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验室内采用挂片法和电化学法,评价了FHH-02,956和BUCT三种缓蚀剂对油气井二氧化碳腐蚀的缓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具有选择性,BUCT缓蚀剂针对江苏油田油气井产出水的缓蚀效果较好,腐蚀速率可以从3.06 mm/a降到0.11 mm/a,缓蚀率达96.5 %.  相似文献   

2.
CT2—1缓蚀剂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T2-1缓蚀剂抗硫化氢、元素硫腐蚀的效果及与硫溶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CT2-1缓蚀剂性能优良,可应用于硫化氢腐蚀、硫化氢-二氧化碳腐蚀的防蚀。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概况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油气井中抗CO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叙述了该类缓蚀剂缓蚀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列举了油气田中硫化氢、二氧化碳腐蚀危害的典型事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所表现出的腐蚀特征,给出了相应的防止方法原则。结合本所防腐蚀研究工作,针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和二氧化碳局部腐蚀,论述了合理选用钢材、投加缓蚀剂、消除腐蚀源等措施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合金钢管柱的抗腐蚀性及较低的维护费用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使得高合金管柱在油田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尽管高合金管柱能抵抗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盐水等化合物的腐蚀,但对盐酸、氢氟酸等强酸的存在十分敏感,随着油田作为主要增产措施之一酸化压的广为使用,油气井管柱的腐蚀破坏情况也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研制防止酸化液腐蚀油井管柱的缓蚀剂系列,文中介绍了油气井高合金管柱腐蚀的最新资料,试验证明了低合金缓蚀剂不适用于高合金管柱,研究得出了适应于保护高合金管柱的缓蚀剂体系及具有最大岩石溶解能力和最低腐蚀能力酸化液体系。  相似文献   

6.
加入少量化学物质到油气井中去以减缓油气井设备的腐蚀,这种物质叫散油气井缓蚀剂。油气井的腐蚀一般有 H_2S、CO_2、有机酸、卤水和氧(对注水采油的井来说)等腐蚀介质,其中以 H_2S 最严重。根据腐蚀介质的情况,现在广泛采用的缓蚀剂主要有酰胺、咪唑啉、季胺盐,含 N 杂环化合物和磷化物等有机缓蚀剂。一般来说,油气井在开采初期由于无水或少水,腐蚀微不足道,因为腐蚀介质主要是以水为媒介,使得油气井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随着油气井的开发,地层水不断涌  相似文献   

7.
张渠区块开采层位为长-2层,单井液量含水较高,流体腐蚀性强。从现场实际情况来看,腐蚀导致抽油杆强度降低,并发生断裂。因此,对张渠区块长-2层井筒的腐蚀原因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该区块井下管串腐蚀为局部腐蚀,腐蚀的主要因素是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针对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引起的腐蚀,提出了选材和向井筒加注缓蚀剂的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井中,油气套管腐蚀主要是由于含H2S、CO2和水造成的,主要以点腐蚀和均匀腐蚀为主。输油管道和炼油装置中的腐蚀主要以均匀腐蚀、点腐蚀和应力腐蚀。对于石化行业中的防腐措施,主要从原材料、监控、缓蚀剂、设备防腐设计及阴极保护等几方面进行防腐管理。  相似文献   

