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地板辐射式采暖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集中式采暖成为城市供暖的主要形式,而耐热聚乙烯(PE-RT)作为地板辐射式采暖管道的主要材料,也因此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关注。为此,该文对耐热聚乙烯(PE-RT)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耐热聚乙烯管材(PE-RT)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围绕耐热聚乙烯管材的加工工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疲劳断裂力学方法对聚乙烯管材进行了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的研究,从而给出了一种快速预测这些材料长期使用性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产业》2009,(1):88-89
我国在一向被视为聚乙烯管材“软肋”的高端管材专用料研发上有了新突破。记者2008年11月25日从扬子石化公司了解到,该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性能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YEM-4902T成功获得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瑞典Bodycote实验室PE112等级认证,成为继韩国三星石化之后,国际上第二家获得PE112等级认证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白耀武 《安装》1998,(4):15-16,27
介绍了聚乙烯(PE)管的发展现状及其特性,述及了聚乙烯管道敷设的特殊要求,通过对西安市天然工程中聚乙烯管应用后的性能测试、焊接质量检测及经济分析,提出了在天然气工程中推广应用埋地聚乙烯管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聚乙烯管材抗慢速裂纹增长和抗快速裂纹扩展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述了正在完善的标准方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对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然气气化工程的顺利进展,我国为了探索聚乙烯管在燃气输配系统中的应用,先后与国外的多家聚乙烯管的专业公司签署了聚乙烯燃气管道试验铺设协议。并对施工人员进行PE管常识和燃气管道施工常识教育,对工程管道关键公工序--管道焊接人员的操作进行了先期培训,并使操作人员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得到了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钢塑复合管导热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酞峰 《中国测试技术》2005,31(4):27-29,56
聚乙烯钢塑复合管是新一代替代传统管道的新型管材,其导热系数的测试及相关的数据目前还没有报导。本文利用一维、稳态传热的基本规律,采用相对简单易行、测试成本低、较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测试装置,对成都某企业的聚乙烯钢塑复合管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获取了较满意的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及所获取的数据,对相应的生产厂家、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燃气输配行业中,聚乙烯(PE)管材、管件的应用迅速增加,给燃气工程的施工带来诸多方便。为保证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燃气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均要有章可循,以便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与对规范的理解,从PE管材、管件的搬运及堆放要求、管沟开挖及回填土的要求、安全净距与套管加设、PE管的连接要求及PE管的吹扫、强度气密性试验要求五个方面,对燃气工程聚乙烯(PE)管施工中的一些施工要求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GB/T 13021-1991规定的聚乙烯炭黑含量测试方法,应用质量管理(QC)程序进行了试验条件的细化及调整,确定了样品量0.5g、热解600℃下恒温30min、灼烧750℃下恒温10min、气流量70mL·min-1的最佳试验条件,提高了工程用聚乙烯管材、管件及其原材料炭黑含量测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同时对此类测试标准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J积分法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研究了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分子量分布和共聚单体对其结晶行为、断裂韧性和耐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峰分子量分布的共聚聚乙烯而言,双峰分子量分布的均聚聚乙烯结晶度从54.5%增加到60.9%,断裂韧性从5.85 kJ/m2提高到6.67 kJ/m2。此外,拉伸性能和耐蠕变性能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铅锌尾矿用于中热水泥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铅锌尾矿为原料烧制中热硅酸盐水泥,并与用粘土配料烧制的中热水泥进行对比。用差热分析测定熟料的易烧性;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熟料的矿物组成;依据国标GB2022-80测量了中热水泥的水化热;通过砂浆和净浆实验测定了中热水泥水化后的强度;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水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铅锌尾矿来配料,可以提高熟料的易烧性,矿物形成良好。熟料掺入4%的石膏制得水泥,其性能符合GB200-2003规定的强度等级42.5中热硅酸盐水泥的各项标准,并且其后期强度高于用粘土配料的试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工艺参数对K418高温合金焊接裂纹的影响,减少焊接过程中裂纹的产生。