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本介绍了引进设备初轧机压下和推床的自动位置控制(APC)的工艺要求及工作原理,提出了采用软件位置控制算法实现APC控制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 PC 的 APC 程序及硬件 APC 在 DDC 系统中的作用及性能。大规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常采用上联过程计算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 PC。在各单元机组的可控硅控制系统中,PC 不但参与速调装置的控制,也多处参与工艺要求很高的位调装置的控制。为了与数字系统联机,现代的 APC 装置还具有数模混合运算能力,使系统响应性有所增强。又为了满足工作速度、位移量、惯性各异的工作机械快速准确停止的需要,此装置在以往开方减速曲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设置多点设定调节,以获得最佳 APC 速度指令曲线。当然本机仍属硬件 APC 范畴,如采用微机,就可进一步节省硬件。  相似文献   

3.
轧机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位置的自动控制.定位的精确、速度快慢直接决定了轧机产品的质量.介绍了自动位置控制(APC)的原理和控制算法等.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迫切需要风电机组(简称风机)从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转变为支撑电网二次调频的有功功率控制(active power control,APC)。延续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设计思路,现有风机APC控制研究大多基于系统稳态的视角,将风机控制到稳定平衡点,在稳定平衡点处响应电网指令和维持机电动态稳定。但面对湍流风速,大惯量风轮实际上处于不断变速的动态过程中,而非持续运行在稳定平衡点处,对APC控制性能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此该文从现有风机APC控制策略中归纳出两种风轮变速运行模式:主动变速和被动变速,两者对应于截然不同的变速机理和动态过程。运用频域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了两种变速运行模式在功率指令响应性能、传动链载荷及变桨执行机构疲劳载荷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被动变速放弃了对稳定平衡点的跟踪,利用风轮惯性响应缓冲风速波动,更适用于湍流风速场景。该文工作为风机APC控制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风机运行机理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付春钢 《电气应用》2006,25(6):29-31
对采用Impact变频器实现轧机电动压下APC(AutomaticPositionControl)控制的难点、控制思想、改进方法和实现方案进行分析,给出APC系统的程序控制框图,指出系统设计多种操作方式对提高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性。文中给出的多项改进措施对于采用交流传动完成轧机压下系统控制任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厚板轧机压下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安阳钢铁公司2800mm中厚板轧机压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位置自动控制(APC)和厚度自动控制(AGC)联合压下控制,实现了高效率和高精度轧制。  相似文献   

7.
侧导板、夹送辊、卷筒的位置控制对整个卷取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卷取成功与否。详细阐述侧导板、夹送辊、卷筒的自动位置控制(APC)的思想、算法及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8.
基于直接矩阵变换器的统一潮流控制器(DMC-UPFC)减小了体积和成本,没有储能电容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提高DMC-UPFC在使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时的输出电能质量,根据矢量合成原理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提出简化调制模型预测控制(SMMPC),简化了空间矢量的选择,同时解决了开关周期不固定的问题。根据扩展功率理论推导出不平衡工况下无需正负序分离的有功功率补偿(APC)策略保持有功功率稳定。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DMC-UPFC可实现线路潮流控制和无功补偿,SMMPC响应速度快,与MPC相比,SMMPC有着固定的开关周期,无需很高的采样频率也可以输出较高质量的波形,结合APC策略可以提高电网不平衡工况下的潮流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际Profibus-DP通信系统中测量点数较少,数据复杂程度中等以下的从站应用环境,在保证可靠和完善的工作能力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国产廉价协议芯片APC3和STM32控制芯片构建Profibus-DP智能从站设备的方案,以有效控制成本。首先分析了常见Profibus-DP智能从站设计的方案,然后从软硬件两方面介绍了采用STM32芯片和APC3芯片实现Profibus-DP智能从站的详细设计方法。经测试,设计的Profibus-DP智能从站能被主站正确地配置和组态,并能顺利进入与主站的数据交换状态,将其测得的压力数据正确及时地传送给主站。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高渗透率接入电网,未来的电网调度迫切需要风电电源具备传统电源的有功功率稳定输出特性和调节性能。