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壳对爆炸成型弹丸(EFP)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材料外壳对爆炸成型弹丸(EFP)成型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理论计算,从弹丸总体结构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动能毁伤弹丸对航天器内部结构的毁伤特性,提出了一种穿透航天器外壳后区域性散布毁伤元的动能毁伤弹丸。根据空间卫星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多层等效靶板,进行了动能毁伤弹丸撞击多层靶板的验证试验。对试验过程进行有限元动力学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一致性对比,采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形状毁伤元的毁伤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动能毁伤弹丸在穿透2 mm厚铝板后弹壳破碎释放毁伤元,且不会穿透最后一层靶板产生额外空间碎片,毁伤方案的可行性较高; 不同形状毁伤元中球形毁伤元毁伤内部结构的效果最好,立方体毁伤元穿透外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长径比弹丸上升段的六自由度外弹道计算和飞行稳定性研究,得出弹丸长径比与追随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的有关规律,指出在高炮弹丸设计中,可以突破传统的旋转稳定弹丸对长径比的限制,该项研究对于高炮弹丸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理论和试验难以解决的三层结构的钢心弹丸在挤进枪管过程中的应力、转速和摆动问题,以某大口径枪械弹丸挤进过程为例,建立了弹丸和枪管的有限元模型,使用Johnson-Cook材料本构关系,运用动力显式方法对弹丸挤进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弹丸的挤进阻力,展现了弹丸被甲表面刻痕的成形过程,研究了弹丸的应力情况和转速,并分析了弹丸在挤进过程中的摆动状况。分析结果可为优化坡膛结构,在满足武器要求的前提下改进弹丸形状以提高弹丸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弹道学报》2012,24(2)
为测定弹丸的瞬时速度与姿态,利用标定过的线阵像机,在镜面摄像法下从2个视角对运动中的弹丸进行扫描成像.在研究了线阵像机的动态成像方程后,利用若干个目标特征点和对应的图像点,建立测量问题数学模型;通过两步法求解出弹丸的速度、姿态和初始位置8个参数.对不同像机参数下的不同弹丸几何尺寸和不同的运动姿态参数进行了图像仿真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姿态测量误差优于0.4°,合速度的相对测量误差优于2%.利用线阵像机成像模型和最优化算法测量弹丸速度与姿态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弹丸的瞬时速度与姿态,利用标定过的线阵像机,在镜面摄像法下从2个视角对运动中的弹丸进行扫描成像.在研究了线阵像机的动态成像方程后,利用若干个目标特征点和对应的图像点,建立测量问题数学模型;通过两步法求解出弹丸的速度、姿态和初始位置8个参数.对不同像机参数下的不同弹丸几何尺寸和不同的运动姿态参数进行了图像仿真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姿态测量误差优于0.4°,合速度的相对测量误差优于2%.利用线阵像机成像模型和最优化算法测量弹丸速度与姿态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目前高速弹丸的研制状况,主要对电磁炮发射的高速弹丸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较详细的综述,并述及了高速弹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口径旋转稳定弹丸的弹道相似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转稳定弹丸为对象,推导了不同口径弹丸的弹道相似原理,得到了两弹在飞行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旋转速度和章动特性等弹道参数上的相似条件和相似关系。通过弹道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弹道相似原理及相似关系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冲击起爆弹丸对薄板侵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太阳 《弹道学报》1999,11(4):54-57,69
利用脉冲X光摄等方法对冲击起爆弹丸的作用过程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并结合有关理论分析,取得一致的结论,弹丸的冲击起爆及其作用除与冲击速度,靶板状态有关外,还取决于弹丸及其装药的结构,根据不同要求,其炸药装药的品种、形状、尺寸、密度等都要与之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慈明森 《弹箭技术》1998,9(3):57-65
在法国和德国共同实施技术计划(TA50)期间,进行模拟和试验综合研究证明以铁爆炸成形弹丸(EFP)代替钽弹丸的可能性。含有超过100次试验的三方面研究包括实弹爆炸成形弹丸发射、全尺寸和半尺寸机加弹丸模型的试验,以及三种不同流体编码(OURANOS、AUTODYN、OTI*HULL)的试验数据模拟。以2100m/s的速度发射长径L/D=4、6和8的全尺寸和半尺寸模型弹丸撞击不同的靶。对于不同的长经确  相似文献   

11.
