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水力旋流器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分流比的大小决定了溢流口含油浓度高低和底流含油的多少。在入口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分流比越大,分离效率越高,而溢流含油则低,因此分流比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同的分流比特性系数下,小溢流口径的旋流管比大溢流口径的旋流管脱水效率高。在压差比相同情况下,可通过缩小溢流口径来减小分流比,提高溢流含油浓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证明用水力旋流器进行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是行之有效的。讨论了分流比对溢流和底流含油质量分数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在旋流管设计是应考虑高效流量与能耗的关系问题,以及旋流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溢流口直径大小与和入口含油质量分数相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倪玲英 《石油机械》1999,27(9):19-21
简述了高含水原油经水力旋流器分离时出现乳化的原因, 讨论了影响水力旋流器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性能指标, 并对影响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性能的重要参数———旋流器入口流量、分流比、压降和溢流口直径等分别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当水力旋流器的流量、分流比和压降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 选择适当溢流口直径才能同时提高分离效率和脱水效率, 使高含水原油预分离后溢流的含油浓度满足生产要求, 底流口污水的含油浓度也满足后续除油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井下双级串联式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uler-Euler法与大涡模拟相结合对井下双级串联式水力旋流器的分流特性和分离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入口流量由20 m3/d增加到60 m3/d时,总分流比的范围逐渐变大,且第一、二级水力旋流器的溢流口流量之比与总分流比的变化关系是函数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底流含油质量浓度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总分流比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入口流量为25~50 m3/d且总分流比为0.28~0.75时,底流含油质量分数不大于200×10-6;数值模拟预报的分流特性与实验结果一致,预报的分离特性与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该模拟解决了文献[23]提出的监测模型难以用于配带双级串联式水力旋流器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工况诊断的问题,并给出了井下工况调节时总分流比的推荐范围,从而可以为现场应用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效果,并对旋流器在污水处理应用中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旋流器在入口含油浓度大于70ppm,流量接近泵最大允许流量,分流比控制在大于5%时,分离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用有机玻璃制成的试验用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主直径D=0.038m)是由旋流腔、大锥体段、小锥体段与圆柱段组成。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上进行了水力旋流器试验,试验用污水是用自来水加原油配制而成。入口污水含油浓度为400ppm,入口污水流量为1~6m3/h。试验结果表明,水力旋流器的压力降随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入口流量增加到3m3/h,分离效率也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人口流量增加到5m3/h时,压力降达0.170MPa(分离效率可高达97%);当分流比在2%~5%时,出口净化水的含油浓度可降至15ppm。  相似文献   

7.
分流比对脱水型油水分离旋流器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采用D20旋流器对水体积分数为5%的油水混合液进行了分流比对旋流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入口流量下分流比对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压降比以及压降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旋流器的简化效率和综合效率随分流比变化的曲线在增长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拐点,该点处的分流比F=5.5%,最佳分流比选择5.5%~6.0%比较合适。在本次实验范围内,压降比随分流比的增大线性减小。溢流压降随分流比的增大而减小,溢流阻力系数则基本不变;底流压降在分流比增大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底流阻力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8.
对双锥形结构与单锥形结构的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因素(即离心加速度)主要取决于进口流量和本体结构,而与底流阀开口和溢流口直径无关;但是,底流阀开度和溢流口直径是影响分流比的重要因素,分流比又是决定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流量下,为了达到高效率分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选取合适的溢流口开度(或溢流口直径),通过调节底流阀开度控制分流比。  相似文献   

9.
水力旋流器用于高含油油水混合液分离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贺杰  刘安生 《石油机械》1996,24(5):22-25
在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部分几何参数设计试制的预分离水力旋流器能适应处理含油量小于20%的污水的要求。现场试验表明,入口含油浓度Ci在6%~15%之间,分流比F=1.3Ci,处理后水的含油量可降至0.5%以下,底流仍有0.35MPa的压力,分离效率可达97%,能满足油田生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水力旋流器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相密度差越大,液体温度越高,油滴直径大,则分离性能就好;讨论了流量大小,尾管长短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分流比与入口浓度和压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