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建立了增压富氧燃烧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颗粒粒径、空隙率、床层温度及系统压力等因素对炉内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增大,传热系数减小;随着空隙率增大,传热系数减小;随着温度升高,传热系数增大;随着压力升高,传热系数增大,但增加的幅度明显变小,说明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升高压力对传热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燃煤锅炉尾部受热面磨损严重的现状,对飞灰磨损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影响磨损的各种因素,针对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300 MW富氧燃烧电站锅炉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300 MW亚临界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加入能量回收系统的富氧燃烧脱碳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并与空气燃烧+单乙醇胺(MEA)脱碳技术和常规富氧燃烧脱碳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气燃烧+MEA技术导致电厂效率降低最多,而能量回收系统的加入可使在富氧燃烧方式下电厂的净效率提高2.59%;脱碳工艺的加入使得发电成本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电成本增幅最大的是空气燃烧+MEA燃烧方式,其发电成本较参照电厂(0.270 0元/(kW·h))增至0.397 5元/(kW·h),而加入能量回收系统的富氧燃烧方式可使发电成本降为0.346 4元/(kW·h);采用MEA化学吸附法的脱碳费用(154.841元/t)远高于富氧燃烧电厂(30.365元/t),而能量回收系统的加入可使富氧燃烧电厂的CO2脱除费用进一步降低至23.322元/t.  相似文献   

4.
以某台30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常规空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生成的烟气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OM),对3种燃烧气氛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处的烟气流速、对数平均温差、传热系数、管壁温度分布和管圈内蒸汽焓增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燃烧气氛由常规空气变为常压富氧再到增压富氧的过程中,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均增大;与常规空气燃烧气氛相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换热器的管圈间热偏差较小;换热器的弯管处可能存在超温现象;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大,实现相同换热量,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度也减小,为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将部分省煤器移入炉膛上部.  相似文献   

5.
富氧燃烧锅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天况 《锅炉技术》2008,39(1):25-31
介绍了不同目的的锅炉富氧燃烧技术,重点分析了膜法富氧对于锅炉性能所带来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发展膜法富氧锅炉技术和扩大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节能》2021,(1):53-55
随着化石能源短缺与节能环保的巨大压力,亟须解决燃煤电厂锅炉能耗高、热效率低、烟气排放污染物过高等问题。而富氧燃烧技术具有提高锅炉效率,降低NO_X产物排放以及实现超低负荷深度调峰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效节能燃烧技术。对重庆某电厂2×300 MW燃煤发电机组锅炉进行富养燃烧技术改造,发现改造后该机组NO_X产物降低,启停机油耗同比降低80%以上,同时该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提升至30%额定负荷以下,锅炉清理费用减少,达到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增压富氧条件下煤燃烧产生的烟气视为实际气体的理想混合物,在维里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余焓数法推导出烟气焓值的计算方程,并对6 MPa、2 MPa和0.5 MPa压力下的烟气焓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维里方程的余焓数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气体的特性,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用于实际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利用电站锅炉的排烟热量,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温省煤器。如此,电站锅炉排烟温度可以从140~150℃被降低到40~50℃,对应的热损失的8%~12%降低到3%~4%。新型低温省煤器的主要部件用不锈耐酸钢制造以防止酸腐蚀,特制的机械清灰器可以随时除去受热面的积灰。经计算表明,制造新型低温省煤器并且应用于电站锅炉,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9.
以300MW燃煤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在6~8MPa压力下增压富氧燃烧的经济性,并与常压富氧燃烧下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压力的提高,烟气中水蒸气的凝结热得以回收,用于加热汽轮机低温凝结水,减少汽轮机抽汽,使汽轮机出力增加,电厂的毛输出功率接近320MW;增压富氧燃烧的空气深冷分离制氧(ASU)功耗大大增加,占毛输出功率的26%,而烟气压缩(CPU)的功耗大大降低,约为毛输出功率的0.2%;综合考虑电站其他辅机功耗后,6~8MPa下增压富氧燃烧的电厂净效率比常压富氧燃烧下提高了4.5%.与常压富氧燃烧发电机组相比,增压富氧燃烧在CO2的捕集、压缩液化与封存(CCS)技术中的经济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杨水军 《节能》2010,29(11):68-71
简述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热电厂6#锅炉概况,介绍锅炉应用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情况与膜技术应用机理。通过相关问题讨论,分析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增压富氧燃烧产生的烟气不能作为理想气体处理,为了计算增压富氧燃烧产生烟气的物性和对流传热系数,采用基于实际气体的三参数维里方程计算了增压条件下烟气的密度,通过剩余热容求解烟气的定压热容,并采用Chung等的方法解得烟气的动力黏度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与常压条件下相比,增压(6.0 MPa)下的烟气密度增大了约60倍,定压热容、动力黏度、导热系数变化及普朗特数变化不大;在相同的烟气流速下,烟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提高了十几倍.  相似文献   