为此,面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风机有功功率控制(APC)已经成为当前风电机组主控策略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APC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桨距角调节的功率控制(PAC)和基于转速调节的功率控制(RSC)。基于对风机能量平衡关系的分析,总结了上述2种APC策略的实现原理,并利用FAST软件对控制方法和控制指令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表明:相较于PAC方法,RSC方法具有更为平稳的有功功率输出;而且在低风速时,由于利用风轮的动能缓冲,RSC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变桨机构的动作频率和动作幅度;但在高风速时,2种控制方法都需要频繁的变桨。此外,功率指令的设定对于APC控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光伏的大量接入会引起接入点出现过电压问题,对逆变器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达到调节电压的目的,为此,在深入研究有功功率抑制(active power curtailment ,APC)调压方法和Q(U)与Q(P)等调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协调控制区域内各逆变器输出功率的电压调节方法。该方法将APC与无功功率控制的方法相结合,考虑到各分布式光伏电源之间的协调,采用集中控制的思想,建立典型的约束优化数学模型,使用复合形算法优化求解各逆变器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指令值,以此保证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最后建立典型的低压配电网模型,对比现有Q(U)和Q(P)控制策略,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时电压源换流器型多端直流(VSC-MTDC)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以典型的五端直流输电系统为例,提出了基于本地控制器的换流站间协调控制策略,基于直流电压-有功功率调节特性给出了辅助换流站的改进下降控制策略以及定有功功率控制(APC)换流站的改进控制策略,分析了两换流站的工作模式,根据直流网络的潮流分布和最大最小运行方式给出了辅助换流站和APC换流站参数选择的依据。最后,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在正常、主导换流站故障和辅助换流站故障工况下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间的有功功率分配,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电厂、输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重点说明了CFB锅炉的控制策略、英维思公司的先进控制和SIS管控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VSC-HVDC系统新型广义直流电压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高压直流(HVDC)(VSC-HVDC)输电系统的标幺值数学模型。为了抑制系统故障时直流电压的波动幅度,基于上述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广义直流电压控制策略。在此控制策略下,换流站间不需要通信,外环有功功率控制器为一个广义直流电压控制器(GDCVC)。当直流电压因交流系统受到扰动或直流电压控制器(DCVC)故障等原因而不能有效维持直流电压时,维持和限制直流电压的功能可平滑、自动地由有功功率控制器接替,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安全运行、提高系统持续运行能力的目的。仿真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在稳态和暂态过程中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实际VSC-HVDC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开关磁阻电机(SRM)起动时采用电流斩波控制(CCC),中高速阶段采用角度位置控制(APC)对转速进行调节。但在电动车领域的SRM驱动控制中,通常采用基于脉宽调制(PWM)控制的方式来实现电机的开环调速。在传统SRM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斩波的起动方式以及一种PWM控制与APC控制相结合的中高速运行的综合控制策略,可确保电机在不同负载下平稳起动、瞬间提速和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对控制器保护环节中最为关键的过流保护和堵转保护进行了设计,提升了整个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为了验证所提驱动控制策略和保护方法的可行性,在以STM32F103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控制器和1台12/8结构电动车SRM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控制算法下,电机能够快速起动和稳定运行,且能检测到故障并及时保护,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麦克斯韦应力法计算开关磁阻电机(SRM)径向力的过程中,气隙磁通密度的求取过于简化。由于麦克斯韦应力法的积分路径较简单,气隙磁通密度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了径向力求取的精度。综合等效磁路法和麦克斯韦应力法,精确计算了SRM气隙磁通密度,给出了单相激励下定子径向电磁力的表达式。在角度位置控制(APC)方式下,推导了转子运转过程中定子径向电磁力的解析表达式。在有限元软件上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了解析计算得到的径向力在时域和频域的分布,解析结果和有限元仿真结果相比表明,即使在2倍额定电流下误差也能维持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