水下弹丸外弹道运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了表征水下弹丸运动性能的参数——存速系数.并利用该参数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探讨简化水下弹丸威力试验的2种方法.一是建立水下弹丸在不同水深下运动性能的试验模型.以浅水实验代替深水实验;二是从水下弹丸的威力指标出发.找出不同水深中最难满足的弹丸威力指标(不妨称之为最严格指标).只需对该单项指标进行考核.文中最后经实弹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单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发射过程中,影响其发射性能的因素很多,重点研究弹丸形位参数对单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发射性能的影响.所研究的弹丸形位参数主要包括弹丸头部形状和弹丸初始触发位置.弹丸头部形状包括平头、锥形头和圆头三种,弹丸初始触发位置主要用弹丸与驱动线圈的相对位置来表示.利用Ansoft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弹丸头部形状以及最佳的弹丸初始触发位置,同时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为后续多级磁阻型线圈发射器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涉及爆炸成形的弹丸(EFP)形成的所有参数,进行了数值参数研究。定量分析了例如弹丸初速、最终形状和速度梯度的许多参数的作用.说明在成形过程中加工硬化和温度系数有主导作用、从这些数值模拟和Gurney形式,确定可以在不影响弹丸最终形状的条件下。改变炸药的初始能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刚性球形弹丸对间隔靶或多层靶的侵彻问题,这些靶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给出了弹丸与靶体相互作用的模型,由它计算出了相互作用的表面在每个时间增量时的变化状态,从而可获得靶的阻力,将这些代入到弹丸的运动方程中,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弹丸在击穿靶或未击穿靶时的弹道轨迹.其中靶的阻力从广义的Poncelet方程中求得.这样,经典的静力学和动力系数与靶的材料特性就通过弹腔扩张模型联系起来,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的穿透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转速测试弹丸炮口速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一种利用转速测试弹丸炮口速度的方法。地磁传感器与测试电路安装在弹丸或引信里,当弹丸发射、地磁传感器的线圈随弹丸旋转时,线圈切割磁力线而产生周期性感应电动势。测试电路采集到感应电动势信号并存储于电路内部的存储器里。在实弹测试回收测试电路后读取存储器里的数据,可以得到弹丸在炮口处的转速值,结合火炮的炮口缠度可以计量或计算出弹丸在炮口的初速值。经过实弹测试验证,该测试方法可测量炮口处弹丸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弹丸挤进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樊黎霞  何湘玥 《兵工学报》2011,32(8):963-969
本文针对依靠观察和实验难以解决的弹丸在枪管挤进过程中带有过盈摩擦大变形接触的难题,建立了弹丸挤进枪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动态显式算法以及网格自适应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铅芯弹丸的挤进过程,展示了弹丸上膛线压痕的形成过程和材料的流动情况,分析了挤进前后弹头壳和铅芯的变形特征,以及挤进结束后弹丸的残余应力,从而为改进射...  相似文献   

17.
以舰船结构为目标,运用 ANSYS /LS-DYNA,用截卵形弹丸对均质靶板和加筋靶板侵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靶板的破坏情况、弹丸的剩余速度、弹丸的变形情况以及弹道的偏转,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并建立卵形弹丸模型采用上述的 J-C 模型对与上述同样的均质靶板和加筋靶板进行穿甲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靶板的破坏情况、弹丸的剩余速度、弹丸变形以及弹道偏转情况,并运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弹丸的剩余速度与之相比较,证明卵形弹丸的数值模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弹丸起爆控制方法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地磁计转数原理实现弹丸精确起爆控制的方法,对地磁计转数的电路原理及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现了利用地磁计转数原理既可对弹丸进行起爆控制,又可以对弹丸的出炮口速度进行修正,达到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距离实现对起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速旋转弹丸的空气动力特性,对某小口径旋转弹丸气动特性进行研究。利用UG 建立某5.8 mm 小口径枪弹的3 维模型,导入Fluent 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数值模拟旋转弹丸的气动特性,对比研究不同马赫数下旋 转弹丸的表面绕流流场,系统分析高速旋转弹丸在不同攻角、不同马赫数下气动特性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对高 速旋转弹丸的气动力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弹丸对混凝土中钢筋结构侵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弹丸与钢筋直接发生作用的情况,提出弹丸侵彻钢筋混凝土的近似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弹丸侵彻钢筋混凝土过程中弹丸的加速度时间历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用该模型分析不同配筋结构、配筋尺寸、网眼尺寸对侵彻深度和侵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眼间距和钢筋直径对侵彻深度影响较大,钢筋混凝土在钢筋层较集中的一侧抗侵彻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