9.
腰英台油田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需要采取有效的二氧化碳腐蚀防护措施。加注缓蚀剂是解决二氧化碳腐蚀的有效方法之一。室内采用挂片失重法,并模拟试验区的工况条件,对20种缓蚀剂样品进行了缓蚀试验评价,筛选出HS-20高效缓蚀剂样品;同时应用EDS能谱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其腐蚀产物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当HS-20缓蚀剂质量浓度为50mg/L,温度90℃,其缓蚀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伊朗M油田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氯盐,在油田投产后不久,多条单井转输管线就发生腐蚀穿孔.管线腐蚀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油中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氯离子形成了复杂的酸性腐蚀环境;PSL2-L245NS管材抗氯离子腐蚀效果不佳;缓蚀剂筛选实验时偏离实际介质环境和缓蚀剂的油溶性选择错误;转输管线内介质流速对管线腐蚀的影响.解决原油转输管线腐蚀问题要控制转输管线内油水分离形成酸性腐蚀环境,进行防腐缓蚀剂的研究及筛选,研究选用适用于高含硫化氢、氯盐和二氧化碳原油介质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A3钢为腐蚀对象,采用常压静态腐蚀失重法研究了有机类、无机类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有机类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优于无机类缓蚀剂,添加丙炔醇、有机胺等增效剂后,可以显著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华北油田岔19断块油井抽油杆、管腐蚀结垢现象,分析了油井腐蚀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缓蚀剂进行复配,以达提高缓蚀剂缓蚀效果的目的.在单一缓蚀剂优选的基础上,采用缓蚀效果较好的2种水溶性有机缓蚀剂CY03(聚醚类)和CY05(咪唑啉类)11复配,在缓蚀剂总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复配缓蚀剂比单一缓蚀剂的缓蚀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并且复配缓蚀剂与阻垢剂HEDP、ATMP、PBTCA有较好的配伍性.经室内试验,筛选缓蚀阻垢配方的缓蚀率在75%以上,阻垢率在95%以上.于2005年6月进行现场试验,油井水中总铁含量由加药前的2.0 mg/L降至0.1~0.5 mg/L,油井平均检泵周期由140 d延长至300 d,取得较好的缓蚀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雅克拉污水处理站污水储罐腐蚀及腐蚀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克拉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污水量500 m~3/d,来水主要有雅克拉站污水、YK12井单井流程污水、大涝坝站污水,处理后的污水达到A3标注。污水站自2008年投运至今,污水储罐本体累计穿孔10次,主要集中沉降罐本体(6次)和内部中心柱出口管线(1次)和注水罐本体(2次)及罐底(1次)。沉降罐内中心筒刺漏已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为维持污水处理需要和减少现场动火安全隐患,暂时对储罐本体刺漏采用环氧树脂+玻璃布堵漏。为彻底解决储罐腐蚀问题,需对污水站进行停运检修,停运检修周期长(达2月)、检修费用高(全面检修花费135万元)、检修期间污水倒运难。2010年8月-10月主要对污水站四个污水储罐进行开罐检查,根据腐蚀情况进行腐蚀管壁的更换和罐底打补丁,并对污水储罐安装牺牲阳极块和99.5%无溶剂环氧涂层,根据污水"曝氧"腐蚀影响,在污水接收罐罐顶增加除氧剂加注流程。  相似文献   

15.
在长庆油田某公司锅炉腐蚀情况调查及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庆油田某公司锅炉腐蚀的原因。针对某公司多具锅炉进行了加碱控制pH值及投加缓蚀阻垢剂ZH-2的防腐措施,措施实施后锅炉运行情况良好,防腐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国内高酸原油掺炼比例的不断增加,高温环烷酸腐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介绍了目前在实验室中评价和预测环烷酸腐蚀性的研究方法,模拟实际炼油环境下环烷酸的腐蚀情况,主要是通过一些实验方法和腐蚀模拟试验来完成。其中特别介绍了一套多功能环烷酸腐蚀模拟评价系统,具有喷射冲击和管流冲刷两种功能,通过模拟实际工况,可以为研究原油中环烷酸的腐蚀行为,评价各种防腐措施的保护效果,以及为选材、工艺调整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海上平台油气井越来越多的出现因油套管腐蚀、磨损而泄漏的情况,对比分析了四种油套管腐蚀的工程测井技术,便于读者根据实际井况,优选合理的测井技术,以便准确的评估油套管腐蚀情况,为后续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in petroleum acid corrosion of metals is survey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rrosion of refinery equipment caused by petroleum naphthenic acids is a multifactor proces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id content in crude oils and the acid number give quite a rough evaluation of the corrosive power of oils, and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useful for evaluation are the ty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ity of petroleum acids. Effective ways of preventing petroleum acid corrosion of metals are comprised of the demineralization and careful alkali treatment of crude oil, the use of organic corrosion inhibitors, and improvement in the metal quality by alloying with anticorrosive additives. Methods for simulation of the metal corrosion processes caused by petroleum acids are becoming of substanti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场分布扫描的金属套管腐蚀检测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