分析了苏州市在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方面的特色经验,客观剖析了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模式的诸多问题,并对照加快水利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各种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探讨,着力推荐一种灾出行业管理“垂直管理体制”,以使加强河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卫河道建设成果,确保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沧州市防洪排沥河道现场考查以及“96·8”洪水和2000年、2002年“引黄济津”实测资料,从几个方面分析河道过水能力明显降低的原因,提出恢复河道行洪标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河艾山以下河道水力几何形态与冲淤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齐璞  王昌高 《人民黄河》1992,(12):1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