方法采用真空电子束对2mm的薄板K418高温合金进行焊接试验,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来调控焊接裂纹,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焊缝显微组织进行观察,使用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进行硬度测量,万能拉伸计对接头进行拉伸试验,使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观察。结果在焊接束流为24 mA,焊接速度为600 mm/min时,扫描波形为O形,频率为500 Hz时,焊接接头表面未发现裂纹。通过拉伸试验发现断裂位置为母材,其断口为典型脆性解离断裂。结论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减少或消除焊接接头表面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对20钢整体热浸镀铝换热器管柬的镀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镀层的厚度与硬度。分析结果表明,镀层由纯铝层和铁铝合金层组成,镀层均匀且与基体附着良好;镀层厚度为50~125μm,合金层厚度为37~83μm,焊缝处的镀层较母材处的薄;合金层的平均硬度为884.8HV0.02,主要由FeAl3相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一种富钛NiTi薄膜的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种非晶的富TiNiTi薄膜,其成分为Ni46.34%(原子分数),Ti53.66%(原子分数)。采用变温方法研究了这种非晶薄膜的晶化动力学。测得非晶薄膜晶化的激活能为271kJ/mol,平均Avrami指数为1.17。采用以上获得的动力学参数计算了薄膜在773K的等温晶化动力学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薄膜的晶化过程中伴随着Ti2Ni的析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制备γ-MnOOH,结果表明在温度140℃,KMnO4的量为0.5g时制备的γ-MnOOH结晶效果良好;以自制的γ-MnOOH与Li OH反应制备出离子筛前驱体,对酸洗后所得的锂离子筛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12时吸附量最高,不同初始锂溶液浓度条件下锂的吸附量相差较小,锂离子筛对锂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的GC/MS分析方法.橄榄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化,角鲨烯同步萃取于石油醚-苯(1+1)溶剂中,经强极性毛细管柱SP-2560分离,质谱选择离子监测对角鲨烯进行定量测定.该方法在0.01-0.5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最小检测限为1.80ng/mL,方法回收率在9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2-CPR/UPS并联机构的三平移移印机,以扩展并联机构的应用领域,提高移印印刷质量。方法应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自由度,并用修正的Kutzbach-Grübler公式进行验证。建立该机构Jacobian矩阵的数学模型,运用极限坐标搜索法求解其工作空间。根据Jacobian矩阵对机构奇异性进行分析,获得灵巧度指标在工作空间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该机构可实现三平移运动,工作空间呈长方体形状,内部连续无空洞且无奇异位置,灵巧度指标在工作空间中分布均匀。结论该三平移移印机可满足移印时的运动及工作范围需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机构在工作空间中无奇异位置且灵巧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依据热力耦合建立含微缺陷叶片的裂尖温度场数值模型,并研究了微缺陷叶片断裂微观损伤方式。首先,建立裂尖温度场数学模型需要确定塑性区范围和塑性区内的内热流密度函数。基于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裂纹尖端应力场和Tsai-Wu屈服准则理论推导,得到含微缺陷风电叶片Ⅰ/Ⅱ复合型裂纹的塑性区范围;内热流密度函数按照裂纹扩散规律构造。其次,利用电子扫描电镜技术对叶片试件的断口失效微观结构进行检测。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微缺陷叶片试件表面温度实验,验证了裂尖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确定计算温度场模型中内热流密度函数幂数为2;通过显微技术发现含气泡缺陷的叶片试件有纤维断裂、基体开裂损伤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低等规度聚丙烯固相接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低等规度聚丙烯(LIPP)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红外谱图证实了MAH成功地接枝在LIPP链上。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考察了接枝率与单体,引发剂和时间的关系。另外将LIPP按等规度进行分级,用NMR对每个级份进行了表征。最后将接枝物也分级,测定了每个级份的接枝率,探讨了等规度与接枝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种钠钙硅酸盐玻璃的纳米压痕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一种钠钙硅酸盐玻璃进行微观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测得加载-卸载过程载荷与压入深度曲线,发现被测玻璃的最大压深、残余深度和弹性回复量随最大加载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其相对弹性回复率系数基本稳定,平均值为58.2%.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最大载荷下的压痕形貌,发现压痕区域出现了边界沉陷现象.当最大加载力为1 000 mN左右时,三棱锥工具头测试的压痕区域出现了较明显的微裂纹;采用四棱锥工具头时出现微裂纹的最大加载力要小于该值,且裂纹取向均与金刚石工具头的棱角取向一致.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纳米压痕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载荷与压入深度的仿真曲线,该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分析了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利用Oliver-Pharr模型得到不同压入深度下被测玻璃的接触刚度值,该值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