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收入群体已成为现代和谐城市建设的一块“短板”,其生活方式具有消费低、条件差、娱乐少等特点。课题组以拾荒者、农民工、下岗工人为典型案例,以资源重组为指导思想、系统设计为解决路径、艺术设计为具体手段、生活方式为切入点,通过低收入群体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之间的资源重组,进行设计创新;通过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各阶层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生由于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学业与就业压力,以及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对生命的践踏、漠视、伤害等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入手进行生命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立体的生命教育格局,使生命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改善不同收入群体职住状态是促进就业公平的重要手段。为了精准剖析不同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量化差异,文章以济南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熵值法整合了内外通勤比、职住距离指数和职住耗时指数,确立了统一且准确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通过优势比量化了职住状态差异,结合通勤特征分析了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基于综合评价指标法所得结果更为准确;低收入群体的职住相对平衡,而非低收入群体相对分离,两个群体职住平衡比例的最小值分别为0.57和0.35;玉符河以西的地区职住状态差异较小,但其他片区的职住状态差异较大,如玉函路以东、市中区与历下区边界以南的地区;由于低收入群体在通勤支出上的投入占比更大,导致其通勤方式的选择受到更多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减少和避免群体冲突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认为应强化法律法规,规范主体行为,强化伦理意识,建立有序机制:同时要提倡俭约施政,畅通民意渠道,并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科学调控对收入的再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总量增加,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增长的幅度不同,差距拉大,呈现出高收入者收入过高,低收入者收入过低的新变化。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扩大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分位数回归法(QR)估算不同收入水平和教育层次下的教育回报率,并分析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教育对缩小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各教育层次的教育回报率分布情况不同.对于初等、中等教育层次,其回报率同上述一致.对高等教育层次,高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更高.若一味的发展高等教育,必将导致“马太效应”.教育回报率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完善基础教育的同时鼓励职业教育对调节居民间收入差距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带领低收入群体走出困境,仅靠低收入群体脆弱的"关系网络"是不够的,必须搭建功能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此,武汉市建立了以"最低保障"为主线的扶助体系,不断升级临时性"福利补贴"制度,致力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能力。今后,将进一步丰富社会支持体系的功能,在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落实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各项权利和政策,为低收入群体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类似问题虽然在各个国家的市场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西方国家的收入差距是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中积累起来的,而我国改革开放20余年,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为此,应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强化税收功能,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9.
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消除低收入贫困者群体.我国现阶段低收入贫困者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不容置疑、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因此,要采取多种反贫困措施,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实现消除低收入贫困者群体.  相似文献   

10.
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消除低收入贫困者群体。我国现阶段低收入贫困者群体的存在是一个不容置疑、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宏观原因,也有微观原因。因此,要采取多种反贫困措施,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实现消除低收入贫困者群体。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关系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结构升级的顺利进行,政府应承担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然而,高职教育却一直是我国财政经费投入缺欠的“重灾区”,财政经费在高职领域的配置存在诸多问题和风险,需要相关措施优化高职教育经费配置,使其达到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定位中的政府权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定位中,高校是行为主体,政府是调控主体。在高校定位问题上,政府享有调控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前,政府对高校定位的调控还存在政府干预方式过于直接,权责不一致,以及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置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研究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分析当下学校体育工作者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下比较盛行的建构主义理念、生成性理念和人本化理念,创造性提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需要考虑的几个维度,主要包括体育课程的文化性、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动性、以及政府的放权性等。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被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是推动大学生和全民创业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在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下,武汉地区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创业教育整体状况不尽人意。为此,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高校联合组建创业指导者联盟,完善创业课程,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前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政府的既定目标。在国家教育投资长期投入不足及近期不可能力大增加的情况下,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优先能采取的举措当然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层次,我国已以法律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意义重大,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院校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选择。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运用有效途径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融入式"的教学体系,健全保障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革新和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师资配备方面,更体现在文化建设这一深层次领域。由于体育教学在校园文化构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使其成为学校文化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本文就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文化生态的影响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必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构建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