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室温下,以汞灯为光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结构导向剂,在200瓦功率下合成了以三角形为主的银纳米颗粒,在600瓦功率下,合成了以十面体为主的银纳米颗粒。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光学性质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此外,还研究了溶液p H值、搅拌对形成银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华  王莹 《广东化工》2010,37(1):32-3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利用化学还原法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CdS/Au复合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将以PVP为保护剂制备的CdS/Au复合纳米粒子在80℃下回流3 h后,CdS/Au复合纳米粒子大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李向华  胡春弟 《广州化工》2011,39(13):106-107
基于银纳米粒子的传感器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原因是其具有简便、高效和经济的特点。我们在水相中合成了壳聚糖修饰的银纳米粒子,通过紫外检测,实现了对色氨酸的选择识别,并初步探讨了它们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AgNO3,(NH4)2HPO4为原料,利用酵母分泌物为模板合成了磷酸银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电泳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卤化银成像体系中的纳米粒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6.
李向华  黄胜堂 《广州化工》2010,38(12):20-21
基于银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比色检测,因其具有简便、高效、经济的特点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检测方法基于颜色的改变和纳米粒子的团聚来检测不同的分析底物。本文综述了银纳米粒子作为比色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9)
近年来,银纳米团簇(AgNCs)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曙红Y为稳定剂,加入AgNO3和NaBH4为反应试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纳米银团簇(AgNCs)。在480 nm激发时,AgNCs在512 nm处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发射。研究发现,在p H=2.36到p H=5.02之间,随着p H的降低,荧光强度逐渐减小。荧光回归方程IF=27.76 p H-39.59,相关系数r=0.9960。由此,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简单的p H值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邵润梅  兰晓妍 《当代化工》2012,41(4):410-411
金属纳米材料极易于形成尺寸可控的纳米晶,银纳米在一些明确定义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方面的特殊应用强烈依赖于其尺寸、形状、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由于裸露的纳米颗粒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颗粒极易发生团聚,稳定性差,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的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以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AgBr乳剂的制备及其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述了国内外1,4-丁二胺制备研究进展,将制备方法归纳为化学法和生物法,对各类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其中,化学法具有选择性好、收率高的优点,但存在催化剂经济性低、反应条件环境友好型差的问题,极大限制了1,4-丁二胺的工业化生产。分析表明,开发绿色、高效的生物法高选择性地制备1,4-丁二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质和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11.
Ag nanoparticles (NPs) were synthesized in formic acid aqueous solutions through chemical reduction. Formic acid was used for a reducing agent of Ag precursor and solvent of gelatin. Silver acetate, silver tetrafluoroborate, silver nitrate, and silver phosphate were used as Ag precursors. Ag+ ions were reduced into Ag NPs by formic acid. The formation of Ag NPs was characterized by a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Ag NPs were quickly generated within a few minutes in silver nitrate (AgNO3)/formic acid solution. As the water content of formic acid aqueous solution increased, more Ag NPs were generated, at a higher rate and with greater size. When gelatin was added to the AgNO3/formic acid solution, the Ag NPs were stabilized, resulting in smaller particles. Moreover, gelatin limits further aggregation of Ag NPs, which were effectively dispersed in solution. The amount of Ag NPs forme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gNO3 and aging time. Gelatin nanofibers containing Ag NPs were fabricated by electrospinning.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gelatin nanofibers were 166.52 ± 32.72 nm, but these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gNO3. The average diameters of the Ag NPs in gelatin nanofibers ranged between 13 and 25 nm, which was confirm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相似文献   

12.
13.
石瑞丽  谯顺彬  田辉 《广州化工》2020,48(23):24-26
由石墨粉制得黄棕色氧化石墨烯,并将所得氧化石墨烯分别与聚苯胺、纳米银等材料制得GO/PANI、Ag/G/PANI复合物。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以上不同材料及其复合物进行表征,成功制备了几种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考察其在[Fe(CN)6]3-/4-探针分子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聚苯胺和石墨烯的之间的的协同效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了,促进了铁氰化钾探针分子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子交换。  相似文献   

14.
以表面活性剂为碳源,通过程序升温反应法成功制备了α-Mo2C,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α-Mo2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高温分解所得碳原子或碳基作碳源,所生成的α-Mo2C的颗粒粒径明显不同。制得的α-Mo2C是六方晶,α-Mo2C的颗粒粒径达到纳米级,并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碳源生成的Mo2C颗粒粒径小于用双十八烷二甲基氯化氨作碳源生成的Mo2C颗粒粒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25 nm左右的纳米银颗粒,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形貌和尺寸大小,通过XRD检测确定所制备产物为银单质。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质核桃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还原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焦炭化学成分、官能团分布等与电阻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从400℃增加到1450℃时,生物质炭的电阻率从6288.7 mW×m减小至1515.9 mW×m,固定碳含量增加,挥发分含量减小;随热解温度升高,其羰基和脂肪族官能团逐渐被破坏,炭晶面间距d002逐渐减小,结晶度、芳构化程度和有序化程度增强. 在500~700℃的热解温度下所得生物质炭产率≥24%,电阻率≥5800 mW×m,固定碳≥80%,灰分≤4%,且具有发达的孔隙,可用作工业硅生产炭质还原剂.  相似文献   

17.
李菊梅 《陶瓷学报》2011,32(3):453-456
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纳米级银粒子。TEM和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窄,其平均粒径为15nm左右,且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进一步催化硼氢化钠还原甲苯胺蓝的实验表明该银溶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19.
纳米银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并有独特的光学及催化特性的纳米材料,且适合于多种检测方法,是一种极有潜力的生物探针的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纳米银的合成方法、表征手段及其表面的修饰、并介绍了其作为生物分子标记物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以B型明胶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改进的两步去溶剂法制备了较小粒径(约100nm)的明胶纳米颗粒(Gelatin nanoparticles, GNPs);研究了分散体系浓度、去溶剂化试剂、交联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明胶在二次分散体系中的浓度,制得的GNPs的尺寸更小且分布均匀。残留的去溶剂化试剂丙酮必须去除,因为它会使GNPs分散性变差。在明胶质量浓度为8 g/L的分散液中,仅用质量分数为4.5%的戊二醛(与明胶质量比)即可制得稳定的GNPs,其粒径为50~150 nm,PDI (polydispersity index)约为0.14,Zeta电位绝对值< 30 mV。AFM和 TEM测试结果表明GNPs呈光滑球形,为边缘部分比核心更为疏松的非均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