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振动对多孔介质中液体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工振动增产技术是一种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人工振动模拟系统主要由函数/任意波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等组成.该系统与岩心流动实验系统配合.进行了人工振动对多孔介质中单相、两相液体流动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振动参数的影响程度研究。研究表明。人工振动可以提高单相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速,提高幅度与振动参数有关,振动结束后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人工振动能够提高水驱采收率,并降低含水率,而且人工振动增产效果与振动参数有关,同时介绍了人工振动增产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多孔介质中粘弹性液体广义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数阶导数引入渗流力学建立了多孔介质中具有松驰特性的非牛顿粘弹性液体的含有分数阶导数的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离散逆Laplace变换技巧和广义Mittag-Eeffler函数研究了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松弛粘弹性液分数阶流动特征。对任意的分数阶导数得到了精确解,并先求出了长时和短时渐进解,然后用拉普拉斯数值反演Stehfest方法分析无限大地层粘弹性液的流动。结果表明粘弹性流体对分数导数的阶数具有极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4.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渗流计算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常规计算项目,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相对于岩体渗流分析,属于多孔介质的土体渗流分析更加常见,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常见的多孔介质渗流分析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其适用性和限制条件,同时针对具有自由面的无压渗流有限元处理方法,也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复合多孔介质流动特征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壁面开槽复合多孔介质强化传热的实验条件,将整个流动区域划分为多孔介质填充区和纵向微槽区两个区域,通过数值计算了这种复合多孔介质结构的流动特性,考察了微槽宽度、深度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得到了与实际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多孔介质上浅水流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多孔介质上地下渗流和地表径流的数学模型以及相互耦合的数学模型,编制了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程序,并分别对渗流模型和径流模型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实际降雨强度曲线条件下,坡脚的出流过程和入渗率变化过程的模拟结果,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为分析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水荷载,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壁面开槽复合多孔介质强化传热的实验条件 ,将整个流动区域划分为多孔介质填充区和纵向微槽区两个区域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这种复合多孔介质结构的流动特性 ,考察了微槽宽度、深度等有关因素的影响 ,得到了与实验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圆管内流体进入多孔介质的流动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圆管内不可压缩流体从自由空间区域进入多孔介质区域的流动进行分析,首先分别得到两种区域中充分发展流动的理论解,然后对整个区域采用流线迭代法进行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0.
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将基于多孔介质的有效应力原理引入流固耦合渗流中,并根据平衡条件得出了应力场方程;充分分析流固耦合渗流的物理特性,建立起孔隙度和渗透率动态模型;依据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考虑流固耦合情形下多孔介质骨架变形特性和流体的可压缩性,得到了孔隙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即渗流场方程。在以上诸方程的基础上辅助以定解条件,建立起了完备的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本文还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分析,并与经典一维固结理论作定性对比,分析表明,经典的固结理论可认为是本文模型的一种简化。进一步的算例求解和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双重孔隙介质中水平井两相渗流问题,在流线不变的假定下,给出了水驱油二维渗流含水饱和度分布和见水时间公式。由于亲水岩块的吸渗作用,裂缝系统中含水饱和度沿特征线按指数规律下降,从而双重孔隙介质的见水时间较均质介质的较晚,采油量较多。  相似文献   

12.
双重介质二维不定常渗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积分变换和分离变量等方法,求得了弱压缩液体在双重孔隙介质中,二维不定常渗流的Laplace变换空间解,用数值反演的公式研究了非稳态变换双重介质裂缝储量比ω和介质间传输系数λ对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平衡效应对稠油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稠油的多组分模型,研究了不平衡效应对粘弹性稠油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影响。通过建交我孔介质中存在不平衡效应的一维有界不稳定直线渗流的数学模型,分别推出了渗流初期和后期的压力分布解析式,并与一般牛顿流体渗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平衡效应使得渗流过程中的压力下降缓慢,在实际的稠油开采中,要合理的利用稠油的粘弹特性。  相似文献   

14.
渗流的流固耦合问题在理论上与实践中都十分重要。考虑可变形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率的变化依赖于压强变化,由渗透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结合非线性渗流流体质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等基本微分方程建立了一维流固耦合非线性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可变形介质非稳定渗流场微分方程。利用分离变量法推导出孔隙水压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关系的解析解,分析了渗流方程中的控制参数对渗流的非线性程度的影响。通过引入物理参数的方法处理渗流随时间的变化,并阐明了非线性渗流机理,最后定性分析了影响流体渗流压强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双重孔隙介质流固耦合理论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考虑介质变形的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并给出了双重孔隙介质流固耦合方程的数学推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均压力过程线等几方面与物模试验成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模拟植物区的消浪过程,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植物消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method of composite porous media with mini-longitudinal channels at the surface and with beads packing between plates was put foward to improve the integated performance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medi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corresponding porous media were reported and analyzed.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with proper matching of the particle diameter dp, the mini-channel width w, the channel depth 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plates δr the heat transfer in the composite porois media is enhanced and flow resistence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 mini-longitudinal channels at the surface. So th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media.  相似文献   

18.
颗粒形状对多孔介质孔隙特征和渗流规律影响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颗粒形状对于多孔介质孔隙系统及其渗流规律的可能影响及其研究意义;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颗粒形状的测量评定方法、颗粒形态和填筑的模拟方法、孔隙系统的可视化研究方法,以及渗流规律的试验对比研究方法;分析指出了颗粒形状对渗流规律影响的研究在促进水处理滤料开发和碎石料作为大坝填料利用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多孔介质中指进发育机理及描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套研究多孔介质中非混相指进的实验方法,提出触发混相与非混相流体的系统因素。研究了指进的统计自相似性,混沌特性及分形描述方法,并与DLA模型对比解释流体饱和度等宏观概念。提出拟波及系数、临界流体饱和度等新概念;应用重正化群理论推导了均匀孔隙介质中流体饱和度和拟波及系数的关系,可用以建立宏观非混相指进模拟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