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CZ450型测量仪是成都工具研究所开发的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的最新一代仪器。它采用了该研究所首创的“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技术”。这项技术曾获中国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在我国发展、推广、使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正得到采用。该仪器利用一种特殊的测量蜗杆与被测齿轮作单面啮合传动(如图所示),在齿轮连续回转过程中快速地测得齿轮各单项误差和由各单项误差组成的齿轮综合误差。也可使用一种专用测头,测量齿向误差。 CZ450仪器由硬体和软件组成。硬体包括主机、80386计算机、绘图仪及其附件;而汉化模块化  相似文献   

2.
<正> CZ450型测量仪是成都工具研究所开发的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的最新一代仪器。它采用了该研究所首创的“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技术”。这项技术曾获中国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在我国发展、推广、使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正得到采用。该仪器利用一种特殊的测量蜗杆与被测齿轮作单面啮合传动(如图所示),在齿轮连续回转过程中快速地测得齿轮各单项误差和由各单项误差组成的齿轮综合误差。也可使用一种专用测头,测量齿向误差。CZ450仪器由硬体和软件组成。硬体包括主机、80386计算机、绘图仪及其附件;而汉化模块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齿轮整体误差曲线对齿形误差的工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齿轮动态整体误差测量技术是我国首先提出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误差的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误差曲线的绘制均与计算机相结合,给齿轮误差的工艺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十分有利于齿轮的生产与质量的提高。 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曲线将一个齿轮全部工作面上的各点误差值以同一零位测出,并按齿面上各点的实际啮合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完整的齿轮误差曲线图。在这种曲线图上可以读取所有诸如齿形误差、齿向误差、基节偏差、切向综合误差等误差项目的误差值及了解其变化规律,并能分析出各种误差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偿关系和内在的相互联系。 成都工具研究所研制生产的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是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器中的代表。根据CZ450所绘制出的误差曲线不仅可以评定齿轮的质量,还可以对齿轮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蜗杆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在MOD(Z2,Z1)=0(Z1———蜗杆头数:Z2———被测齿数)的情况下,为实现齿轮齿廓遍历性测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齿轮进行“转位”,由此产生了整体误差曲线重构问题。本文分析了长期沿用的基于错齿鉴相补偿方法及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误差曲线重构的根源,从理论上论证了该方法存在着缺陷。依据同一齿轮偏心量恒定的原则,提出了新的整体误差曲线的新重构方法,且在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获得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CZ450型测量仪是成都工具研究所开发的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的最新一代仪器。它采用了该研究所首创的“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技术”。这项技术曾获中国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在我国发展、推广、使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阻碍了满意的效果。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正得到采用。该仪器利用一种特殊的测量蜗杆与被测齿轮作单面啮合传动(如图所示),在齿轮连续回转过程中快速地测得齿轮各单项误差和由各单项误差组成的齿轮综合误差。也可使用一种专用测头,测量齿向误差。  相似文献   

