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漂浮物是威胁三峡电站运行安全的重要问题。在对三峡漂浮物数量和特点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漂浮物能源化利用为主线,污染物治理和资源回收为两翼的三峡漂浮物生态能源系统路线,通过利用分布式能源技术系统可以为用户侧提供更可靠、清洁的高品质能源服务。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三峡漂浮物进行冷热电联供,可以在实现三峡库区污染治理的同时,对三峡漂浮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年处理漂浮物4.7×104~9.5×104t,节能1.3×104~3.6×104t标煤,投资回收期4.5~8年,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发电方式,兼具效率高、排放低、安全无噪音等优点,是分布式供能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燃料电池既可以利用传统煤炭、天然气,也可以融合可再生能源实现削峰填谷。在传统煤电领域,散煤的利用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直接碳燃料电池技术,有望解决散煤利用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问题。联合天然气管网,基于燃料电池的微型热电联供系统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相比传统的热电分供模式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电解池作为燃料电池的逆过程,可将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实现"三弃"电力的有效转化,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应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岛供能是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分布式供能的角度出发,根据海岛资源特点及能源需求状况,集成余热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提出了海岛分布式供能解决方案,为破解海岛供能难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供能系统临近用户,具有灵活消纳可再生能源的优势。集成太阳能与清洁燃料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旨在实现太阳能与燃料的高效互补利用。提出了基于太阳能热化学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太阳能热化学转化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将太阳能与甲醇以热化学的形式进行源头互补,把太阳能转化为合成气燃料化学能,进而通过内燃机发电机组和余热回收单元输出冷、热、电产品,以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所集成的系统开展了热力学性能及CO2排放性能分析,研究了设计工况及变工况下运行性能,结果表明所集成的太阳能与燃料热化学互补供能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供能系统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能源供给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LNG为一次能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在未来的能源供给结构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能源系统:联产和联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婕  华贲 《工厂动力》2007,(2):1-6,27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是冷热电联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联产比例与终端需求比例的矛盾着眼,分析从热电联产发展为冷热电联供的必然规律。从建筑物用能需求特点和优化配置的分析指出了建筑物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特色、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并指出了工业能源终端利用系统发展冷热电联供的潜力;最后指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天然气下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具有绿色、低碳和高效等典型特征,已经成为国内外能源领域研究与发展的重点。论述了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特征、系统主要构成与关键技术等,并以国内某典型科技创新园为例,分析其负荷需求和资源禀赋,开发了"五化一体"综合供能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燃气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污水源热泵和储能为供能主体,构建了电力、热力、冷煤水、燃气和中水等能源网络,并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供能系统的优化运行,满足不同用能主体用能需求。最后,针对我国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因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加上建筑空调需求量的增长和电力成本增加,考虑到吸收式制冷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提出了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沼气联合驱动吸收式制冷空调的思想,建立了此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数学模型,按照三种不同的运行方案,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建立其仿真模块并对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够很好的反映太阳能沼气吸收式制冷空调运行的特点。为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空调的研究与应用、缓解化石能源供给的危机和保护环境提出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的冷热电三联供是当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并提出了设计、实施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冷热电联供是我国当前推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并以计算实例说明不同方式的冷热电联供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池已经作为新能源的典型利用方式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但是其使用都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连,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利用新能源,本文通过在南昌地区试验方式验证了联合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是一种小型、临近用户的新型供能方式,可避免能量长距离传输过程损失,同时具有灵活、高效、环保特点,成为大规模、集中式供能方式的重要补充。中小型发电装置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核心,制冷和制热也都围绕发电装置余热展开。对适合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2类中小型发电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热力性能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类是以化石燃料为能源输入的中小型发电装置,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小型燃气轮机和燃料电池;另一类是以发电装置余热或太阳能集热等其他热源为能源输入的中小型发电装置,包括有机朗肯循环、正逆耦合循环、热声发电机等。最后,对2类中小型发电装置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发电装置选型、系统方案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外已取得长足发展,国内也已起步,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简要阐述了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诸如:用户冷热电负荷的确定、制定合理的设备配置和运行模式、燃气供应能力与供应压力以及环保要求等。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CCHP系统应用中常见的十种类型的不同设备配置方式。对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内推广应用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外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国内也已起步,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DES/CCHP系统应用中的10种不同类型设备配置方式,及实际运行的工程案例,并对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内推广应用和示范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PV/T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热泵系统——PV/T-SAHP系统,该系统具有光电/光热综合利用的功能;建立了PV/T-SAHP系统的动态模型,对该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PV/T-SAHP系统的电效率和热效率较传统的太阳能系统和热泵系统都有明显提高,运行能耗较普通热泵大幅度降低;系统PV/T蒸发器的面积、管间距、倾角等参数的变化对电效率和热性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是系统优化设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梅挺 《安装》2016,(8):61-64
本文以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为研究背景,介绍了三联供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对并网模式下的三联供系统的调试原则、调试步骤及调试要点进行了简要阐述与说明,希望对类似超高层建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天钰  于金辉 《发电技术》2020,41(3):288-29
当前燃气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CHP)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内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系统规模及配置不合理,导致CCHP系统运行效率低、经济性较差、运行效果不理想,甚至导致部分CCHP系统停运的情况。以四川省某综合性三乙医院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冷、热、电负荷现状,预测新建医院分院的冷、热、电负荷,针对性地确定其CCHP系统的装机规模和系统配置,以实现CCHP系统经济高效运行。通过与传统分供系统对比,从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益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医院CCHP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率指标体系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包括节能率和热电比等关键指标的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着重考虑了相关系统输出冷、热、电在能量形式和品位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科学合理地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效果进行评价提供了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燃气内燃机驱动的冷热水联供系统,测量了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机组的制冷和供热性能,并实验研究了内燃机的转速对机组制冷和供热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的制冷量467.1kW,供热量为148.7kW,一次能源利用率达1.9,与常规电制冷+锅炉供热相比能源节约率达37.8%。在实验测试的内燃机转速范围内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余热回收供热量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降低,但制冷系统和冷热水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率均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升高,表明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应优先调节内燃机的转速,从而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该联供系统有效回收利用了内燃机的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商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阐述热电联产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利用技术,在国外发展情况及国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国内工业园区能源集成供应系统的重大意义和条件以及发展国内工业园区能源集成供应系统的推进机制和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