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5)
本研究通过田间实验探讨了施用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对小麦的产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以期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在小麦上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含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0)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之后的剩余部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我国大部分地区通过秸秆还田的方式来加强资源的利用。这不仅降低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也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本文对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改良效果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秸秆还田的良性作用提供更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0)
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循环中重要的物质基拙,对于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进行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提升做了应用研究,同时对秸秆还田模式进行总结,提出了适合于盈江县推广的主要模式,为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找出了一条确实可行的途径,使土壤有机质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7)
本试验选用32个品种(品系)进行初选,掌握这些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为下一步良种筛选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在近两年的试验中,表现均比较稳定,可以推荐在生产中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4)
浙江省龙泉市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方案实施要求,同时为了研究废菌棒还田长期施用对耕种土壤肥力的影响,将其列入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和标准农田地力提升项目内容提供重要的参数依据,以便今后更好确定对废菌棒还田量对地力提升的作用,为此龙泉市在查田镇下堡村进行的废菌棒还田肥料试验,通过不等量的施用废菌棒,评价废菌棒不同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9)
<正>研究秸秆还田技术,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研究分析秸秆覆盖耕作播种技术、秸秆深埋耕作播种技术、深松重耙耕作播种技术等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利用和处理,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区域环境条件,发展现代化农业。一、技术模式1、深松重耙耕作播种模式(1)技术路线秸秆回收利用→灭茬斜向深松→对角耙地→起110cm大垄→种子清选、处理、包衣→机械精量播种、深施肥→机械药剂灭草、中耕深松追肥→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为加强广西北流市水稻新品种(组合)的筛选工作,通过对比试验,及时筛选、鉴定出具有优良特性、适宜北流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步伐,促进北流市水稻良种的更新换代和提高产量,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2)
为解决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在稻田施用效果的问题,于2013年在姜堰双徐农场开展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以及氮肥与以上配施对耕地地力和稻田生态系统活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氮肥投入,所以氮肥+秸秆+有机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其配合施用显著提高每亩穗数和穗粒数,产量达656.3 kg/亩,相对纯化学肥料增产显著。秸秆还田+有机肥+无机氮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提高效果比单施秸秆更为明显,其中收获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相对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31.3%、27.2%和10.3%。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的投入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碳源和腐殖质,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其与化学氮肥的配合施用显著提高细菌数量,为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提供能量和动力,提高了养分循环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2)
<正>前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从土壤吸收养分,其养分积累主要储存在茎杆和籽粒,如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等于归还部分养分给土壤;笔者通过选择双季稻种植区进行秸秆腐熟还田效果定位监测试验研究,初步探索了秸秆腐熟还田对提高土壤理化性状与有机质含量的效果,以及对试验作物的生长、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为全面推广应用秸秆腐熟还田栽培技术,制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施用化肥可以对作物生长起到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0)
近年来,水稻产量的增加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我国是一个水稻大国,水稻产量的大小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效地施用复合肥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我们通过选用有机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对水稻进行施肥,经过对比试验,得出了一个显著的结论,水稻施用有机复合肥能够使水稻增产。因此,下面进行探讨水稻施用有机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的产量对比试验,分析试验的结果,并且分析水稻施用有机复合肥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为筛选出适应兴宾区干旱地区的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引进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五丰优T025表现穗大粒多产量高,可作为早稻主导品种在广西兴宾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五优308,新两优宜适当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2.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县发生6.0级地震,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掌握文化遗产在此次地震中的破坏情况,对古建筑、古桥、渡槽、摩崖造像、古遗址以及可移动文物进行震害调查,分析破坏原因,提出不同文化遗产的震害等级,并统计其在此次地震中破坏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古建筑中木结构的震害较轻,砖木结构和石木结构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墙体开裂、倾斜、倒塌和屋面损毁等破坏;古桥的桥面板产生裂缝和起壳,桥头堡基石发生移位;摩崖造像发生开裂、石像脱落,部分岩石发生坠落;古遗址的原有缝隙增大,石砌墙歪闪或倾斜;可移动文物与陈列台连接的金属卡件在地震下崩落。根据震害调查结果,将文化遗产的震害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古建筑的维修与加固、摩崖造像的一体化监测、古桥的维护与应急抢险、可移动文物的隔震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文化遗产的抗震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泸县6.0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泸县、泸州市龙马潭区、内江市和自贡市的村镇建筑进行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评估烈度为Ⅵ~Ⅷ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了破坏等级分类、统计与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和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分别为18.20%、13.08%和4.01%,倒塌分别占0.33%、0.01%和0。此次泸县地震中,砖木结构的严重破坏比例是框架结构的4倍,砖木结构的倒塌户数是砖混结构的7倍,而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的震害特征,建议加强结构抗震措施,并研究人员逃生和避难策略,为减少村镇人员的地震伤亡提供技术支撑。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统计,建议将现场震害调查和区域震害模拟相结合,研究村镇建筑的震害规律,以期为探索村镇建筑的高效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8)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21个品种(系)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从试验调查分析,成熟较早的品种(品系)有垦稻19、垦稻9、垦08-1716、龙花01-030几个品种熟期较早;受8月30大风影响龙粳29、龙粳33、垦稻9、垦稻16、垦稻20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龙粳31产量最高,熟期属于较早的品种,在本地区能安全成熟;建议明年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使这些品种可以发挥出更强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6)
本文依据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丰歉定位试验中2013和2014年的水稻生长及产量结果与当年的气温条件比较,解释了吉林省气温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说明吉林省的水稻产量主要由出穗后的气候条件决定,其中与8月下旬的温度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7)
通过本试验对对水稻育秧基质研究,水稻育秧基质对水稻育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品种,苗期、大田生产期间具有一定的发病率。产量调查:不同品种的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9)
为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减少土壤污染,减少水稻田耕层(20cm以上)的破坏,优化水稻育苗用地,启动水稻秧苗自身的免疫功能,促使秧苗按自身发育规律生长,排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培育出健壮的秧苗。试验结果表明:无土育苗秧苗素质略好于常规育苗;本田种植,无土秧苗返青、分蘖、抽穗略早于常规育苗,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7)
为了验证有机无机水稻掺混肥的增产效果,设置3个处理进行比较试验。有机无机水稻掺混肥与常规施肥养分含量一致同常规施肥、有机无机水稻掺混肥与常规施肥商品量一致相比,褐变穗最低,为1.6%,空瘪率为6.1%,有效穗711.7个/m2、着粒数46.2粒/穗、结实率93.9%、千粒重26.0 g,理论亩产535kg,实收473kg/亩,亩增产11kg,增产2.4%,亩增产值27.2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1)
本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以塑料软盘为对照,研究毯式秧盘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毯式秧盘的水稻产量为639.3kg/亩,比对照增产25.1kg/亩,增产比为4.1%,每亩可增收72.79元,综合效益可提高65.09元/亩。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
2013年友谊农场在不同大豆品种上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进行大豆初花期追肥试验,调查大豆追肥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根际追肥对大豆中后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提高大豆株粒数和粒重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