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Laubscher 崩落图的矿体可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金川Ⅲ矿区的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获得了表征矿山岩体工程质量的多种指标.在分析了这些指标后,选取节理间距、RQD值、地下水、结构面状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指标建立了Ⅲ矿区的可崩性评价模型.由可崩性模型计算出各评价区域的MRMR值,然后根据Laubscher 崩落图计算每个评价区域的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分别为7.0~11.1 m和18.1~24.1 m,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这些区域适合应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2.
金川Ⅲ矿区矿岩可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川集团公司Ⅲ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Q、MRMR等多种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对矿体和主要围岩的可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金川Ⅲ矿区的超基性岩为中等易崩,大理岩和矿体为中等易崩~易崩,混合岩的可崩性最好,为极易崩~易崩。研究结果为Ⅲ矿区自然崩落采矿法的设计、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岩体稳定性分级预测矿岩的可崩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忠 《采矿技术》2005,5(1):22-25,86
运用围岩稳定性Q系统和RMR系统分析法,结合钻孔及巷道围岩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对拟建的金川镍矿三矿区矿岩进行了围岩分级.以稳定性分级为基础,确定了巷道工程的支护等级.同时,结合矿岩可崩性所要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对矿岩的可崩性进行了预测.以期为金川镍矿三矿区的贫矿开发技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铜山矿Ⅱ号矿体自然崩落法的可行性,通过相似工程类比,初步获得了铜山矿矿岩可崩性分级。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数据,基于Laubscher崩落图法建立了铜山矿矿岩可崩性评价模型,获得了三种不同拉底形状条件时的水力半径。利用GPI 3D FDEM构建了铜山矿Ⅱ号矿体自然崩落法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研究整个崩落过程中的应力与位移变化,获得了初始崩落面积和持续崩落面积,揭示了拉底速率对矿体崩落效果的影响规律、不同拉底速率拉底过程中底板应力演化规律以及自然崩落法采矿对研究区域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铜山矿矿岩可崩性属中等;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分别为15.5、27.5 m;拉底形状为圆形时所需拉底面积最小;发生初始、持续崩落所需拉底面积随长宽比增大而增大;断层破碎带能够促进损伤破裂向其汇集,也对损伤破裂的扩展具有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5.
某矿顶板岩体可崩性评价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厂铜坑矿92号矿体顶板宽条带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丰富的野外实测及统计资料,运用赤平投影和AutoCAD技术找出了三组优势结构面,同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RMR分类和Q系统分类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得出矿岩体质量等级为Ⅲ级,根据Laubscher的岩体质量地质力学分级法,通过采动力系数修正,求出采矿岩体质量分值MRMR为Ⅳ级,最后根据MRMR和Laubscher的可崩性曲线来评定初步设计中三房两柱法的合理性.该项研究对92号矿体顶板的安全崩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类似工程问题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矿体的可崩性是自然崩落法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分析了岩体原岩应力,节理裂隙布及其力学性质对矿体崩性的影响,结合矿石块度预测测和矿岩崩落速率预测规律,给出了自然崩落法设计矿体开采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铜矿峪矿岩体质量调查及可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矿岩可崩性分级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学文  肖金发 《金属矿山》2003,(2):32-33,42
矿岩可崩性是地下矿山能否用自然崩落法开采的重要依据之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矿岩可崩性分级识别,有利于真实地描述矿岩可崩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为此,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矿岩可崩性的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其矿岩可崩性进行分级识别,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识别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崩落法矿山矿岩可崩性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矿山开采的成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明确了可崩性研究应综合考虑矿岩是否可崩落、崩落面积合理性、崩落块度适宜性等问题,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内外此类问题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应进一步收集已实施矿山案例指标对现有经验法则补充完善;应重点关注物理模型试验中对节理面性质的模拟研究;可利用不同数值分析方法间的耦合分析技术手段对矿岩崩落特性进行分析预测,相关结论能够为从事该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及采矿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内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经历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确定性向非确定性综合评价的发展过程。文中总结了矿岩可崩性评价方法和参评指标,及其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现状。我国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实践表明,从硬岩、破碎矿体到粉矿的矿岩可崩性评价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矿体的可崩性评价方法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峰 《中国矿业》1997,6(6):27-31
矿体可崩性是自然崩落法可行性研究中首先要确定的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矿体可崩性的评价方法及在铜矿峪矿的实践,并对地质及岩石力学参数对该矿5号矿体崩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已有地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RQD法、RMR法、Q法、MRMR法等崩性评价方法,对某矿区矿岩的可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确定了某矿区的可崩性等级。应用的BCF块度分析预测系统对某矿区矿岩的崩落块度进行了分析预测,为底部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评价矿岩的可崩性,用于指导矿山的自然崩落采矿法设计,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揭露的地质条件,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影响矿岩可崩性的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岩体结构特征指标的分布规律,能更好地的反映矿岩的可崩性.结合实例,对某矿区的矿体可崩性进行了分级,得出该矿区的可崩性处于中等—较好水平,为矿山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夜长坪钼矿床矿岩可崩性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卢氏县夜长坪钼矿自然崩落法开采优化研究成果与夜长坪矿区岩体实际情况,采用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和可崩性指数法,对夜长坪钼矿的可崩性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氧化矿的可崩性指数为1.94,原生矿为3.90,含矿滑石为2.82;氧化矿属于"易崩"类型,原生矿和含矿滑石为"易到中等可崩"类型,研究结论为矿山扩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程潮铁矿应用矿块崩落法为基础,阐述了矿块崩落法有关结构参数,进行了矿岩可崩性,拉底以及边界削弱和底部结构稳定性等技术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某大型低品位钼矿的地质构造情况,收集了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推估了矿体的RMR值,对比分析了多种自然崩落法岩体可崩性评价方法,并利用Laubscher崩落图法绘制了矿山的可崩性预测图,得到了矿山初始崩落和持续崩落时的拉底水力半径,分析了不同拉底形状的优缺点并确定了最终拉底形态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预测拉底参数下的矿石崩落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的拉底空间参数下能达到崩落预期,该矿具有自然崩落法开采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研究Fisher判别法和分析多种岩石可崩性分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岩石可崩性分级的主要因素:岩石抗压强度、RQD值、节理间距、摩擦角、张开度、地下水作为判别因子,构建岩石可崩性分级的Fisher判别模型。利用国内外岩石可崩性分级实例作为样本进行训练,求出最优线性判别函数,用建立的判别模型对已有的几个分级实例进行判别分级,分级结果与实际吻合程度很高,验证了判别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小官庄铁矿采场矿岩体可崩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卫东 《金属矿山》2001,1(10):26-28
通过对地质资料、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炮孔破坏情况、RQD值和结构面的分析和调查,采用CISR分类法对主要矿岩种类进行可崩性分级和预测,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模拟技术的矿岩可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和方法重现三维工程岩体模型和块段模型,采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三维地质块段模型中的各评价参数进行有效估值,最后应用可崩性评价方法对矿岩的可崩性进行评价.针对通过不同岩性区域实体模型和块段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指标的插值,建立了金川Ⅲ矿区矿岩可崩性评价的三维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应用此种方法对金川Ⅲ矿区矿岩可崩性分级表明,矿岩可崩性属于中等偏上,与生产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0.
矿体可崩性研究及其在自然崩落法采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矿体的可崩性是自然崩落法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分析了岩体原岩应力、节理裂隙分布及其力学性质对矿体可崩性的影响,结合矿石块度预测和矿岩崩落速率预测规律,给出了自然崩落法设计矿体开采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