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介绍了黄花寨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高110m)枢纽布置、坝体优化、拱坝结构设计、拱坝仿真分析以及基础处理等设计内容。黄花寨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通过体形优化,在应力分布合理、坝肩稳定的条件下减小了大坝体积,节省了投资;根据仿真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简单合理的分缝及温控措施,有利于大坝快速碾压.节省了工程建设工期及投资。该大坝是国内第1座坝高超100m全部采用外掺MgO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拱坝,在材料质量控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黄花寨水电站建设取得的工程经验以及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的突破。黄花寨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10 m,所处地层为摆佐组硅质灰岩,岩性为硬质岩,但内部却发育有不均匀分布的囊状风化带,地表和地下岩溶极为发育。在精心勘察和设计的基础上,将碾压混凝土和外掺氧化镁混凝土两种技术结合,仅采取简易温控措施并设置4条缝,实现了通仓碾压和快速筑坝,满足了高拱坝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大潭拱坝仿真计算分析基础上,对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的可行性、掺量选择、掺量分区设计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是可行的,但从方便施工的角度考虑,全坝宜采用一个合适均匀的掺量.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外掺MgO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对贵州省采用全坝外掺MgO混凝土筑坝技术建成1 a以上的8座拱坝的混凝土变形、诱导缝设置与施工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拱坝结构的超静定特性为外掺MgO混凝土在膨胀变化过程中形成预压应力提供了良好的约束环境;按照现行的水泥砂浆压蒸法或一级配混凝土压蒸法确定的MgO掺量制备外掺MgO混凝土,坝体混凝土的实测膨胀量多为50×10~(-6)~150×10~(-6),未完全达到补偿温降收缩所需的设计期望值;设置诱导缝是充分利用外掺MgO混凝土筑坝技术优越性的有效措施;在碾压混凝土中外掺MgO材料,有利于同时发挥碾压混凝土和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经济筑坝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贵州氧化镁混凝土拱坝设计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其兴 《水利水电技术》2014,45(2):53-56,60
通过对十几年来贵州氧化镁混凝土拱坝的建设实践和效果进行回顾,以期对该技术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并立足于设计实务,归纳总结全坝外掺氧化镁混凝土拱坝技术设计及构造要点。而且,对氧化镁混凝土原材料和工程实际的典型配合比进行介绍,以供业内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掺氧化镁碾压混凝土的在施工中有重要的作用,外掺氧化镁碾压混凝土的变形和抗冻抗渗性等比较突出,根据具体应用要求和要求等,在整个过程中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只有确保施工管控的合理性,才能提升稳定性。文章以外掺氧化镁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质量控制概况作为基础,对具体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外RCD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采用100 cm厚层碾压,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碾压层面,提高了碾压混凝土质量。我国RCC厚层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从2005年起步,经过2006年黄花寨水电站厚层现场碾压试验,2009年马堵山水电站厚层现场碾压试验,于2011年在黄花寨水电站110 m RCC双曲拱坝部分坝肩上采用60 cm层厚施工,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本工程针对峡谷山区建设100 m级碾压混凝土高拱坝的特点,优选坝体用原材料、研究氧化镁掺量与坝体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性能,优化施工方法等,科学合理地提高水工混凝土的氧化镁掺量,并将高掺氧化镁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到大河拱坝中。大坝填筑实现了通仓整体连续浇筑,缩短了大坝填筑工期,节省了工程投资,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反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徐江  杨卫中  熊杰 《贵州水力发电》2012,26(3):22-25,32
本文结合贵州省地方标准《全坝外掺氧化镁混凝土拱坝技术规范》(DB52/T 720—2011),介绍了贵州省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氧化镁混凝土拱坝设计中枢纽布置、坝体设计、坝体构造、坝体混凝土及温控等关键内容,其设计经验供相关设计人员探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整理三江拱坝等氧化镁混凝土拱坝工程长达十年之原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拱坝在库水、空气、地基等边界条件下的实测温度,讨论拱坝的温度场及温度作用。同时,三江拱坝的正倒垂观测资料表明,全坝混凝土外掺氧化镁后使拱坝产生了类似于温升作用的变形效果,在宏观变形上进一步验证氧化镁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并从拱坝宏观变形的角度讨论了混凝土外掺氧化镁后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