6.
张尚瀛 《工具技术》1994,28(11):18-18
<正>在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由于采用间齿测量,当遇到被测齿轮齿数能被标准蜗杆头数整除时,整体误差测量工作不能连续自动错齿,测量时被测齿轮转动一周自动停止测量后,必须进行人工错齿后再行启动继续测量,即借助于仪器拖板手轮将被测齿轮移开脱离与标准蜗杆啮合,人工顺着齿轮原转动方向使齿轮转动一个齿,再移动拖板使齿输进入正确啮合位置(由千分表或其他指示器控制中心距)启动仪器进行第二圈测量。当用二头蜗杆测量时,人工错齿一次就可以完成整个测量工作了;当用三头蜗杆测量时,须进行二次人工错齿才能完成整体误差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齿轮制造过程中齿轮质量评定和加工工艺关联不明确的普遍现象 ,提出了齿轮统计齿廓的概念 ,并在CZN45 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机上得以实现和应用。通过齿廓统计对加工工艺系统进行辩识 ,为齿轮质量的评定和控制提供了更科学的易于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齿轮的统计齿廓模型识别及加工工艺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文文 《工具技术》2000,34(10):23-26
针对齿轮制造中齿轮质量评定与加工工艺系统关联不明确的普遍现象 ,提出了齿轮统计齿廓的概念 ,并在CZN45 0型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机上得以实现和应用。采用齿廓统计分析方法对加工工艺系统进行识别 ,可为齿轮质量的评定与控制提供更科学且易于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 测量速度快、误差信息丰富中国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是在齿轮单面啮合检查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单啮测量所测到的误差信息要比一般单项测量获得的多,但单啮测量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测量时啮合的重叠系数大于1,使得被测齿轮有部分齿面测不到,而且所测到的齿面部位的位置是不能确定的。因此,单啮测量所得到的较多误差信息并不能充分地被利用。针对上述状况,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采用了“间齿测量法”。这种方法不改变单啮测量的基本形式,主要靠改变标准元件来实现。我们使用了特殊多头标准蜗杆,使之仅有一头工作,这就简便而又可靠地使单啮测量时啮合的重叠系数小于1,从而可测出一个齿的全齿形误差曲线,并且所测点是确定的齿面点,如图所示。这种方法保留了单面啮合测量快速准确的特点,又解决了一般单啮测量测不到全齿形只能测一条综合的运动误差曲线的弊病,从而可获得齿轮全部误差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模数圆柱齿轮广泛应用于测量齿轮在双啮仪上进行齿轮双面啮合综合误差测量。齿轮的加工误差主要有:径向误差、切向误差、轴向误差和展成面误差。在JB3887—85《渐开线直齿圆柱测量齿轮》中,规定测量齿轮分度圆弧齿厚等πm/2,属于先规定测量齿轮弧齿厚的常规计算方法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双啮测量齿轮,双啮检验时的啮合角α_0″近似等于刀具原始齿形的齿形角α_0,用这种测量齿轮双啮检验时,不能反映切向误差,因为这时双啮综合测量的过程即  相似文献   

11.
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信号的细分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有关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电路和计算机系统改造的新方法,并以 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为例,对硬件电路、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应软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兆龙 《工具技术》1993,27(6):38-41
本文探讨了利用不完整齿条测量齿轮齿向误差的几个有关理论问题,并介绍了笔者运用该理论在 VG450的基础上开发的测量装置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Windows操作系统已得到普遍使用,而目前我国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的软件操作环境仍为DOS平台,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针对此,以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为例分析了该类仪器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仪器由DOS向Windows操作平台升级的系统硬件构建方案、实现方式和测量软件的更新目标及开发架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大型齿轮齿条刃边测头在机综合测量方案,阐述了该测量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给出了对大型齿轮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测量与评定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非圆齿轮的单面啮合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控及光栅测量技术为基础。采用渐开线圆柱齿轮作为标准测量元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圆齿轮的单面啮合测量方法,该方法提高了非圆齿轮测量的准确度,保证了精度,可解决非圆齿轮检测难的问题,适合于批量生产的非圆齿轮检查与选配工作。  相似文献   

16.
锥齿轮测量新方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者提出的一种新测量方法——通过一种特殊测量齿轮和被测量齿轮啮合来测量齿轮的误差,分析了由于该特殊测量齿轮而引起的测量系统误差,并对其进行补偿;同时针对该测量方法提出了新的误差表示方法——把误差表示为实际齿轮齿面上的点相对于理论齿面上的点的法向偏移量,该方法所表示的误差包含了锥齿轮所有误差信息。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测齿精度,分析了检齿心轴顶尖孔偏心对齿坯基准面和齿圈径跳测量的影响,通过精密测量拟合出检齿心轴两端的径跳曲线,从而获得偏心量的大小和方向,由此导出齿坯基准面偏摆和齿圈径跳测量的误差补偿表达式。最后通过实例测量详细阐述了检齿心轴偏心误差的分离方法与补偿方法。检齿心轴的误差补偿提高了测齿的精确度,为加工和测量1级(ISO1328:1997)精度超精密齿轮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分析齿轮滚刀的齿形特点,提出了在3906型CNC齿轮测量中心上测量齿轮滚刀轴向齿形误差的方法。主要讨论了测量控制数学模型和误差计算的方法,并在CNC齿轮测量中心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罗建勤  陈兴强 《机械传动》2003,27(2):46-47,7
为了判定小模数锥齿轮的精度和质量,在分析小模数锥齿轮加工误差的基础上,给出了公差组的选用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并提出了用间接法检验齿轮副(一齿)轴交角综合误差的原理及其检查仪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