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2.
3.
4.
研究了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镀液稳定性,镀层中锰含量和阴极电流效率的规律。采用阴离子膜作阳极隔膜,不锈钢作阳极,紫铜板为阴极,研究了硫酸盐-柠檬酸体系锌锰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讨论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锰离子的浓度,镀液中锌,锰离子的摩尔比,增效剂、电沉积温度等因素对镀层中锰含量和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规律,探索了提高阴极电流效率的途径,改善了镀液的稳定性。本文所选工艺条件为:MnSO4.H2O 30-50g/L,ZrSO4.7H2O:5-10g/L,柠檬酸钠(二水)100-150g/L,增效剂0.083g/L,表面活性剂适量,ic 1.5-3.0A/dm^2,pH值5.6,t25-30℃。该工艺可得含锰量为50%左右的锌锰合金镀层,阴极电流效率约60%。镀液在该工艺条件下连续施镀90min镀层组成稳定。 相似文献
5.
6.
7.
稀土在镍铁合金电沉积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赫尔槽实验、微分电容曲线和极化曲线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几种稀土元素对Ni-Fe合金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Fe合金镀液中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后,稀土能吸附在阴极表面,使阴极极化作用增强,从而使镀液的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增宽,使镀液的分散能力、电流效率和镀液的稳定性等都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还增强了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线性扫描法和循环伏安法分别讨论了镀液中Fe2+和Ni2+浓度、pH值、温度、光亮剂、配位剂含量对Fe-Ni合金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的pH值降低,温度升高时,Fe-Ni合金共沉积的阴极极化减小,镀液中Fe2+浓度增加,Ni2+浓度减小,Fe-Ni合金共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加入光亮剂和配位剂时,有利于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同时镀层的耐腐蚀性增强。通过计算Fe-Ni合金共沉积电极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阴极电极电势在-1.0~-1.2V时,表观活化能均40kJ/mol,说明Fe-Ni合金的共沉积过程为电化学步骤控制。XRD表明Fe-Ni合金为固溶体晶体结构,SEM表明镀层表面光亮平滑。 相似文献
9.
电沉积镍—钨非晶态合金及其耐蚀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Ni-W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方法,讨论了电解液组成、温度和PH值对镀主结合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镀结构,分析了非晶态的形成规律,用XPS研究了蜚 晶态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
11.
乙醇溶液电沉积La-Ni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氯化镍、氯化镧为主盐,以柠檬酸铵为络合剂的乙醇镀液中可以实现电沉积La-Ni合金镀层。研究表明,镀液中[La^3 ]/[Ni^2 ]比值增加,升高镀液温度,提高电流密度均可使镀层La含量提高。最佳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下,镀层La含量为15%左右,镀层光亮、结晶细致,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良好,阴极电流效率可达70%,SEM、XRD分析表明镀层为非晶态,XPS分析表明,镀层中镍、镧的化学状态为Ni、LaH2和少量的La、La2O3。通过对镀液的循环伏安曲线测量,初步探讨了La与Ni共沉积的机理,其共沉积特性符合诱导共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从理论上揭示负二价的硫族化合物抑氢剂提高Zn-Fe合金电镀电流效率的本质,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抑氢剂对锌、铁分电流曲线,电极/溶液界面间双电层微分电容的影响,并运用金属的价电子理论阐述了抑氢剂提高Zn-Fe合金电镀电流效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抑氢剂的加入使铁沉积的分电流增加,在阴极电流密度为0.20 A/dm2时,铁的分电流增加最大,由0.10 A/dm2增至0.14 A/dm2.抑氢剂选择性化学吸附于铁电极表面的活性点上,明显降低了电极/溶液界面间的微分电容,当抑氢剂浓度从0增加至20 mL/L时,双电层微分电容由20.3μF/cm2很快下降至7.0μF/cm2.抑氢剂中显负电性的元素硫比氢原子提供电子的能力强,与铁共享孤对电子,优先吸附于铁电极表面的活性点上,阻碍氢原子的吸附,提高氢气的析出过电势,从而提高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电流效率.Zn价电子已满,含有孤对电子的硫族化合物不能在其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故抑氢剂对纯Zn电镀的阴极电流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直流电沉积纳米晶铁-镍-铬合金箔工艺、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三价铬的水溶液中,以氨基乙酸(gly)为配位剂,直流电沉积制备出Fe-Ni-Cr合金箔,研究了电流密度、铬盐浓度对合金箔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合金箔进行表征,并对合金箔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铬电沉积机理进行初探.确定直流电沉积Fe-Ni-Cr合金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15A/dm2,铬盐质量浓度为50 g/L,温度为60℃,pH值为1.5.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厚度为20~30 μm光亮、无裂纹的合金箔,其中Cr、Fe和N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6%、60%~65%、30%~35%.合金箔微观形貌为紧密堆砌的不规则板块状小晶粒;合金箔为纳米晶结构,晶粒尺寸在纳米范围内,主相是Cr与α-Fe或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合金箔中Cr含量提高,硬度、电阻及耐蚀性均随之提高.通过理论计算gly-Cr3+还原沉积的标准活化能为35.6kJ/mol,该过程由电子转移步骤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TiCl4对Urea-ZnCl2离子液体体系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iCl4的加入能够提高Urea-ZnCl2离子液体的电导率,促进钛以Zn-Ti合金的形式沉积。在铜基体上进行恒电位沉积,可获得均匀致密的Zn-Ti合金层,且晶粒尺寸随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19.
为促进Fe-Ni-P合金电沉积层在信息存储材料和屏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了pH值、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对合金沉积速度、组成、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主盐物质的量比Fe/Ni=5/5时,随pH值从2.0增加到4.0,镀层中Fe原子分数从6.92%增加到64.47%,Ni从61.03%下降到8.07%,P从32.05%下降到27.46%;随电流密度从20 mA/cm2增加到50 mA/cm2,镀层中Fe原子分数从2.49%增加到63.15%,Ni从55.99%下降到13.50%,P从41.52%下降到23.35%.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镀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试验表明,所有镀层均呈非晶态结构,受工艺条件影响较小;随pH值从2.0增加到4.0,镀层表面的圆形颗粒粒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