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无法采用直接供电的飞机胎压监测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旋转变压器的能量传输系统,使其能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完成电能的非接触传输,并根据实际电路对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海涛  王琼 《自动化信息》2009,(6):47-47,60
在分析现有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电路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非接触式多负载电能传输系统,给出了系统架构,并就其工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是一种工作在近场区域的非辐射性能量传输方式,本文对并联-串联(P-S)结构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建立模型,编写matlab程序通过数值分析直观的展示耦合系数和负载电阻对传输性能的影响,为工程设计中的参数选取做出指导,并搭建电路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并联-串联(P-S)模型结构具有高传输效率、空载时低损耗的特点,缺点是传输功率较低;在出现频率分裂时,低频分支的传输效率高于高频分支;以耦合系数和负载电阻作为变量时,最大功率点并非最大效率点,效率与功率之间难以兼顾。  相似文献   

4.
何秀  颜国正  马官营 《测控技术》2007,26(11):57-60
为解决体内无创检测装置的能量供给问题,设计出一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并根据系统的互感模型分析能量传输效率,得出了影响能量传榆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发射和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为实现系统的高效能量传输,应尽量提高互感系数.最后实验分析了两线圈的半径、位置和角度偏移对互感系数的影响,为提高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容式传感器,设计一个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对机床主轴的热变形量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阐明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利用电子学技术和数字信号滤波技术提高传感器精度的技术手段,为机床主轴热变形的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经长时间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于海洋环境中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原理模型、仿真模型与实验模型的搭建.通过理论计算与电路仿真测试,分别对系统的谐振频率等参数进行分析.对密封封装后的系统进行实验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上述方法优化了系统的设计,避免了复杂的实验探测过程.该系统可以连接120 V直流电源,传输400 W左右电能,传输效率达到9...  相似文献   

7.
在论述非接触式IC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应用于非接触式IC卡的高频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分析该接口电路各个模块的结构和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事实表明,该高频接口电路实现了对接收能量的转换和整流稳压,为内部逻辑电路提供了稳定的电压,可以应用于非接触式IC卡芯片中。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因传输距离较远、效率较高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对四线圈结构的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进行建模,并利用互感耦合模型对系统传输效率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逐级分析方法,清晰展现线圈间能量传递关系,推导出内阻、失谐因子、强耦合系数是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几种特定应用场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CB磁共振线圈系统,对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为后期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稳定可靠的电能传输系统是电动汽车运行的重要保障,电能传输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笔者在分析了现有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电动汽车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基本结构以及电动汽车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基本结构,实现电压、功率等的自动稳定调节。该系统以电压的自动调节、功率的自动调节以及电池充电模块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电能传输主要通过导线直接接触,在一般情况下该方法合理有效;胎压检测系统通常由检测模块和中央模块构成;其中,检测模块被置于轮胎内部,实现压力的检测和数据的传输;因此,在隔离并且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传统电能传输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由能量变换和发送回路和能量接收回路组成,利用电磁感应与耦合原理实现能量传输;本文根据非接触电能传输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可旋转变压器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实现了对检测模块的供电和电能的无接触传输。  相似文献   

11.
针对AFC系统中非接触式IC卡存储数据和传输数据所受到的安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从认证、加密、完整性三个方面对非接触式IC卡数据安全阐述了解决方案,并提出了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非接触感应式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针对松耦合电路,分析了影响电能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可行的拓扑补偿结构,提高传输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设计提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并开发出一个用于基本验证的功能样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磁耦合谐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几种不同的电容补偿方式,分析了接收端采用不同补偿方式时反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探讨了发射端补偿电容的优化条件,推导了不同补偿方式下系统传输功率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了补偿方式对传输功率的影响。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发射端采用串联补偿、接收端采用并联补偿时,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一种无接触供电的无线鼠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成虎  瓮嘉民  张昆 《电子技术应用》2011,37(9):142-144,148
介绍了一种无接触供电的无线鼠标设计电路,无接触电能发射装置采用USB供电,通过自激振荡电路产生了138 kHz的高频振荡电压;无接触电能接收装置采用感应耦合方式获取电能.无线鼠标用无线模块nRF24E1构成信号发射和接收电路,该电路除具备有线鼠标全部功能外,还可以离开电脑远距离灵活操纵鼠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MIFARE完成IC读卡器射频天线相关的设计,提出具体射频天线和对应匹配电路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无接触式读卡通信的最佳性能.对射频卡的数据结构,数据传输的方式,相关的时序,典型电路的设计参数,匹配电路,电磁兼容性电路,数据安全性与完整性,门禁控制方式等进行了详尽地探讨,并给出了一个根据射频天线接口电路理论和无接触读卡通信协议设计出校园多媒体课堂的门禁系统.非接触式高频射频卡用于门禁系统,克服了传统门禁功能单一,升级困难,保密性差的缺点,是各类门禁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夏文栋  林凯 《计算机工程》2011,37(2):229-231
针对NFC技术和3G智能卡技术的可融合性,提出一种多功能3G智能卡系统。介绍近场通信的连接和传输及3G智能卡,研究两者融合的方法。该系统以3G智能卡的USIM卡为载体,利用近场通信技术将非接触的应用功能应用在USIM卡上,给出融合系统模型和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17.
非接触性IC卡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现代物流系统中存在的物流信息问题,然后介绍了非接触性IC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提出了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引入非接触性IC卡技术来实现信息流与物流并行的模式,为物流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能保证物流信息实体的隐匿性、安全性、持久性等。  相似文献   

18.
In underwater applications of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LPT) systems, high pressure and noncoaxial operations will change the parameters of electromagnetic (EM) couplers. As a result, the system will divert from its optimum performance. Using a reluctance modeling method, we investigated the gap effects on the EM coupler in deep-sea environment. Calculations and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high pressure and noncoaxial alignments on the coupler. It was shown that it is useful to set a relatively large gap between cores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transferring capacity of the designed coupler and system for a fixed frequ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EM coupler with a large gap can serve a stable and efficient power transmission for the CLPT system. The designed system can transfer more than 400 W electrical power with a 2-mm gap in the EM coupler, and the efficiency was up to 90% coaxially and 87% non-coaxially in 40 MPa salt water. Finally, a mechanical layout of a 400 W EM coupler for the underwater application in 4000-m deep sea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