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介绍千金文化广场独特的设计构思、功能布局、场地设计和景观设计,探讨了设计中商业与文化、建筑与城市的良好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对建筑形体、空间、色彩和光影上的精心推敲,力求实现建筑、艺术、文化和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着重论述了建筑形体的分类与形态,建筑物形体组合的基本方法,以及建筑形体组合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3.
雕塑与建筑同属造型艺术,他们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实体.在当今的建筑形体塑造中运用雕塑艺术的手法是设计中的一大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注重工业化、国际时尚的几何形体美;表现曲面形体构成的自由美;运用反形式美学理念追求的残缺美.我们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建筑形体塑造,是试图从与建筑相邻近的艺术语言中寻求新的突破点,试图从纯净的建筑构成元素的表观上来看建筑的形体语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对建筑的影响,阐述了建筑的空间、形式、功能、美学等内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涌现出许多非线性形体、曲面拓扑形体建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更加尊重建筑的本质,建筑设计逐步迈入虚拟建筑、超建筑时代.  相似文献   

5.
Officepark由于其舒适的外部环境、个性化的建筑单体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意型企业的欢迎,其发展前景广阔。在O伍cepark背景分析上,指出办公场所使用方式的转变、办公地点需求的转变、办公模式的转变、办公郊区化以及生态主义的倾向这五个方面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建筑形体的连续性和个性化、灵活的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出发点,结合北京丰台中关村科技园总部基地设计实例分析了Officepark建筑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数字技术的层级优化模式和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实现大空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法综合应用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技术,按照"模拟分析-模型建构-优化筛选"的基本步骤,对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进行形体适应性、结构逻辑性和界面透过性优化.结果层级优化模式实现了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及建筑信息模型的协同与整合,可显著提高优化效率及精确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形体适应性、结构逻辑性及界面透过性优化分别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的功能性、生态性及经济性.结论数字技术在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中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对建筑设计及施工均有积极意义,是实现大空间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场、场所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建筑场的基本构成要素.说明建筑师的创作应重视人性与环境的探求,充分体现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8.
建筑以它的形体和它所构成的空间环境,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使人产生一定的审美情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本论文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等理论观点,系统地分析了建筑空间的内涵,论述了意味空间的创造途径,以寻求创造建筑空间环境的规律,指导建筑设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建筑表面     
形体与空间的褪色将建筑立面重新推上设计舞台。当今建筑界对表面的关注 ,反映出一种本体回归。建筑师对建筑表面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形式美的处理 ,而是更加注重材料与技术的探索 ,更加强调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以建筑媒介的表现方式作为切入点,探讨“时间”要素在建筑空间中的种种表现方式,从而指出:“时间”作为建筑空间的重要表现媒介,对它的组织是建构空间场所感的有效策略,并以此可以唤起体验者的感觉、幻想和记忆,进而使建筑的场所精神得到进一步深化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门头沟区马栏古村为研究对象,以聚落环境与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马栏古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总结了其影响下的带状梯田式聚落空间格局、河路相叠交织的村落公共空间、贯穿村内主街的空间轴线和以寺庙戏楼为核心的建筑空间形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院落平面布局、建筑墙体材料、建筑储藏空间和建筑雕刻进行了调查和归纳总结。在关中平原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中,当地民居发展出了小开间大进深、夯土与黄土砖墙和储藏空间丰富的小四合院住宅模式。最后以韩城党家村和关中民俗博物馆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通过本文对关中地区民居的粗浅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民居的认识,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本土建筑创作带来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本质上说,建筑是一种空间的营造过程,是在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建造活动.空间的功能、结构、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科学技术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建筑空间发展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科学技术对建筑空间演变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智能化教学建筑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 ,技术进步对教学建筑的影响 ,提出教学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依据 .从智能化楼宇系统和辅助教学系统方面深入探讨教学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 .从建筑功能转化和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智能化对教学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 ,以及相应在建筑功能设计、建筑空间环境审美、建筑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手法与对策 .最后 ,对我国教学建筑智能化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建筑空间与纤维艺术装饰形式原始关系的研究,阐述了纤维艺术在建筑空间中的演变和表现,举例说明纤维艺术在具体建筑空间中的装饰功能,并提出此种装饰形式在目前建筑空间中装饰应用的不足.通过具体研究,深入阐述了纤维艺术创作应基于的空间功能、民族和文化基础及创作方向,总结得出建筑室内在纤维艺术的装饰下,应该成为沟通人类和环境共融的美好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思维的逻辑分析出发,对建筑空间进行了新的解析研究,依据人对空间的基本需要关系,经归纳与演绎方法的综合应用,建立了空间基本约束与空间缺陷等空间解析的新概念,认为第一类空间缺陷影响的是空间的“健康”特性,第二类空间缺陷影响的是空间的“生态”特性.并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建筑空间的健康特性、生态特性等,希望以此探索空间构筑的绿色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7.
徽州建筑彩画是徽州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与建筑巧妙结合而融为一体,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徽州传统古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对象。文章以徽州黟县古民居彩画装饰艺术为对象,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黟县彩画的形成背景、艺术特征及多元的文化交融进行分析研究,为当下徽州建筑彩画装饰艺术的认识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筑作品是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增加的著作权客体,但其仅指建筑物本身,不包括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同时,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不完善及对建筑作品范围的限制,在实践中无法对建筑作品作者给予有力的保护。建筑作品的作者对其人身权具体如何行使发表权、署名权、修改和保护作品完整权,都是完善建筑作品人身权立法中应予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古镇水岸空间的热环境特性,以杨柳青古镇南运河沿岸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参数进行现场实测,分析太阳辐射、下垫面类型、空间围合形式、水体布局以及植被组合方式等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和作用规律。结果显示:杨柳青古镇水岸空间夏季呈现出高温低湿的热环境特征;夏季在有无遮阳条件下的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正午时平均辐射温度大幅增加是导致水岸空间舒适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绿化组合与建筑阴影在景观要素中的降温效果最好。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杨柳青古镇水岸空间热环境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建筑设计仿真技术,在仿真时需对建筑设计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大量建模,并且周边环境的模型与真实环境相比存在失真。本文提出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建筑设计仿真技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中的真实对象位置姿态跟踪技术及虚实融合技术,将建筑设计三维模型在真实世界中注册,并与真实的建筑周边环境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技术上可行,并能有效避免建筑设计仿真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建模,同时保证在仿真结果中周边环境的真实性,有利于设计师对建筑设计方案做出更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