12.
富氧燃烧技术是未来实现燃煤电站锅炉CO2捕集和存储可能采取的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煤粉在普通空气和CO2气氛条件下的燃烧及传热传质特性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煤粉富氧燃烧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总结富氧燃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燃煤电站锅炉空气燃烧技术进行比较,从传热特性、煤的反应性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3个方面介绍了富氧燃烧的特点,为将来工业应用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站汞的排放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潘卫国  魏敦崧 《锅炉技术》2007,38(1):32-35,43
介绍了燃煤电站汞的排放状况,总结了前人关于燃煤电站汞的转化过程、不同排放形式及影响其形态转化的因素,介绍了当前燃煤电站汞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燃煤电站汞的排放及控制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如何有效地将气相单质汞转化为易被吸收或吸附的二价汞,同时降低脱汞成本将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俊奎  赵军  郭仁宁 《节能技术》2007,25(5):475-479
本文从磨损机理角度,分析验证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省煤器严重磨损部位,即灰粒与管束碰撞点和管束水平夹角约38°;基于受热面磨损量关系式,理论分析了烟气对受热面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烟气流速是决定因素,并提出了有效防磨措施;最后,对阜新煤矸石热电厂3#流化床炉省煤器变形损坏进行分析研究,经改造采用鳍片管省煤器,同时在受热面磨损严重处加装防磨设施,较好地解决了省煤器严重的磨损问题,提高了锅炉连续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燃烧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燃烧技术,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受热面磨损始终是个严重问题。分析了省煤器泄露原因,介绍鳍片管省煤器的特点,根据国内外鳍片管省煤器的使用情况,对220 t/h CFB锅炉省煤器进行了的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电站锅炉鳍片管省煤器鳍片尺寸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站锅炉省煤器典型工况下,以矩形直鳍片的高度和厚度优化为目的,从鳍片管换热机理和传热控制方程出发,得到了在鳍片金属质量一定条件下换热量最大时的鳍片尺寸选取的数学模型,并以某一电站锅炉省煤器为对象,说明了寻优的方法和步骤,计算分析了烟气流速及污染系数对优化尺寸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不可再生且污染严重,开发和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逐步调整与优化能源结构,意义重大.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也是当前世界能源研究热点之一.重点介绍了生物质再燃利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生物质再燃技术包括直接再燃、气化再燃以及高级再燃,使用生物质用于燃煤锅炉再燃,既可以合理利用生物质,又能有效降低燃煤锅炉的NOx排放,NOx减排率可达50%~90%,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煤电站锅炉是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CFD软件平台,使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实际电站锅炉不同的燃烧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影响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的不同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NOx排放浓度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增加;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也能影响NOx的生成,在计算的3种工况中,均等型配风生成的NOx浓度最低,倒塔型次之,束腰型最大;改变二次风偏转角度能影响NOx的生成量,NOx排放浓度随着二次风偏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