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尺度的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 《南方建筑》2006,(4):77-79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实践。在中国传统器物历史上,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和长信宫灯、无印良品均传递出设计是为人所用这个道理。设计需要有为人所需,需要有道理的设计。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实践。纵观当今世界,器物设计空前繁荣,设计文化的存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形态。人类从早期生活用品和  相似文献   

3.
公共空间,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空间,公共空间产品,是供在此空间活动的人们使用或享用的服务性产品,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特点出发,给出了公共空间产品设计中要遵循的几个原则,这些原则可供设计师们作参考,使公共空间的产品更好的为人所需,为人所用。  相似文献   

4.
玄关是现代住宅中的重要组成空间,承担着组织流线、换鞋更衣、储物等多样的功能。通过对玄关内必要家具尺度和各类活动所需人体操作空间的分析,提出了玄关空间的最小净尺寸;对开放式、"一"字型及"L"型布局玄关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汉明 《新建筑》2000,(5):19-20
尺度是人类自身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建筑的尺度与人体活动所表现的速度有关,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各种事物的基本属性,建筑有着自己的时空形态和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代创新空间的场所类型及其演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筑空间的微观层次研究当代创新活动所需的空间平台,指出创新空间是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形成的集研发、学习、交流展示等功能的新的建筑空间类型,是当代多功能的综合智慧单元,并分析创新场所的特质、创新空间的类型及其演化、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公共空间,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空间,公共空间产品,是供在此空间活动的人们使用或享用的服务性产品,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特点出发,给出了公共空间产品设计中要遵循的几个原则,这些原则可供设计师们作参考,使公共空间的产品更好的为人所需,为人所用。  相似文献   

8.
人体工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建筑更好的为人所用,就要懂得人的心理和行为要求,就需要应用到人体工程学.本文首先对人体工程学进行了概述,然后对人体工程学在建筑通道设计、建筑平面布局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高耸林立。起初,人们只在意建筑空间如何与众不同,如何与世界接轨,却忽视了建筑本应体现的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现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建筑空间上体现中式风格,已成为设计师所重视的问题。文章围绕中式元素的装饰器物在中式餐饮空间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将中式元素装饰器物合理地融入餐饮空间,可以提高用餐空间的美感,传递文化,讲述历史。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利用元宇宙技术中最主要的VR技术,进行建筑创作设计,属于一个较全新的技术手段与创作领域。作者在紧凑型住房厨房空间尺寸研究中,借助VR技术,通过在虚拟建筑空间映射现实中的人体与建筑模型,来研究小尺度的建筑空间,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也属于元宇宙技术在建筑空间研究领域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1.
建筑空间中的人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场所、路线、领域等肯定了作为个体的空间存在,其中虽也渗透着人的因素,但仍停留在“逻辑空间”这一层面。故此,我们把人这个要素独立出来,它体现了建筑作为人化的个体,其内蕴的功能。视觉、建筑师本人思维品格及大众审美等。也正是人这一要素才不断赋予空间以新的探索的意义。正如布鲁诺·赛维所述:“在建筑中,人是在建筑物内行动的,是他本人赋予这种空间以完全的实在性。”功能要素建筑空间中的功能反映了建筑为人的特点,它要考虑的是人这一主体,涉及(1)人体活动的范围及其特性,包括人对基本的空间大小,尺度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厦门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校园外部空间为例,通过对比研究将高校外部空间分为环境主导型和建筑主导型两个类型,从空间类型、空间界定方式方面探讨其不同的外部空间特征,分析、总结现代教育中多样化、个性化公共活动所需的外部空间应具有整体性和流动性、与建筑之间联系紧密、具有宜人尺度以及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3.
关中自古儒学昌盛,目前尚存有12座明清时期的大成殿建筑,其规模、建制、装饰与空间构成方式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国家性质的祀孔礼仪在此区域的施行情况。通过爬梳《頖宫礼乐疏》《文庙丁祭谱》等诠释“释奠仪”的历史文献,比对其要求的人员行为流线与器物占地面积,提出礼仪所需的理想空间模式,并结合关中地区实例探索理论与现实间的吻合程度与适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罗琳 《建筑》2012,(16):77-78
建筑设计的核心是理念。在做设计时遇到的很多矛盾,否定之否定,最终获得欣慰的答案便是理念的源泉。建筑的本质是空间,而空间是为人所用的,是生活的体现。所以,设计来源于构思,构思来源于生活,做设计就是一个解决矛盾的过程,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不仅仅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2013,(Z1):120-124
设计试图从建筑的各个方面去探索幼儿园的最佳的空间形式,比如环境营造、外观造型、使用功能、尺寸比例、细节控制、材料色彩等等;孩子们在空间中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独立活动的能力、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基本的美学素养和空间想象能力;设计理念始终围绕着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与之互动的、丰富的、愉快的、积极的、令人惊奇的空间而产生,希望为孩子提供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潘永刚 《华中建筑》2010,28(2):83-85
许多建筑师,包括建筑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普遍都有这样的认识:建筑设计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建筑物所形成的空间与生活在其中人的关系,实现空间及其组合为"人"服务,做到空间各类功能的为人所用,体现设计的本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该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用不同的观察视角来重新审视建筑师的工作属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希望通过对文化背景和心理的探讨,阐述对比西方笛卡尔坐标体系下的三维立体建筑空间观与中国二维思维图式下的建筑空间观。文章通过器物装饰纹样、玉文化、汉字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二维思维图式,分析中国建筑空间意向、院落空间文化及建筑装饰这三方面所表达出的二维平面性。  相似文献   

18.
窗是自然光进入建筑空间最简洁有效的途径。不同尺寸的窗,会在建筑空间中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主题与氛围。在设计窗的尺寸时,要与建筑整体的风格、空间所需的氛围、室内外的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相统一,小尺寸的窗,形成的光影效果强烈,往往用于突出空间中的重点。大尺寸的窗,可以沟通空间内外,给空间带来柔和的自然光,使空间变得通透明亮。  相似文献   

19.
站点周边居住建筑的密度直接影响乘坐轨道交通的总量,轨道站域范围内居住建筑分布的整体比重与轨道交通分担出行的比例相关。针对香港74个港铁站域空间居住建筑形态特征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居住单元的分布情况,站域范围的居住建筑的密度与港铁乘坐量密切相关;站域空间范围的分布情况与非轨道站影响区域的比较发现,以轨道站为核心的居住建筑集聚特征是支持香港轨道系统高效率的重要空间特征之一。围绕轨道站的居住建筑集聚能够通过居民出行活动的集聚引导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分布密度的提高,是促进紧凑空间形态的形成的基本动力。归纳在轨道系统建设、站域空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紧凑形态形成的各类因素,有利于合理制定以轨道站为导向的紧凑城市空间形态策略。  相似文献   

20.
艾侠 《建筑技艺》2013,(1):54-61
作为一个擅长利用空间的物种.人类活动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对空间的重新界定与划分,比如制作器皿.而更为宏观层面的建筑活动更是一种针对生存及生活空间的创造,是人类空间实践的最高形式。在与形形色色的建筑活动相关的众多话题中,材料永远是一个被人们熟知熟用,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某种陌生的存在。现代主义早期,建筑师把材料视作围合空间的器物,对材料的选择更多的是考虑其物理属性以及基于物理属性和功能化要求的空间形式表达;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倾向于模糊建筑材料的色彩、形状、质地等属性特征,而将其还原为一种不可测定的、戏剧化、媒介化、符号化的价值存在,这在当今建筑结构及传统建筑模式日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